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寫真求贊 其一三
誰道物齊,俱亡品題。
欺唇一鼻直,蓋眼兩眉低。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
斫額望之不及,擬心思也還迷。
誰道物齊,俱亡品題。
欺唇一鼻直,蓋眼兩眉低。
大千同入印,三世未分畦。
斫額望之不及,擬心思也還迷。
誰說萬物是齊同的,其實都失去了評判標準。嘴唇外突鼻子挺直,眉毛低垂遮住雙眼。整個世界一同印入心中,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界限。即便抬頭仰望也難以企及,試圖用心思索也還是迷茫。
物齊:萬物齊同,出自《莊子·齊物論》。
品題:品評、評價。
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三世:佛教稱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
畦:界限。
斫額:抬頭。
此詩作者為僧人,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不詳。在佛教禪學發展過程中,僧人常以詩詞表達對禪理的感悟。作者可能在修行過程中,對世間萬物的本質、禪的境界有了獨特的思考,于是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見解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禪理,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和哲理。它以形象的描寫和獨特的表達,引導人們思考萬物本質和禪的境界,在禪詩創作中有一定價值,體現了佛教思想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晨光入幽戶,手織回文書。
聞古有雙鯉,為人致區區。
書成立江邊,天寒渺無魚。
微懷既莫致,慘慘何由舒。
歸來更無語,悵望庭花疏。
聽風聽水東流寺,為雨為云建德山。
拍枕波聲猶在耳,參天秀色不違顏。
春來草草才正月,柳內時時見一斑。
虀臼工夫渾未有,藁砧行李已來還。
長松瑟瑟搖悲風,方床冷枕鳴秋蛩。
短衾客子起孤悶,平明歸思如春鴻。
我家君家各陽羨,夢寐不聽閩山鐘。
自從敵馬飲江水,去住彼此隨飛蓬。
那知萬里一樽酒,碧云落日聊春容。
野林秋凈山更遠,樓殿突兀藏丹楓。
銀鉤玉筯光照座,髙歌大笑聲摩空。
長亭著鞭莫太早,愁色正在登臨中。
一身四海會面少,況我與子俱成翁。
徑須留作千日醉,坐看春風舒小紅。
春云覆老屋,孤僧正安禪。繽紛雨天花,云是千歲蓮。
誰知天上相,來結林下緣。倘徉愛亭陰,灌木蒼虬然。
古意吊鳯穴,祖風契漁船。豐隆亦解事,一掃千林煙。
光風尙駘蕩,芳物俱蕃鮮。詩成喚阿買,平處凌羲??。
登臨賴陶寫,可但思平泉。郊原問農事,柔桑起蠶眠。
憶昨金門侍,晨參玉佩聲。
觧纓青瑣闥,束載錦官城。
日與長安遠,春隨上苑生。
執鞭非所好,獨抱戀軒情。
歸去田園好,秋還橘柚鄉。
稻梳縈帶水,茅枕束芻篁。
絕跡公門步,薰心佛土香。
此生真逆旅,無慮可消忘。
旋烹雪粒勝瓊漿,撲鼻香浮繞夜窗。
甘比玉蓮開太液,色分秋練凈澄江。
魔軍戰睡猶堅壁,筆陣催詩欲納降。
已聽鏗鏘驚俚耳,強顏猶把寸莛撞。
颙颙集癯仙,娟娟羅靜女。
孤標與秀色,翛然出環堵。
我來三二月,離立僅成伍。
及秋新梢敷,接葉庇風雨。
一日不可無,幸茲共寒暑。
高枝有垂賞,鳴鳯在何許。
樓頭鐘鼓曉催衙,吏散庭空日已斜。
烽火望中常作客,簿書叢里偶成家。
陰陰密葉榴垂實,剪剪新荷藕結花。
小立方塘一杯酒,又傳歸恨到天涯。
散策春崗曉,樵蘇一徑長。
鉤衣藤掛石,斷路水浮塘。
山靜竹生韻,池清蘭自香。
禪房得深憇,魚鼓正鳴廊。
客至旋盥櫛,出門驚兩翁。
山川十年隔,風雨一軒同。
人事等飄瓦,生涯各轉蓬。
時危命如羽,憂樂酒杯中。
前山立玉水縈羅,逕竹當門一里過。
管子與予成莫逆,曲生邀我到無何。
老來鶴骨寒猶健,病起霜髭短更多。
金印累累看公等,已甘一壑寄蹉跎。
一嶺江梅爛熳芳,追陪杖屨興偏長。
山幽日轉移疏影,人靜風回度暗香。
從爾輕肥多宴賞,嗟予清健對時康。
他年自許調金鼎,絕味應當獻帝王。
金牛勝氣未全無,朝挹江山近結廬。
避席青衿家有塾,下帷皓首腹多書。
階庭早見芝蘭秀,門巷于今燕雀疏。
傍舍不應多種柳,后來駟馬要回車。
團團紈扇阿誰繃,露出瑯玕三兩莖。
密葉旋從人意長,勁枝全藉筆毫生。
翠筠不動風常在,直節無根色自榮。
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龍應向手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