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
謫居瀟湘渚,再見洞庭秋。極目連江漢,西南浸斗牛。
滔滔蕩云夢,澹澹搖巴丘。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麗中波,蒼翠長夜浮。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我同長沙行,時事加百憂。登高望舊國,胡馬滿東周。
宛葉徧蓬蒿,樊鄧無良疇。獨攀青楓樹,淚灑滄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陽搜。差池盡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雖地接,不得從之游。耿耿云陽臺,迢迢王粲樓。
跂予暮霞里,誰謂無輕舟。
謫居瀟湘渚,再見洞庭秋。極目連江漢,西南浸斗牛。
滔滔蕩云夢,澹澹搖巴丘。曠如臨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麗中波,蒼翠長夜浮。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我同長沙行,時事加百憂。登高望舊國,胡馬滿東周。
宛葉徧蓬蒿,樊鄧無良疇。獨攀青楓樹,淚灑滄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陽搜。差池盡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雖地接,不得從之游。耿耿云陽臺,迢迢王粲樓。
跂予暮霞里,誰謂無輕舟。
我被貶居住在瀟湘之濱,又一次見到了洞庭湖的早秋。極目遠望,湖水與江漢相連,西南方向延伸到斗牛星宿的分野。湖水滔滔,蕩滌著云夢澤,波光澹澹,搖撼著巴丘山。空曠得如同面臨渤海,幽深得疑似到達了瀛洲。君山秀麗地屹立在湖波之中,蒼翠的山色整夜都在湖面上浮現。帝子離去已經很久遠,楚辭里還在悲嘆著秋天。我如同賈誼被貶長沙,時事又增添了許多憂愁。登高遙望故鄉,胡人的兵馬布滿了東周之地。宛葉一帶到處是蓬蒿,樊鄧之地沒有良田。我獨自攀著青楓樹,淚水灑落在滄江里。我的故人是西掖的同僚,曾一同隨駕在岐陽狩獵。我們都接連被貶官,失意地各自流落到南方各州。雖然彼此地域相接,但卻不能與他們同游。那耿耿的云陽臺,那迢迢的王粲樓。我在暮霞中翹首遠望,誰說沒有輕快的小船呢。
謫居:被貶官后居住。瀟湘渚:瀟湘水邊。
極目:遠望。江漢:長江和漢水。斗牛:星宿名。
云夢:古澤名。巴丘:山名。
渤澥:渤海。窅:深遠。瀛洲:傳說中的仙山。
君山:在洞庭湖中。帝子:指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
長沙行:指賈誼被貶長沙之事。
舊國:故鄉。胡馬:指安史叛軍。東周:指洛陽一帶。
宛葉:地名。樊鄧:地名。良疇:良田。
西掖寮:指在中書省任職的同僚。扈:隨從。岐陽搜:指隨皇帝狩獵。
差池:差錯,不順。三黜:多次被貶。蹭蹬:失意。
云陽臺:在巫山。王粲樓:在荊州。
跂予:踮起腳跟。
此詩創作于安史之亂時期,詩人被貶至瀟湘一帶。當時國家動蕩,叛軍橫行,百姓生活困苦。詩人目睹社會的混亂,自身又遭遇貶謫,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憤懣,于是寫下此詩寄給荊州的故人。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被貶后的憂思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情隨景生,將自然之景與個人情感、國家局勢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在動蕩時期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子夜新聲何處傳,
悲翁更憶太平年。
即今法曲無人唱,
已逐霓裳飛上天。
野客歸時無四鄰,
黔婁別久案常貧。
漁樵舊路不堪入,
何處空山猶有人。
百舌猶來上苑花,
游人獨自憶京華。
遙知寢廟嘗新后,
敕賜櫻桃向幾家。
花落深宮鶯亦悲,
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閉東流水,
葉上題詩寄與誰。
水邊垂柳赤欄橋,
洞里仙人碧玉簫。
近得麻姑音信否,
潯陽江上不通潮。
絕頂茅庵老此生,
寒云孤木伴經行。
世人那得知幽徑,
遙向青峰禮磬聲。
暫出河邊思遠道,
卻來窗下聽新鶯。
故人一別幾時見,
春草還從舊處生。
惆悵多山人復稀,
杜鵑啼處淚沾衣。
故園此去千余里,
春夢猶能夜夜歸。
柳拂青樓花滿衣,
能歌宛轉世應稀。
空中幾處聞清響,
欲繞行云不遣飛。
故人曾任丹徒令,
買得青山擬獨耕。
不作草堂招遠客,
卻將垂柳借啼鶯。
棲霞山中子規鳥,
口邊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
聞似不聞山月曉。
白石盤盤磴,清香樹樹梅。
山深不吟賞,辜負委蒼苔。
不能經綸大經,
甘作草莽閑臣。
青瑣應須長別,
白云漫與相親。
涼月掛層峰,
蘿林落葉重。
掩關深畏虎,
風起撼長松。
葦蕭中辟戶,
相映綠淮流。
莫訝春潮闊,
鷗邊可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