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雨即事
淅瀝聲驚曉夢中,
捲簾云氣正溟濛。
小階亂落槐花雨,
低幕斜穿燕子風。
遙看絲絲罥煙柳,
坐聽細細打窗篷。
海榴昨買禮臺種,
喜見宵來分外紅。
淅瀝聲驚曉夢中,
捲簾云氣正溟濛。
小階亂落槐花雨,
低幕斜穿燕子風。
遙看絲絲罥煙柳,
坐聽細細打窗篷。
海榴昨買禮臺種,
喜見宵來分外紅。
淅瀝的雨聲驚醒了清晨的夢境,卷起簾幕看見云氣正朦朧迷茫。小臺階上零亂地落著槐花,像被雨打落;低低的帷幕外,燕子帶著風斜穿而過。遠遠望去,雨絲纏繞著含煙的柳樹;靜坐傾聽,細雨輕輕敲打窗篷。昨天買來的海榴種在禮臺邊,欣喜地發現經過夜雨,它今夜開得格外紅艷。
淅瀝:形容輕微的雨聲。
溟濛:形容煙霧彌漫,模糊不清的樣子。
罥(juàn):纏繞、懸掛。
海榴:即石榴,因原產西域,故稱海榴。
禮臺:可能指放置花卉的臺子或特定地點。
此詩應為詩人清晨遇雨后即興所作,通過描繪曉雨細節,反映其對日常生活中自然景象的關注,創作背景或為閑適的居住環境中。
全詩以“曉雨”為核心,從聽覺到視覺展開細膩描寫,既刻畫雨景的朦朧與生機,又以海榴“分外紅”收束,突出雨潤花鮮的欣喜,體現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珍視與生活情趣。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不承言,不滯句,蝦?跳上梵天,燈籠吞卻露柱。
吾衰屏塵雜,弱翰頗好弄。邊州病寒瘁,凌秋墨池凍。流覽歐趙錄,日月聊自送。擬補夾漈疏,孰慰宣和痛。
披剝裨聰明,蒐討辭倥傯。庋藏雖百編,零落亦已眾。側思恒山陲,蛇蚓結昏霿。陰林上危岑,亂沫走虛洞。谷張饑狼罝,書聽巢鳥哢。
巋然翼靈祠,掃士消怨恫。中多琬琰章,扁刻見深礱。薤葉美離披,銀鉤凜森動。遠溯貞觀初,宋碑略成諷。書流晚媕媚,那許稱伯仲。
妙跡未充囊,古色屢回夢。渾河隔雄關,資爾出飛鞚。摹拓幸遄歸,真氣繞梁棟。入手蠟痕香,懸足龜跌空。匣蕓驅粉蠹,贉縹裝紫鳳。
遺文非細務,俗儒敢相控。祀典倏紛拿,目睫任群閧。海岳羅座間,一笑竭春甕。
獨夜初傳漏
空齋半掩扉
候蟲燈下語
水鳥雨中歸
客舍愁彈劍
京塵怯化衣
故人招隱意
字字莫相違
邁邁夫何如,歲聿其暮矣。
終日對寒山,聞此灘流駛。
荒林亂風葉,繁聲悲遠耳。
夜闌霜天高,悄然長途倚。
我亦念井田,此世生已遲。天與地商量,遣蠶飼爾絲。樹是古時樹,為要今人為。急種莫窮待,三年當見之。
春寒四十五,人繭暖窩里。人既忘其寒,蛹亦醒思起。蠶事爭此關,火力謹相視。譬如胎教疏,百病從之始。
誰能妻不衣,誰能兒不哺。都仰蠶腹錢,那避山中露。得不辛苦得,即得神亦妒。春山九十朝,報君以紈素。
君谷熟田中,我蠶熟山顛。熟時兩通易,豐歉情相連。晝要秋日小,夜須秋月娟。天解人愿從,我腹定果然。
蠹蠹豈得已,亦復因饑寒。秪此萬頭蟲,爾飽我則難。系頭有排索,系足有機竿。非我能陷子,天教入其間。
筐載似襁負,蠕蠕緣不禁。后時要爾養,肯謂恩勤深。不知家已移,食飽眠于林。蠶乎我誠苦,待兒無此心。
同命蹈湯火,吾憐蠶此時。要為世衣被,不爾安得治。所求補生民,可憫不在斯。我觀古仁人,用心如見其。
今日機杼地,舊時空破屋。織師有手訣,可授不可讀。歲織竿萬端,遠散侯甸服。勸君毋作偽,作偽天不谷。
槲之用于古,木薪實以皂。一經發全能,遂令窮郡飽。辨土劑利害,草木乃皆寶。敬告異邦君,死法要活草。
生為窮陬民,如未得父貲。千方獲小利,又索真苦兒。堂堂永不稅,楔此三字楣。不無桑宏羊,詠言請深思。
凄風又驚院竹,是春魂悄轉。冱殘霧、眉月微陰,背窗如聽嬌嘆。夢回乍、蘭釭淡碧,飛鴻冉冉輕煙散。誤籠鶯、檀板聲空,畫圖誰喚。
剪燭青樓,桐陰試茗,道尋春未晚。鏡花掩,相見還休,那時爭似不見。記犀帷、扶肩問字,枉吟熟、鴛鴦詩卷。玉簫寒,門閉緗桃,去年人面。
離巾寄語,藥檻移栽,算棲香愿滿。幡影護蔫紅,幾日露葉霜蕊,瘦倚斜陽,頓成秋苑。啼鵑夜訴,飄蓬舊事,無端落絮緇塵涴。更關山、笛里江烽亂,羅囊尚秘,傷心繡纈,痕銷淚點,凝滴湘管。
蓮枝解脫,丈室禪枯,任鬢絲素染趲。但沈恨、珠根玉蒂,墮溷何因,寄燕巢成,妒鶯緣短。韋郎老矣,楚招歌罷,清宵歸鶴環佩冷,剩西陵松柏埋幽怨。今生拌醉拌愁,聽絕哀弦,翠衾怕展。
著破征衫欠再逢,
三峨九頂夢游從。
也知造物函深意,
未放西南易道東。
三峽橋西路不通,
水深石怪自蟠龍。
一聞馬足皆驚起,
倏忽云遮五老峰。
門臨水市,樓觀海日,西風搖落江柳。無端泛梗錢塘路,不分仙郎宅里,乍逢良友。除卻書床拈賦筆,有何事、可消清晝。只愁對、剩水殘山,歷歷在檐牖。
怪爾輕裝短棹,行歌并發,已過秋香時候。高峰南北,橫橋十二,更問黃花開否。把蕉筒檢點,明日還期載尊酒。譜新聲、須尋綵妓,付與檀槽,聽伊調素手。
慷慨休歌《行路難》,安排隨地圣恩寬。
牛車未免煩田老,升斗依然仰大官。
瘦骨可堪邊塞苦,敝裘寧耐朔風寒。
臨歧不灑傷心淚,憂國當年淚已乾。
天書重到夜郎西,
絡繹中官綵仗齊。
借箸昨曾邀玉斝,
量沙新又拜金泥。
香燒空署彤云覆,
酒入華燈晚露低。
門外數聲簫管動,
邊風猶記角聲凄。
不覺前途去,斜陽漸漸低。
猿聲空谷里,云影亂峰西。
舟泊無人渡,橋通何處溪。
林間漏煙火,且借一枝棲。
八郡皆知德度寬,缿筒罷設訟堂閑。
治如清獻乖崖樣,人在原明子野間。
豈有珠魚堪作貢,亦無金鶴可攜還。
暮年腰腳猶頑健,惜不從公看雁山。
知君隱處白云峰,俗意都無在眼中。樹底宴酣思臥石,竹間棋罷欲乘風。冥心會究天人學,老筆能參造化功。稍待塵清無戰伐,袖書還謁帝王宮。
井梧搖落露漙漙,客子愁懷強自寬。題柱昔如司馬壯,賦詩今作孟郊寒。君從廢后榛蕪盛,道至窮時出處難。安得南州早寧靜,讀書耕稼足為歡。
白云深處掃莓苔,坐嘯蒲團日幾回。中野只聞豺虎斗,空庭那見鳳凰來。將非李愬參油幕,士仿陶潛托酒杯。時世不同家業盡,蓽門斜傍竹籬開。
莫嗔不寄一行書,半百光陰伏枕馀。寂寞瓶儲同靖節,荒涼壁立類相如。君今為況復何似,秋盡想應成定居。穫稻讒終還墐戶,有詩何日定遺予。
東湖共款竹多竿,妙果同登塔幾盤。沖雨沖風總幽事,一談一笑盡詩端。隨人似我空為計,出語如君當不刊。派后江西有驚坐,封題并與略評看。
故家不復見中州,插架聞君似鄴侯。往事誰能論牛李,舊書聊欲借窮愁。薰蕕政自難同器,涇渭懸知卒異流。何事古今朋黨禍,力爭終以殺身酬。
著論端能擬過秦,苦吟長學跨驢人。十年不調非求異,三徑為資本作貧。回首浮梁屢還往,斷魂宿草幾陳新。藏家有集曾三復,借我流傳莫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