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少章罌粟湯
旋烹雪粒勝瓊漿,撲鼻香浮繞夜窗。
甘比玉蓮開太液,色分秋練凈澄江。
魔軍戰睡猶堅壁,筆陣催詩欲納降。
已聽鏗鏘驚俚耳,強顏猶把寸莛撞。
旋烹雪粒勝瓊漿,撲鼻香浮繞夜窗。
甘比玉蓮開太液,色分秋練凈澄江。
魔軍戰睡猶堅壁,筆陣催詩欲納降。
已聽鏗鏘驚俚耳,強顏猶把寸莛撞。
馬上烹煮的罌粟湯如雪粒般,勝過了瓊漿玉液,撲鼻的香氣在夜晚的窗邊縈繞。它的甘甜好比太液池中盛開的玉蓮,色澤如同澄澈江水中的秋練。它像一支魔軍,與困意作戰,堅守壁壘;又像筆陣,催促著詩人作詩,讓困意想要投降。已經聽到那鏗鏘的詩句,讓我這粗俗之人的耳朵為之一振,我只能勉強硬著頭皮,拿著寸莛去撞鐘。
旋烹:馬上烹煮。雪粒:指罌粟湯。瓊漿:傳說中神仙喝的美酒。
太液:古代宮殿中的池名。玉蓮開太液:形容罌粟湯的甘甜。
秋練:潔白的絲綢,這里形容罌粟湯的色澤。
魔軍:佛教中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的惡魔軍隊,這里指困意。堅壁:堅守壁壘。
筆陣:指寫詩的氣勢。納降:接受投降。
鏗鏘:形容聲音響亮有力,這里指詩句有感染力。俚耳:粗俗人的耳朵。
寸莛撞:《漢書·東方朔傳》有“以莛撞鐘”,莛是草莖,用寸莛撞鐘,比喻能力微小難以成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少章可能是詩人的友人,兩人或許相聚時烹煮罌粟湯,詩人由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閑暇創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罌粟湯并表達創作感受。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等手法,生動形象。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創作才華和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當年天意欲興劉,倏忽冰凝水不流。此日王郎如解事,鞬櫜弓矢便宜休。
彤云四羃,寒色孕春悄。繽紛璀璨六出,艷姿檐牙報。燭影搖紅未了。千里冰壺,洞澈明里表。銜枚奇陣,李愬方行蔡州道。偃壓松林葦沼。不礙癡肥到。休倚點額穿簾,怕玉顏今老。竹徑閒門倦掃,瘦馬迷青草。樓臺高皎。花泥融濕,燕子歸程動蓬島。
荒煙蔓草接平林,景物蕭蕭秋意深。水闊山長人去遠,云閑天淡鳥飛沉。宮前離黍他年恨,關外西風別夜心。莫倚欄干重留客,子山從此費悲吟。
硯邊詩草恁萋萋,意馬由韁徹夜嘶。秋肅何妨輕暖夢,峰高自有廣寒梯。瀟湘浦外尋仙侶,翰墨場中擷彩霓。莫問蟾宮桂誰折,天香拂處凈無泥。
尚書北柱最清高,持節東南護水曹。千載河渠數劉向,一時詞賦重王褒。玉垣天近含雞舌,阿閣朝回拾鳳毛。更憶龍池舊時柳,年年雨露浥宮袍。視草堂深近玉除,每從進講佩銀魚。南宮晝漏通青瑣,東井金文煥石渠。古篆久知通史籀,新詩端擬過黃初。茂陵多病緣行事,惟待青冥薦《子虛》。
日暮滄江駐客舟,眼前境界起詩愁。沿山幾處人煙僻,摘粟收麻到白頭。
生子如李亞子,不然如孫仲謀。景升諸郎豚犬,焉能侍父遠游。
柏臺深處識風姿,南國春殘送我時。幕府日長松影瘦,琴書窗小竹香遲。山杯持酒分椰子,石密和漿摘荔支。從此朱厓明月夜,飛云頻與寄相思。
涼水源頭碧一洼,二山合處澗名茶。鏡中倒影秋千崮,鼓吹林陬兩部蛙。
九重此夜放花燈,朝野熙熙樂太平。云接鰲峰千嶂迥,春生苔徑落花斑。丹成藥灶呼猿守,禮罷茅君伴鶴還。自古華陽多勝槩,煙霞泉石足怡顏。
桐江波上有漁蓑,東漢流風節義多。大器已移名獨在,猶將公論作干戈。
個青牛,引白犢。向曹溪深處,往來相逐。更時時、臥月眠云,疏凡間草木。餐三陽,投九畜。子母溫柔,免勞看牧。待一朝、得赴蓬瀛,顯本來面目。
鳳團初煮浪痕圓,冷笑閒行鶴氅仙。徑滑始憐樵擔重,竿沉無怪釣舟偏。羊羔酒慢誰呈舞,驢背詩成獨聳肩。一夜吾伊聲未絕,有人風雪正高眠。
琉璃木葉襯瓊英,折得歸來照眼明。聞道此花清似我,莫言避俗太無情。
丹翁敦信義,恤孤矢不負。三品歸來日,弗忍私其有。歷揚二十年,共道畜豐厚。甫及垂老時,脆甘嗇于口。身去肉未寒,莫能贍厥后。清風拂鄉閭,謗言真枉咎。寄語月旦人,評騭胡可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