送曹鑒躬奉使之楚藩 其二
揚舲歷歷大江陰,極目湘南才子臨。
楚水月明人澹黯,吳川楓動玉蕭森。
因看淮幕風云壯,未覺襄鄖烽火深。
顧吾相逢增意氣,如今無事只遙吟。
揚舲歷歷大江陰,極目湘南才子臨。
楚水月明人澹黯,吳川楓動玉蕭森。
因看淮幕風云壯,未覺襄鄖烽火深。
顧吾相逢增意氣,如今無事只遙吟。
駕著小船清晰地經過大江陰,極目遠眺,湘南的才子前來。楚地的水面月色明亮,人卻神情黯然,吳地的河上楓葉搖動,景象蕭索。因為看到淮地幕府風云壯闊,沒覺得襄鄖一帶的戰火有多危急。想到我們相逢增添了豪情意氣,如今太平無事只能遠遠吟詩。
揚舲:駕船。
歷歷:清晰的樣子。
澹黯:神情黯然。
蕭森:形容草木凋零衰敗,這里指景象蕭索。
淮幕:淮地的幕府。
襄鄖:襄陽和鄖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送曹鑒躬出使楚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與友人相逢送別,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沿途景色與情感巧妙融合,展現出開闊的視野和復雜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送別詩的常見風格。
愛染朱絲約髻心,退紅嫌淺絳嫌深。通犀插久銷光彩,更遣尋求蜜蠟金。
荒城殘寺也相宜,水滿池塘花繞籬。席地雙柑兼斗酒,隨身一缽共軍持。黃衣零落前朝敕,青葉莓苔幼婦碑。十載高陽酣暢地,重來風景異當時。
迷濛寂歷渺愁予,幽谷無人蕭以疏。安得一舟維此際,卜居漁父傲三閭。
昨日開金屋,君恩別處新。難將織錦意,去比浣紗人。只自憐中婦,誰當念下陳。嫁郎何太早,不敢怨前薪。
維舟天際晚,孤泊問誰曾。列宿森虛壑,疏簾入遠燈。傍山云隱見,激石水崚嶒。慷慨方為客,臨風氣轉增。
云液落山腹,脈與昆崙通。云何山中叟,八十顏桃紅。
澗深連石壁,石上生長藤。孤猿來自熟,緣飲下復登。賴無樵人跡,且免束薪蒸。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風景蕭條鳳不鳴,雙棲田野更關情。為誰愁得頭先白,一段愁心畫不成。
日長殘雪滴高檐,院靜人閒風度簾。可是歲華隨日好,故應愁恨逐春添。
祿雖升斗尚為儒,吏隱今時只此途。送子更添無限興,佳辰頻得到西湖。
上殿彈文皎日明,縋城偏見濟時情。荊榛滿地先高蹈,留與青編世上名。
草木相凋謝,春秋促年齡。飛纓與白衣,同一銷其形。四皓乃天士,紫芝輕漢庭。王孫儋人爵,終焉服青萍。予觀干祿者,后今俱未停。誰能江海上,浩然獨揚舲。
不到東山應幾時,森森松桂郁深枝。藤蘿剝落龍蛇骨,莓蘚斕斑虎豹皮。竹幾安排深打坐,雨墻摸索舊題詩。山中真侶分攜盡,忽憶商山采紫芝。
泉聲一派迫人寒,疑有癡龍在此間。聽了西淙三日雨,不知天下有廬山。萬斛明珠萬疊雷,分明激破白云堆。何因捲上銀河去,莫放瀨溪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