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圖二十四首 捉績
麥黃雨初足,蠶老人愈忙。
辛勤減眠食,顛倒著衣裳。
絲腸映綠葉,練練金色光。
松明照夜屋,杜宇啼東岡。
麥黃雨初足,蠶老人愈忙。
辛勤減眠食,顛倒著衣裳。
絲腸映綠葉,練練金色光。
松明照夜屋,杜宇啼東岡。
麥子泛黃,雨剛剛下足,蠶已長大,人們更加忙碌。他們辛勤勞作,減少睡眠和飲食,甚至衣服都穿得顛倒。蠶絲映著綠葉,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松明照亮了夜晚的屋子,杜鵑鳥在東岡啼叫。
捉績:可能是指處理蠶絲的一個步驟。
練:潔白的熟絹,這里形容蠶絲的光澤。
松明:用松樹枝做的照明物。
杜宇:杜鵑鳥。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深入鄉村觀察生活之時。當時農業生產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蠶桑養殖也是百姓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作者目睹蠶農的辛勤勞作,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蠶農忙碌的勞作場景,突出其辛勤。特點是描寫細膩,生動展現鄉村生活。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狀態。
百年未畢愿,中道有攜心。
團扇秋風早,長門晝漏深。
行云頻入夢,流水罷彈琴。
所嗟妾薄命,未效白頭吟。
曲徑斜橋澗影迤??丈酵ぷ雍?,趁閑過。
小軒飐水似殘荷。石欄經雨澀,遍青莎。
短墻叢竹受風多。一聲漁磬杳,濕煙蓑。
黃梅著色斗新鵝。折來堪作供,佛頭螺。
學海波翻筆底寬,
逢辰當不負巍冠。
只今得句因時雨,
才思何妨若涌湍。
誰言譚郎貌似我,執手問人還似無。寸心明白已如此,區區形似終模糊。
我昔知子因子詩,曉月殘雪風鳴枝。境清音寥意飄忽,虎井數篇猶可思。
吳江楚嶠兩遼闊,期子不來空歲月。西湖煙水我為鄉,豈知此中有譚郎。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車下船各嘆息。歘然魂魄化為一,異者衣裳與巾舄。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與子神不全。兩山紅葉正相待,子詩我畫交無嫌。
我家震澤梅花里,湖氣花光三十里。留子共度梅花時,且待春深上湘水。
連呼酒上荒臺去,詩心欲飛巖岫。一抹斜陽,滿城煙靄,萬柳垂垂低首。鞠花開否。正剪出金英,雁風吹透。十畝霜腴,看來花不似人瘦。
世間多少榮辱,任西風馬耳,于我何有。此日秋清,去年人健,難得好懷依舊。一杯在手。看轉燭光陰,俊游休負。幾個重陽,幾回開笑口。
碧玉破瓜時,
相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赧,
回身就郎抱。
南無寺前蒼玉森,鳳凰戛戛乘風吟。
三更入枕忽驚夢,一點旅愁偏上心。
曙色未分僧出定,月華猶在鶴鳴陰。
眼前景物盡詩料,得句不從天外尋。
經年勞問訊,快絕此披襟。
舊好憐同病,新知共入林。
衰荷翻雨響,密竹落秋陰。
莫更傷搖落,難逢是會心。
一個形骸兩姓名,
入泥入水可憐生。
回頭掣斷黃金鎖,
肯向毗盧頂上行。
白秫新收釀得紅,
洗鍋吹火煮油蔥。
莫嫌傾出清和濁,
勝是嘗來辣且濃。
十二麟符玉截肪,腰間仍映帶圍黃。化行江國春常早,訟息階除日自長?;庇熬徻吶訒?,棠陰先滿十連堂。子淵去踏長安道,待賦中和奏未央。
再點賓筵又一期,千金敝帚賴提撕。泮宮正采僖侯藻,太學俄甘吏部齏。人似塞鴻春向北,心隨江水日潮西。太平勛業須公助,不用頻年戀節犀。
年來納組去,林下得身還。
泚泚清流處,重重碧樹間。
淵魚樂且靜,庭鶴壽而閒。
粗有淮安趣,誰同賦小山。
箕子明夷后,還從徼外居;
端然殊宋恪,終莫挽殷墟!
青海浮天闊,黃山裂地虛。
豈應千載下,摹擬到扶余!
西梁磯下系孤蓬,
磯自峨峨水自東。
蓂莢不知經幾換,
幾人曾此詠和風。
蠟面深鈐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繡簾垂。總把閑愁付我,歡喜恰歸誰。
日晏才梳髻,春深懶畫眉。從花開日到花飛。道是無情,不合寄當歸。道是仲春歸也,因甚負薔薇。
麝炷薰宜愛,檀槽撥小憐。前身應是月中仙。記得紅箋八字,屬兔是生年。
愛畫成癡絕,耽詩亦墨緣。同船曾記五年前。那日春帆,細雨煮茶天。那日蘋花香里,攜手看鞋山。
爭及穿簾燕,還輸在抱猧。匆匆走馬向天涯。無數灞橋垂柳,青眼不如他。
別路三逢雪,春山幾摘茶。馬婆巷口那人家。記得清明,記得小窗紗。記得小桃人面,低映小桃花。
珠是吳船雨,香為楚岫云。廿年前事一銷魂。小閣建蘭開也,同試碧螺春。
鏡屜藏詩札,鈴絳晾繡巾。羊車共載出吳闉。看煞蕭郎,看煞畫中人。看煞銀泥衫子,衫底藕花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