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七首 其六十七
紅塵堆里學山居,
寂滅身心道有馀。
但得胸中憎愛盡,
不參禪亦是工夫。
紅塵堆里學山居,
寂滅身心道有馀。
但得胸中憎愛盡,
不參禪亦是工夫。
在熱鬧的世俗中學習山居的修行方式,讓身心歸于寂靜空滅,修行之道便會充裕。只要心中的憎惡與喜愛都消除干凈,即使不刻意參禪也是修行的功夫。
紅塵:指世俗社會,熱鬧紛擾的人間。
山居:指隱居山林的修行生活,傳統佛教修行者常選擇山林清修。
寂滅:佛教術語,指消除煩惱、超越生死的境界,此處指身心歸于空寂。
憎愛盡:消除心中的憎惡與貪愛,佛教強調斷除執著,無愛無憎方為解脫。
工夫:此處指修行的功夫、造詣。
此詩出自宋代禪僧偈頌集。宋代禪宗盛行,偈頌多為禪師開示或自悟所作,旨在以簡潔語言傳達禪理。此詩針對修行者拘泥形式(如必須山居參禪)的偏頗,強調修心在于斷除憎愛,不拘外在形式。
全詩圍繞'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內心'展開,指出即使身處紅塵,只要消除心中憎愛,不刻意參禪亦是真功夫,體現了禪宗'平常心是道'的核心思想,語言質樸,哲理深刻,是禪宗生活化修行觀的典型體現。
堅木兮不可為圈,鍊鐵兮不可為鉤。圈不成兮何箕之得,鉤不成兮何魚之求。委吳以筦籥兮復越,事狄以皮幣兮興周。故曰拯亂兮不如圖治,銳進兮不如觀勢。以弱為強兮以予為取,邊廷無犬吠兮息旗與鼓。
鏡光本勝游,匪為謝塵擾。登高舒遠眸,習靜觀眾妙。風景翻多憂,履危愈悄悄。悠然望曠野,目盡意不了。
深林日出曉煙消,過一重溪是菜寮。拔馬、錫猴番社路,檳榔樹下綠芭蕉。筍輿初過木岡山,百丈懸崖步步艱。遙指南莊深樹里,沿溪路轉十三灣。老農健步苦相邀,雞黍田家野味饒。歇馬萬山蒼翠里,人煙密處半平橋。烏山頂上有人家,少婦茅檐擘苧麻。黑齒紅唇蟬鬢整,滿頭亂插瑞香花。竹筒高架翠微巔,鑿石穿云自引泉。乞火燒柴消溽暑,一杯清茗泡香櫞。葛衣草帽兩芒鞋,過大烏山淡水溪。零落村莊兵燹后,賊巢無復八張犁。
塔閤盤空上,笙簫繞洞行。懸梯出萬井,飛蓋府孤城。燕岱風云色,滹沱雁鶩聲。登高并回首,直北是神京。
自古皆有歿,此語真不虛。伊人亦云逝,精爽今何如。少時壯且厲,委懷在琴書。誤落塵網中,暫與園田疏。園田日夢想,息駕歸閒居。長吟掩柴門,棲遲固多娛。翳然乘化去,壑舟無須臾。寒華徒自榮,深谷久應蕪。荒草何茫茫,時時見廢墟。人生無根蒂,終當歸空無。念此懷悲悽,言盡意不舒。
馀慶蜀之遷,風煙別一天。林深不見日,樹蜜但聞蟬。險路山腰轉,悲泉石罅煎。何如解官去,向此北窗眠。
簾卷夕陽樓上,凝望。點點是歸舟,分明秋字上心頭。那許不成愁。說甚丹楓烏桕,消瘦。不似舊江干,晚鴉聲苦雁聲酸。一派做荒寒。
難將慧舌比鶯兒,蟬嘒蛙嚨只任之。涂抹自知嫫母丑,斧斤全藉郢人私。一聲清戛疏篁月,幾陣香馩芳桂枝。雨濕詩筒煙滿紙,挑燈吟到夜分時。
此聲頻入耳,相對又斜曛。露宿渾無累,深藏蔚有文。危枝愁積雨,逸響遏行云。百鳥誰同調,羈懷莫可聞。
燕子呢喃,聚語坐梁間。似是嗔垂一桁,留香久,下湘簾。春泥新未乾,營壘欲喬遷。還是烏衣巷口,依王謝,傍高檐。
一面今猶阻,千秋志未孤。把君兄弟作,仿佛見眉須。有力牽衰眼,多風激懦夫。宵分涼不寐,燈影落高梧。遂以文章著,殊乖作者心。道猶資化育,價只待璆琳。大地孤行迥,青山一臥深。人來問容色,發白已如今。
天龍兮負圖,地龜兮負書。后皇兮純孝格天,臺袞兮秘畫無前。薜荔兮出之水中,芙蓉兮搴之木末。碧玉上兮煙霄遠,彤霞爛兮秋水闊。重翟兮順動,長御兮啟引。交鼓兮縆瑟,簫鐘兮瑤簨。御玉衣兮珠步搖,赭黃奉觴兮臣妾入朝。建中天子兮百偽紛錯,我宋中興兮天返長樂。四海為養兮子職供,千秋萬歲兮慈寧宮。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非不愛璚玖,向人難啟口。啟口恐吠聲,聽聽國多狗。
圣節王春待早朝,禦寒裘帽換金貂。微臣一體覃恩被,愿獻春臺玉灼調。銅龍滴漏夜迢迢,閶闔門高雪未消。青瑣朝班臣待闕,官奴紅燭燼三條。
萬里同鄉友,飄零嘆此逢。江山饒涕淚,歲月老形容。風散城邊角,云傳海上烽。中原尚格斗,未可問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