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風煙雪月梅 其二
一抹輕煙撥不開,
?朦淡淡鎖妝臺。
仙肌猶自無顏色,
何日添容傅粉腮。
一抹輕煙撥不開,
?朦淡淡鎖妝臺。
仙肌猶自無顏色,
何日添容傅粉腮。
一縷輕煙怎么也撥弄不開,它朦朦朧朧地籠罩著梳妝臺。梅花的嬌美身姿仿佛還沒有色彩,什么時候才能添上如傅粉般的艷麗色澤呢。
一抹:一縷。
?朦:形容煙霧朦朧的樣子。
妝臺:本指女子梳妝的臺子,這里可能是梅花所處環境的一種形象化表述。
仙肌:指梅花的姿態,將梅花擬人化,稱其如仙子的肌膚。
傅粉腮:像涂抹了粉的臉頰,形容梅花艷麗的顏色。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看到被輕煙籠罩的梅花時有感而發,當時或許處于一個寧靜的環境,詩人內心對梅花的綻放充滿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梅花艷麗綻放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運用擬人手法使梅花形象鮮活,營造出朦朧淡雅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
海牛壓紙寫銀鉤,阿雅守之索自收。
長防玩物敗兒性,得歸老成散百憂。
先生古心冶金鐵,堂堂一角誰能折。
兒言觳觫持贈誰,外家子云乃翁師。
不著鼻繩袖兩手,古犀牛兒好看取。
白氏草堂元自葺,陶公三徑不教荒。
青蕉雨后開書卷,黃菊霜前碎鵠裳。
落日看山憑曲檻,清風談道據胡床。
此來遂得歸休意,卻莫翻然起相湯。
行行重行行,我有千里適。親交愛此別,勸我善眠食。
惟君好懷抱,高義動顏色。贈子青瑯玕,結以永弗諼。
拭目仰盛德,洗心承妙言。子道甚易行,易行乃難忘。
虛名織女星,不能成文章。微君好古學,尚誰發予狂。
事親見不足,擇友知無方。大圣急先務,君其愛穨光。
外將周物情,中不敦己道。以客從主人,辨之苦不早。
行身居言前,悟理在意表。茍能領斯會,大自足諸小。
勿念一朝患,勿忘終身憂。忠誠照屋漏,萬物將自求。
此道不予欺,實吾聞之丘。群居行小慧,宴笑奉樽俎。
益友來在門,疏拙不見取。誰不聞此風,去君鴻鵠舉。
王郎婚友平生期,學問文章過吾黨。一見懸知白璧奇,三年未負青云賞。
蘇秦六印自多金,陶朱再相宜藏鏹。貧賤相知乃為貴,功名所在何須枉。
鄴王城下倒清樽,子云書中羃蛛網。樽前惜別語萬千,門外催發人三兩。
自從相見開青眼,無處會面如天上。傾壺倒榼駐車馬,豈但呼燈照甖瓬。
平生相從忘歲月,手足割裂誠迷惘。譬如旁人看疥癩,未易能去膚發癢。
但愿自思恩愛閑,勿以眼前劇愁想。
故園相見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紅。
詩酒一言談笑隔,江山千里夢魂通。
河天月暈魚分子,槲葉風微鹿養茸。
幾度白砂青影里,審聽嘶馬自搘筇。
詩翁琢句玉無瑕,淡墨稀行秋雁斜。
讀罷清風生麈尾,吟余新月度簷牙。
自知拙學無師匠,要且強言遮眼花。
筆力有余先示怯,真成句踐勝夫差。
陳子善學問,正色鉏其驕。束身居言前,析理在意標。
心隨出處樂,性與寂寞超。安安而雅雅,不以行險徼。
王良馭驥子,冉弱六轡調。自吾與之游,忘味如聞韶。
志道斯近神,莊生說承蜩。顧恐陳子止,誰能中道要。
我求一飯飽,黃綬強折腰。取舍不由己,悲哉馬銜鑣。
長嘯天地閑,搔首獨無聊。雅約青山云,伊人與逍遙。
有如渝此盟,白日尚昭昭。平時多英豪,楚楚在本朝。
吾徒固長物,分當老簞瓢。
偉萬里之仙驥,羾九關而天翱。
亦倦飛而歸止,矧人生之嗟勞。
饑食北山之薇蕨,寒緝江南之落毛。
安能作河中之桴木,寧為籬落之系匏。
嘶馬蕭蕭蒼草黃,金天云物弄微涼。
瓜田余蔓有荒垅,梨子壓枝鋪短墻。
明月風煙如夢寐,平生親舊隔湖湘。
行行秋興已孤絕,不忍更臨山夕陽。
沙頭十日春,當日誰手種。
風飄香未改,雪壓枝自重。
看花思食實,知味少人共。
霜降百工休,把酒約寬縱。
曉踏驊騮傍古墻,北園同系紫游韁。
主人情厚杯無算,別館春深日正長。
楊柳陰斜移坐晚,酴醾花暗染衣香。
夜深恐觸金吾禁,走馬天街趁夕陽。
水牯從來犯稼苗,著繩只要鼻穿牢。
行須萬里無寸草,臥對十方同一槽。
租稅及時王事了,云山橫笛月輪高。
華亭浪說吹毛劍,不見全牛可下刀。
兀兀陶陶,借書借不得。
陶陶兀兀,問字問不得。
是醒是醉,佛也會不得。
布衣簪紱,有人扶便得。
西風吹天云,頃刻異秦越。叔子從天東,忽與同姓別。餞行在半涂,一食三四噎。遙遙馬嘶斷,芳草迷車轍。引襟滿眼淚,回首寸心折。
母氏孝且慈,愛養數毛發。諸兒恩至均,如指孰可龁。汝今始歸人,綿綿比瓜瓞。中畦不灌溉,芳意還銷歇。
黃鳥止桑楚,南山采薇蕨。擇歸既甚明,寡取迺為悅。我開賢女傳,須己為汝說。
在宋有伯姬,潔身若冰雪。下堂失傅母,上堂就焚??。吾嘗嘉惠康,有婦皆明哲。戮力事耦耕,甘貧至同穴。彼于視三公,其猶吹一吷。雍容二南閑,此婦真豪杰。
男兒何有哉,今壯而善耋。逢時秉鈞軸,邂逅把旄鉞。富貴多禍憂,朋黨相媒糵。等之彀中游,巧者未如拙。
勿以貧賤故,事人不盡節。母儀尊圣善,婦道尚曲折。葛生晚萋萋,??绤代裘褐。女工既有余,枕簟清煩暍。
誰言淮蔡遠,曾不以日月。跂予升高丘,佇望飛鳥滅。善懷詩所歌,行矣勿惜別。皇皇太史筆,期汝書英烈。
四十九年大教主,波旬請故入涅槃。
佛身常尋法界住,非其境界故不見。
未法眾生尠福田,眾魔染衣汗戒律。
稽首那迦住世間,令我常生遇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