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九首 其十八
參禪人,莫造作。
擬心即差,動念即錯。
大乘小乘,錢貫井索。
前三后三,佛手驢腳。
開眼也著,合眼也著。
擬向這里承當,鼻孔依前失卻。
參禪人,莫造作。
擬心即差,動念即錯。
大乘小乘,錢貫井索。
前三后三,佛手驢腳。
開眼也著,合眼也著。
擬向這里承當,鼻孔依前失卻。
參禪的人,不要刻意造作。只要起心動念去思量,就已經偏離了正道。所謂的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就如同錢串和井繩一樣,只是方便的說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還有佛手、驢腳這些比喻,都是虛幻的。不管是睜著眼還是閉著眼,都難以真正參透。要是想在這里去領悟,那還是會迷失自我。
造作:刻意去做,不自然。
擬心:起心動念去思量。
大乘小乘:佛教的兩大派別,大乘強調普度眾生,小乘注重自我解脫。
錢貫井索:錢貫指穿錢的繩子,井索是打水用的繩子,比喻佛法只是方便說法。
前三后三: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佛手驢腳:禪宗的機鋒語,代表不同的境界或表現。
承當:領悟、承擔。
這首偈頌是禪宗作品,禪宗強調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作者創作此偈頌,可能是為了教導參禪者不要陷入文字概念和刻意修行中,要以自然、本真的方式去體悟禪道。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考證,但應是在禪宗發展和傳播的時期。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誡參禪者放下造作和妄念,回歸自然去體悟禪理。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禪意深刻。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傳播禪法、點化修行者的作用。
浮志維利名,靈源浚經策。
轉此徑寸珠,照活千秋魄。
生龍怒天風,咽鳳翔地脈。
掩卷聆古音,都如遠行客。
客去精光蟠,渴虹燭霄白。
蠹魚夜窺人,一笑斂仙格。
飛橋壯吾邑,
虹影麗高深。
義不煩千室,
功無措萬金。
美哉承考意,
偉矣濟時心。
此段無窮盡,
江聲共古今。
欲歸鄉縣杳。彩云自去,羨他飛鳥。塵網重重,斷腸尚遭愁繞。琴獨無弦掛壁,念人世、誰為同調。從謔笑。青山約我,且舒長嘯。
非復衣馬輕肥,剩古鑒猶存,曾窺年少。怨煞西風,吹得鬢邊皤了。老伴蟫編靜夜,認一點、孤燈殘照。窗易曉。歲月問馀多少。
今夜陰云初霽。畫簾外、月華如水。露靄晴空,風吹高樹,滿院中秋意。
皎皎蟾光當此際。怎奈何、不成況味。莫近檐間,休來窗上,且放離人睡。
萬卷仙經三尺琴,
劉安聞說是知音。
杖頭春色一壺酒,
爐內丹砂萬點金。
悶里醉眠三路口,
閑來游釣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誰識,
只恐沖天沒處尋。
宦味間如許,浩歌空古今。
風云郁奇抱,天海蕩孤琴。
與子三年別,相思燕樹深。
寒宵倍棖觸,破壁有龍吟。
并馬登臨際,
重云黯未開。
班師存舊壘,
遺策問荒臺。
蜃氣因風散,
濤聲挾雨來。
籌邊勞指顧,
端藉出群才。
有生必有滅,
無庵無可說。
踢倒玉昆崙,
夜半紅日出。
海島由來是駕鰲,幽阿隱隱結蟠桃。
風過竹樹鸞笙遠,云掛茅檐鶴馭高。
星聚一堂扶世運,文司百代萃仙曹。
丹成九轉千年事,此日閒游興自豪。
倦枕荒祠托。展苔箋、羊車叔寶,寄情綿邈。讀罷西泠煙波冷,頓爾衣寬帶索。忍重溯、芳儀鐘郝。白奈簪霜驚秋早,惹吳娘、淚為天孫落。人去也,曉風惡。
前期簫鳳悲京洛。最堪憐、嬌花稚蕊,等閑飄泊。麥飯棠梨城南寺,一樣優曇夢覺。更休問、中年哀樂。地久天長無時盡,判傷心、與汝今生各。鸞鑒影,盡拋卻。
滄水堪乘興,移舟問下才。幽期秋霽爽,散步竹林來。慷慨看雙鬢,慇勤飲百杯。壚頭憐此會,賡詠思悠哉。
南海稱多士,騷懷竟不群。登臺同覽勝,揮麈一論文。絕巘生秋色,滄江下夕曛。陶然河朔飲,綵筆賦如云。
有地皆堪隱,云胡獨指西。劫燒翻濁焰,剎說聽新題。春薺挑蘋渚,秋荷綴稻畦。覺天無落月,耿耿印苕溪。
印佩三周法,蓮栽十丈花。源尋南岳正,路革化城差。靜與月分座,閑如云住家。不知百世后,誰索紫金車。
訶梨新剪片云環
人在爐熏鏡里間
困倦未容雙鬢亸
聰明肯放一心閒
歡情漸引眸無縫
羞暈微烘頰似斑
七分桃花三分雪
是郎詩句是儂顏
嫩涼微裊,秋容乍肅,迥覺涼如水。重陽已近,巖華增秀,一鉤天際。香動前星,氣橫文圃,榮光呈瑞。仰宸心密眷,行都正牧,兵民奉、神明治。
金殿朝回燕適。肆武功、文德咸備。蕭閑翰墨,惟親書史,不尋羅綺。歡動宸嚴,宴開鶴禁,生朝和氣。愿青宮布政,龍樓問寢,同千萬歲。
羲輪攝華年,蟻牽一何迅。
兒時嬉笑情,上與三皇近。
束發薰詩書,智慧厲揚刃。
嗜欲如媧炭,熾此天一寸。
魯叟鏘金石,一擊情芽忿。
至人藹孩提,太始啞啞震。
緬惟嵚崎懷,圪揚激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