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樂府十二首 思太古
東南三千里,沅湘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嬰孩寄樹顛,就水捕鷠鱸。
所歡同鳥獸,身意復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風皆已無。
吁嗟圣賢教,不覺久躊躕。
東南三千里,沅湘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嬰孩寄樹顛,就水捕鷠鱸。
所歡同鳥獸,身意復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風皆已無。
吁嗟圣賢教,不覺久躊躕。
在東南三千里外,沅水和湘水匯聚成一片大湖。湖周圍山谷幽深,這里的人大多看似愚笨。他們把嬰孩放在樹頂,到水里去捕捉鷠鱸。他們所喜愛的和鳥獸一樣,身心又有什么拘束呢。我走遍了九州,這樣的風氣都已經沒有了。唉,可嘆圣賢的教化,我不禁長久地猶豫思索。
沅湘:沅水和湘水。
鷠鱸:兩種魚名。
躊躕:猶豫思索。
作者可能在游歷過程中,來到東南偏遠之地,看到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風氣,與中原地區受圣賢教化的社會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描繪偏遠地區的原始生活,引發對圣賢教化影響的思考。其特點是質樸寫實,以獨特視角展現不同生活風貌,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
即看賢子領公車,中壘傳經定不如。莫怪紅顏長自若,淮南舊有枕中書。
聞說倉廒粟朽紅,而今時事問蒼穹。漢家本計先湯沐,周室人材讓畢公。河海挽輸添百億,東西兵車嘆三空。圣朝上佐還思舊,指日丹書出禁中。
化龍潭上濯滄浪,夢筆峰前憩小棠。十載不辭淹簿領,一同聊欲課耕桑。經綸未展風霜力,文采空馀錦繡腸。莫嘆窮荒縻驥足,萬人饑凍要扶傷。
日月如恒鬢發更,白云蒼狗漫關情。寒威漸逐東風減,春意先從北鄙生。橐筆鳳城艱去往,濫竽鰲禁愧恩榮。樓臺高處鄰丹闕,先聽鈞天鼓樂聲。
一株薜荔二千銀,買得中原萬里塵。縱有龍鱗長風雨,不知艮岳屬何人。
茅屋蒼苔野水濱,歲寒冰雪久相親。江湖后夜扁舟夢,猶記尊前對玉人。仙館曾逢玉帶姿,夢中要作曉寒詞。于今相對情如水,唯有清霜繞鬢絲。
堂堂襄敏公,揚旌上熙河。竹帛有時盡,勛業誰能磨。珍重紫陽翁,一言定群訛。世德遠如此,吾曹當若何。
虬髯人出鹿歸唐,多少英雄失故鄉。昔日六州曾捲土,此邦千載尚尊王。高陵夜雨鳴弓劍,原廟春風潔豆觴。燈火萬家元夕夜,誰悲狐兔滿連昌。
中興雖帝業,內治本陰功。天下供榮養,方知福報崇。
送客因懷客往還,笙歌池館繡江山。深愁忽與云俱往,好景曾于夢有關。帆帶夕陽增地勝,虹收殘雨覺春閒。相逢卻話當年事,只恐悲歡損壯顏。
應盡須盡,天地混沌。矧伊人兮,妄生執吝。
苦海為人,隨波逐浪,茫茫甚日休期。為酒色財氣。一向粘惹,瞞心昧己。不算前程,幼軀有限,待作千年之計。忽一朝陰公來請,看你教誰替。千間峻宇,金玉滿堂,畢竟成何濟。勸諸公省,早把凡籠猛跳出,向物外飄蓬,放落魄婪耽,鶉居鷇食,昏昏煉已。默默地、怡神養氣。丹成既濟。乘彩云,跨鳳歸。
遠景峰巒色,高松鐵石柯。晚晴初放棹,春水已生波。盡畫滄洲趣,難傳欸乃歌。山居無戶牖,端為白云多。
水國蒹葭夜有霜。重幃勝似莫愁堂。輸他雙燕在雕梁。緣讓玉蕭誇再世,居如蘇小近錢塘。只將詞翰侍韋郎。
龍虎山中有道家,上清劍履絢晴霞。依時進謁棕毛殿,坐賜金瓶數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