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歲
余臘羈人少共歡,那堪瑞雪降云端。
四時欲盡三更鼓,六出番成兩歲寒。
欺壓嶺梅殘艷白,密敲亭竹碎聲干。
公卿休掃黌堂下,留與來朝賀客看。
余臘羈人少共歡,那堪瑞雪降云端。
四時欲盡三更鼓,六出番成兩歲寒。
欺壓嶺梅殘艷白,密敲亭竹碎聲干。
公卿休掃黌堂下,留與來朝賀客看。
年末羈旅之人很少能一同歡樂,更何況還有瑞雪從云端飄落。四季即將結束,三更的鼓聲敲響,雪花紛飛,帶來了兩年交替之際的寒冷。大雪欺壓著山嶺上的梅花,使其殘艷的白色消退,密集地敲打著亭邊的竹子,發出清脆而干澀的聲響。公卿們不要掃去學府堂前的積雪,留著給明天前來賀歲的客人觀賞。
余臘:年末,年終。
羈人:羈旅之人,客居他鄉的人。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因以“六出”稱雪花。
黌堂:古代學校的講堂,這里泛指學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分歲”可知是歲末之時。詩人可能是客居他鄉,在年末看到瑞雪降臨,感慨時光更替,從而寫下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歲末迎新的氛圍中,人們有分歲、賀歲等習俗。
這首詩以歲末瑞雪為背景,描繪了冬末的景象,抒發了羈旅之情。詩中對雪景的描寫細膩生動,展現出一定的藝術技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十分著名,但也體現了古代詩人對歲時變化的感悟和對生活場景的描繪。
生成傲骨知交少,
白首如新獨此君。
有過即煩深自責,
無交不共挹靈芬。
春風同坐膠投漆,
暮雨相過弟與昆。
惆悵夜臺埋玉樹,
曷禁清淚日紛紛。
宮闕逼虛清,千山雪獻晴。徂徠如拜頫,汶泗故回縈。五夜金波?,三秋海日生。晏溫秦觀曉,獨對紫霞明。
何事生天地,終年只蔀藏。我行似黃鵠,一舉見員方。拱挹惟嵩華,朝宗有太行。身疑凌倒景,視下亦蒼蒼。
眼有玄花因悼亡,觀書對客兩茫洋。情知淚是衰翁血,更為童烏滴數行。
喧天鼓吹引麾幢,黑霧濛濛蔽大江。自信真誠能辟瘴,家僮不用閉船窗。
人說瘴鄉投竄地,我游七載幸無虞。此心不負朝廷托,應有神明護賤軀。
綺閣東偏,紅亭中峙,重經六客停驂。庭前松柏,曾聽主賓談。南極光芒不見,重逢處、綠鬢毿毿。今朝也、苕溪月滿,此會已成三。坐中詞客在,張華冀北,庾信江南。把玉壺再酌,錦字還探。獨有枯槎入畫,星纏里、醉倒雙柑。東風起、檐花落井,紅影笑春酣。跨虎英風,雕龍華胄,西河代有雄才。楊烏奇字,得自蕊淵來。多少經綸心事,向寒塘、暫葺茅齋。梅花里、牙簽萬軸,長嘯獨登臺。舒懷今古際,誰為管樂,誰是鄒枚。只孔家殘壁,不受秦灰。但得一編牛角,朗吟處、奔走風雷。功名事、青箱滿貯,玉樹況盈階。馬去金臺,鴻飛玉塞,昔曾燕市經過。青樓醉臥,滿眼酒人多。忽地星分湖海,殘夢醒、蟻散槐柯。歸來后、相逢漸老,華發對山河。婆娑當此際,漫言學易,且自高歌。況杯浮藥玉,箏倚裙羅。笑問神仙富貴,吾儕事、肯自蹉跎。君知否、當年陶侃,壁有化龍梭。
稻粱計拙海田荒,
薄暮哀鳴去路長。
欲覓一枝何處所,
滿天風雪漫回翔。
交有書堪絕,
師何記可嘲。
不僧亦不俗,
似癡還似高。
山中之樂兮樂可忘饑,
飲有菊水兮茹有芝。
辟谷孔易兮何澇何旱,
漱咽沆瀣兮曷其耘菑。
野粟稔兮釀酒,
醉而歌兮樵者和之。
分半桃食未既兮,
爛彼斧柯于局棋。
憫鬨市之遏糴兮,
形或鵠而腸龜。
誰獨有此山中兮,
我將焉追。
送子于歸兮,
聊聲我詩。
夜泊寒沙際
江風起舊愁
離情惟怕晚
歸夢又逢秋
桃杏酣酣蜂蝶狂
兒童相喚踏春陽
老人自笑還多事
預恐明朝雨壞墻
制因無句巧,質從泗水旁。
象物還同矩,論音本協商。
治成觀獸舞,聲起應鸞翔。
招仙鳴漢代,為靈鏘魯堂。
鴻毛說本誕,石室辨難詳。
唯有升歌際,能為眾樂綱。
一上爐峰未覺難,
再登游旅喜相看。
仰天大笑風云變,
始信吾華道路寬。
青藹千峰暝
悲風萬古呼
其誰掛寶劍
應有奠生芻
皓月東方隕
長松夜壑枯
山泉君所愛
聲到夜臺無
湖雨過前汀,行舟出杳冥。
山含九朵白,塔聳一痕青。
風幔蒼茫卷,晴鐘次第聽。
城陽歸路遠,不上水心亭。
淅瀝聲驚曉夢中,
捲簾云氣正溟濛。
小階亂落槐花雨,
低幕斜穿燕子風。
遙看絲絲罥煙柳,
坐聽細細打窗篷。
海榴昨買禮臺種,
喜見宵來分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