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諸同社四首 其三
餓到今稱飽亦頑,
墨臺真樂在西山。
兄酬弟唱知多少,
空使薇歌落世間。
餓到今稱飽亦頑,
墨臺真樂在西山。
兄酬弟唱知多少,
空使薇歌落世間。
餓到如今還稱吃飽了是一種愚頑,像墨臺氏那樣在西山隱居才是真正的快樂。兄弟之間相互酬唱的詩作不知有多少,只是白白讓采薇之歌流傳于世間。
頑:愚頑、固執。
墨臺:即墨臺氏,這里可能借指隱居避世之人。
西山:常指代隱居之地,歷史上伯夷、叔齊隱居西山采薇而食。
薇歌:指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采薇時所唱的歌,表達隱居之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世俗紛擾的環境,對隱居生活心生向往,或許當時與同社友人有詩詞唱和,由此引發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來抒情表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超脫世俗的追求。
午盤堆遍地波羅
粒粒雞心已破窠
鳳尾蕭疏纖子落
一肩綠箬倩蠻婆
衣冠今盛族,蘭玉舊家聲。博古無遺誤,遭時有重名。魂輿臨水發,靈馬向郊鳴。歸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
稽古逢堯舜,鏘金侍冕旒。生員尊鄭學,子舍預夔謀。翰苑事猶著,岱宗魂已游。無情是天地,玉樹掩蒿丘。
丹旐秋風急,清笳曉月寒。明衣裛草露,素士挽桐棺。行哭賓徒盛,觀儀里巷殫。空馀舊編在,千載莫能刊。
神僧不受蕭梁佞。折蘆自渡江波瑩。九載坐嵩山。西飛蔥嶺間。
興亡經百代。古洞依然在。風急擺浮云。驅車入暮塵。
城鹽州,城鹽州,城在五原原上頭。蕃東節度缽闡布,忽見新城當要路。金鳥飛傳贊普聞,建牙傳箭集群臣。君臣赪面有憂色,皆言勿謂唐無人。
自筑鹽州十馀載,左衽氈裘不犯塞。晝牧牛羊夜捉生,長去新城百里外。諸邊急警勞戍人,唯此一道無煙塵。靈夏潛安誰復辨,秦原闇通何處見。
鄜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藥肆黃蓍賤。城鹽州,鹽州未城天子憂。德宗按圖自定計,非關將略與廟謀。
吾聞高宗中宗世,北虜猖狂最難制。韓公創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漢兵。東西亙絕數千里,耳冷不聞胡馬聲。
如今邊將非無策,心笑韓公筑城壁。相看養寇為身謀,各握強兵固恩澤。愿分今日邊將恩,褒贈韓公封子孫。誰能將此鹽州曲,翻作歌詞聞至尊。
寶釧金尊斗狹斜,阿儂生小艷情賒。芳辰偶放琴川棹,得遇瑤臺第一花。
綺樓曾占十分春,霧鬢云鬟畫里身。一事難忘惆悵處,徐娘半老尚風塵。
蛾眉曾許汝南王,同炷瞿曇座下香。底事歸云仍出岫,蘭因絮果兩茫茫。
我亦龍華會上人,十年春恨細于塵。風流最是張京兆,打疊閒情賦感甄。
才子傳神筆一枝,吟來恍睹舊豐姿。旗亭他日翻新譜,絕妙人歌絕妙詩。
鶯館安排靜。待珠輪、逐程屯劄,柳旗花令。預遣探香烏鵲去。露灑星橋玉冷。可曾見、盧家官艇。金字虎頭青鳥印,押紅泥、遮抹春愁影。騎鳳月,破煙瞑。
瑤箱淚疊朱絲剩。試芙蓉、兩行宮燭。對攤芳信。微雨細揉彈事筆,溫熱低心軟性。料錦鯉、今番情定。霧幔晴衫深打疊,怕秋棠、不耐商飆勁。因蚤雁,囑君聽。
弦歌流化記琴堂,
椎魯難言愧互鄉。
正對薇花揮翰墨,
猶能春草夢池塘。
紅塵堆里學山居,
寂滅身心道有馀。
但得胸中憎愛盡,
不參禪亦是工夫。
認籪敲冰下短叉。北風獵獵背蓬遮。
炊荻葉,蔽蘆花。
擁婦呼雛醉晚艤。
邊戍同云黑,胡天雨雪濃。望迷青冢路,坐失白狼峰。光奪臨關月,寒添刮地風。冬衣蒙寵賜,天子念邊戎。
雨雪連青海,隆寒襲鐵衣。白迷番部落,光照漢旌旗。使者供餐日,邊兵墮指時。皚皚染雙鬢,不道老邊陲。
雨雪肆憑陵,霏微暗白登。玉龍翻旆重,素練覆沙層。凍合陰山道,寒凝瀚海冰。鐵衣重不煖,誰復念西征。
雨后新晴日轉西,
桑間猶有拙鳩啼。
十分愁意無人管,
紅蓼黃蘆水滿溪。
東林富麋鹿,下有靜者廬。
垂蘿蔭檐隙,落葉紛前除。
四壁何所有,一瓢長晏如。
真性匪不足,分顧自有馀。
黔婁時曳踵,玄晏恒著書。
何必方外嘉客一水悵盈盈,吟望寒蟾白。
山居四五椽,
羃?翳幽石。
夜半寒潭明,
水底眾星白。
千尺連云磴,
雄奇自古傳。
石開微有地,
峰合更無天。
車馬迷襄野,
樓臺俯漢川。
重關天險在,
燒絕自何年。
空院寂無聲,
斜日澹檐宇。
風細落桐花,
葉上如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