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 其十七 賜食
誰言出相是山東,今日求賢欲致功。
玉饌滿盤來禁里,鵠羹分鼎下天中。
但知愷弟酬君賜,舊訝權輿向國風。
曾笑侏儒飽欲死,宜思薇蕨不忘忠。
誰言出相是山東,今日求賢欲致功。
玉饌滿盤來禁里,鵠羹分鼎下天中。
但知愷弟酬君賜,舊訝權輿向國風。
曾笑侏儒飽欲死,宜思薇蕨不忘忠。
誰說宰相都出自崤山以東呢,如今求賢是為了建立功業。滿盤精美的食物從宮廷送來,美味的鵠羹從皇宮分賜下來。只知道以和樂平易之心來酬謝君王的賞賜,以前就驚訝《詩經》里‘權輿’篇所寫的境遇。曾嘲笑那些俸祿優厚卻無所作為的人吃得飽撐,也應想想伯夷、叔齊吃薇蕨不忘忠誠的品格。
出相是山東:指古代多有宰相出自崤山以東地區。
玉饌:精美的食物。
禁里:宮廷。
鵠羹:天鵝做的羹,泛指美味佳肴。
天中:指皇宮。
愷弟:和樂平易。
權輿:《詩經·秦風》篇名,有慨嘆今不如昔之意。
侏儒:借指俸祿優厚卻無所作為的人。
薇蕨:薇和蕨是兩種野菜,代指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事,象征堅守忠誠。
此詩應是在朝廷求賢若渴、君王賞賜臣子食物的背景下創作。當時朝廷可能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勵臣子為國家建功立業,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臣子受君王賞賜時應有的態度和品格。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九州何太窄,無地置梁君。
去矣辭鄉國,飄然逐海云。
扶桑觀日窟,弱水覓仙群。
若遇羨門子,騎龍避世氛。
曉起庭除遍落花。亂紅和雨受風斜。惟許荼蘼同一夢。寒重。飄零殘粉卸韶華。
滿樹輕陰垂綠綬。剩有。翩翩碎影護檐牙。切莫東風盡吹落。斟酌。枝頭紅萼暫留些。
遙想滕王閣上筵,送行冠蓋半同年。珠簾細雨飛晴晝,金甕晴虹噴碧天。作記何須論王勃,抗章寧肯愧梅仙。若持馬鬣天瓢去,還念西山乞雨篇。
千里章江西北流,憑將此語到洪州。官期自計九年滿,民意常懷百世留。夜雨圜扉青草遍,春風泮水紫芹稠。同年若問張東海,庾嶺梅花伴獨游。
屢約行期未定期,錦囊先貯百篇詩。為官自笑黃金盡,養性能令白發遲。留撫蒼生天有意,送歸紫閣水無私。平生長劍今將試,莫使遼陽久駐師。
接程蟻附與猱升,
局曲脽尻日炙蒸。
一種生靈共含負,
差徭何苦太頻仍。
兜率宮中把不定,
松山山里借場開。
普天匝地皆泥水,
那更當生補處來。
臨水窗兒。與卷珠簾看畫眉。雨浴紅衣驚起后,爭知。水遠山長各自飛。
受盡孤凄。極目風煙說與誰。直是為他憔悴損,尋思。怎得心腸一似伊。
角吹清秋閟穗鐙,
數番裁寄感何勝。
二三與馬成田伴,
八九逢人待杖興。
白首笙歌看異國,
青蠅天地憶良朋。
扁舟入手知何日,
澗壑扶筇恐未能。
曾有長安客,題為望日臺。
樵蘇人不測,到此亦裴回。
相君有妙趣,一切不容且。
紋楸誰與談,惟彼上人者。
剪茅小筑十弓寬,
撰杖分嘗?蓿柈。
家本長貧非宦拙,
子因晚得當孫看。
汗青絕業今原少,
清白循聲古亦難。
七十縣車成例在,
未應蓑笠把漁竿。
游山如讀書,深淺皆可樂。
道邊小精舍,亦自一丘壑。
凄涼四十年,始復重著腳。
老僧逝已久,講座塵漠漠。
當時童子輩,衰鬢亦蕭索。
掃壁觀舊題,歲月真電雹。
文章卑不傳,衣食窘如昨。
出門意惘然,遼海渺孤鶴。
揉紅剪翠。春漾簾如水。簾隙度香香欲醉。香影被風篩碎。
翠絲茸帽重幃。銀屏界破愁闈。長記別離時節,江南草長鶯飛。
君馬黃,臣馬赤。二馬并逐臣馬力,驥不稱力稱其德。
游子在天南駕車,馳馬力盡傷我心。居人在天北頓轡,摧輪遙望安終極。
龍護空堂缽,云籠古殿燈。經窗僧待月,茶井客敲冰。驚雁回峰影,疏星亞塔層。心清更無睡,未羨杜郎能。
空澗寒探月,高齋客聚星。霜分破窗白,山獻隔簾青。窺水知僧定,占云識地靈。時時驚鶴夢,木葉下危亭。
少年何事被愁侵,玉樹蕭蕭憶故林。
萬卷幼依慈母讀,七言閒對野鷗吟。
若教視草知能手,便擁如花不稱心。
暫覓交親道情素,山中蘿月約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