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雨晴閑步澗邊沙,行入荒林聞亂鴉。
寒食清明驚客意,暖風遲日醉梨花。
書生投老王官谷,壯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與蹴游,只將詩句答年華。
雨晴閑步澗邊沙,行入荒林聞亂鴉。
寒食清明驚客意,暖風遲日醉梨花。
書生投老王官谷,壯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與蹴游,只將詩句答年華。
雨過天晴我悠閑地漫步在山澗邊的沙灘上,走進那荒僻的樹林,聽見雜亂的鴉鳴聲。寒食節和清明節讓客居他鄉的我內心一驚,溫暖的春風和遲遲的春日讓梨花沉醉般綻放。我像書生一樣到老都隱居在王官谷,又似壯士韓信曾在漂母家偷生。我不用去玩秋千和蹴鞠,只用詩句來回應這流逝的年華。
澗:山間的水溝。
寒食:在清明節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遲日:春日。
王官谷:在今山西永濟東南,唐末司空圖曾隱居于此。
壯士偷生漂母家:指韓信早年貧困,曾受漂母接濟之事。
蹴:即蹴鞠,古代的一種球類運動。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驚客意’可推測詩人當時客居他鄉,在寒食清明時節,看到周圍的景象,結合自身境遇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動蕩,詩人有隱居避世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寒食清明之景,抒發客居的感慨和隱居的情懷。其特點是景中含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創作風格。
東南三千里,沅湘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嬰孩寄樹顛,就水捕鷠鱸。
所歡同鳥獸,身意復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風皆已無。
吁嗟圣賢教,不覺久躊躕。
銀角桃枝杖,東門贈別初。
幽州尋馬客,灞岸送驢車。
野飯秋山靜,行衣落照余。
燕南群從少,此去意何如。
聞道收宗廟,鳴鑾自陜歸。
傾都看黃屋,正殿引朱衣。
劒外春天遠,巴西敕使稀。
念君輕世亂,匹馬向王畿。
漫惜故城東,良田野草生。
說向縣大夫,大夫勸我耕。
耕者我為先,耕者相次焉。
誰愛故城東,今為近郭田。
隱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凈。誰知蟠木材,得性無人境。
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嶺。饑貁入山廚,飲虹過藥井。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風景。游目來遠思,摘芳寄汝潁。
江北有大洲,洲上堪力耕。
此中宜五谷,不及西陽城。
城畔多野桑,城中多古荒。
衣食可力求,此外何所望。
謫居瀟湘渚,再見洞庭秋。極目連江漢,西南浸斗牛。
滔滔蕩云夢,澹澹搖巴丘。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麗中波,蒼翠長夜浮。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我同長沙行,時事加百憂。登高望舊國,胡馬滿東周。
宛葉徧蓬蒿,樊鄧無良疇。獨攀青楓樹,淚灑滄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陽搜。差池盡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雖地接,不得從之游。耿耿云陽臺,迢迢王粲樓。
跂予暮霞里,誰謂無輕舟。
樊水欲東流,大江又北來。
樊山當其南,此中為大回。
回中魚好游,回中多釣舟。
漫欲作漁人,終焉無所求。
今日霖雨霽,颯然高館涼。秋風吹二毛,烈士加慨慷。
憶昔皇運初,眾賓俱龍驤。解巾佐幕府,脫劍升明堂。
郁郁被慶云,昭昭翼太陽。鯨魚縱大壑,鸑鷟鳴高岡。
信矣草創時,泰階速賢良。一言頓遭逢,片善蒙恩光。
我生屬圣明,感激竊自彊。崎嶇郡邑權,連騫翰墨場。
天朝富英髦,多士如珪璋。盛才溢下位,蹇步徒猖狂。
閉門對群書,幾案在我旁。枕席相遠游,聊欲浮滄浪。
八月白露降,玄蟬號枯桑。艤舟臨清川,迢遞愁思長。
我有同懷友,各在天一方。離披不相見,浩蕩隔兩鄉。
平生霞外期,宿昔共行藏。豈無蓬萊樹,歲晏空蒼蒼。
叢石橫大江,人言是釣臺。
水石相沖激,此中為小回。
回中浪不惡,復在武昌郭。
來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微雨侵晚陽,連山半藏碧。
林端陟香榭,云外遲來客。
孤村凝片煙,去水生遠白。
但佳川原趣,不覺城池夕。
更喜眼中人,清光漸咫尺。
塵滿萊蕪甑,堂橫單父琴。
人皆知飲水,公輩不偷金。
梁獄書因上,秦臺鏡欲臨。
獨醒時所嫉,群小謗能深。
即出黃沙在,何須白發侵。
使君傳舊德,已見直繩心。
誰謂江山阻,心親夢想偏。
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年。
郡國通流水,云霞共遠天。
行春鶯幾囀,遲客月頻圓。
雁有歸鄉羽,人無訪戴船。
愿徴黃霸入,相見玉堦前。
詩書成志業,嬾慢致蹉跎。
圣代丹霄遠,明時白發多。
淺謀堪自笑,窮巷憶誰過。
寂寞前山暮,歸人樵采歌。
秋砧響落木,共坐茅君家。
唯見兩童子,門外汲井花。
空壇靜白日,神鼎飛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鈴搖霽霞。
上章塵世隔,看弈桐陰斜。
稽首問仙要,黃精堪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