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北山歸建康 其二
貧賤有餓死,富貴履危機。
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貧賤有餓死,富貴履危機。
東海不可漁,西山采無薇。
四方已一氣,我今將安歸。
貧窮低賤之人可能會餓死,富貴之人也常面臨危機。東海無法捕魚,西山連薇菜也采不到。四方局勢已趨同一,我現在能回到哪里呢?
履:踩,這里指面臨。
漁:捕魚。
薇:一種野菜,《史記·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后常指隱士的食物。
一氣:原指同一氣息,此處指局勢趨向統一或環境惡化的狀態。
安歸:歸向何處,回到哪里。
此詩約作于南宋末年社會動蕩之際,詩人送友人李北山歸建康(今南京),目睹時世混亂、民生困苦,既見貧賤者難存,亦感富貴者危殆,故借送別之機抒發對時局與自身境遇的感慨。
全詩通過貧賤與富貴的生存困境對比,描繪了亂世中各階層皆難的慘狀,‘四方一氣’‘安歸’二句更將個人無依升華為時代之痛,語言凝練深沉,是亂世文人憂生傷世的典型之作。
墻角乍驚星墜。剛待起、又遭風挫。倦憩花心,涼依豆葉,弄影輝輝漸大。幾時添個。巫山客、憶滄江我。
又向檐牙小坐。似怕蛛絲難過。隋苑流光,車囊照讀,計罪論功都可。只應猜做。含恨死、美人磷火。
東西飄泊散殘紅,寥落關山夕照空。
豈向御溝流錦字,已甘憔首逐飛蓬。
集無枯菀隨涼雨,望斷青蔥憶好風。
最是蟬鳴凄絕處,蕭蕭聲亂五更中。
春泥何處葬朝云?
香冢蘼蕪吊夕曛。
畫里分明林壑在,
碧桃花下酹孤墳。
屏幛重重翠幕遮。蘭膏煙暖篆香斜。相思樹上雙棲翼,連理枝頭并蒂花。
敧鳳髻,亸烏紗。云慵雨困興無涯。個中贏取平生事,兔走烏飛一任他。
九門疊璧耀朝暾,不比千燈作上元。
天與蕊珠開漢殿,人將冰玉奉堯樽。
寒威已覺邊聲靜,春意都隨詔語溫。
夜入蔡州飛將在,肯容敵騎妄稱尊。
古硯何年斲,云箋寫御章。
宮門秋雨濕,內殿晚風涼。
夕景爐煙動,晴光燭影長。
文房友筆墨,灑翰起龍翔。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自有乾坤有此湖,幾人謀國是忠孤。一朝盡掃腥膻穢,萬姓咸歸坦蕩衢。憑式喜聞崇版籍,覈玄差睹事虛無。小臣何幸逢茲盛,感激狂歌快擊壺。
島嶼雙雙碧印湖,中分一水小橋孤。圖書輻輳高連棟,花木云屯密蔭衢。王氣金陵終古在,清歌玉樹隔江無。相從了卻公家事,且倒黃門粉署壺。
偶乘公暇共過湖,夙志初懷覺未孤。錦纜牙檣官座舫,平沙淺渚鳥交衢。凌霄古木千章有,拂面紅塵半點無。風景片時詩不盡,丹青還擬寫冰壺。
蒼茫遙望一平湖,落落星分島嶼孤。玄武有方通甬道,奚奴無馬戲官衢。詩從知己評工拙,酒向東家問有無。此日賢勞知不愧,廉明還擬誓冰壺。
度橋遵野徑,
夾樹啟籬門。
剝啄傳呼疾,
周旋色笑溫。
萬金才到幾,
一棹復過村。
卻恨儂來獨,
飄零說在原。
雁去平江煙水空,
短蒲脩竹自成叢。
東風一片滄浪夢,
春在瀟湘細雨中。
絳帳青氈事不平,
鄭虔何似馬先生。
廣文新館千門雪,
羸得同官載酒行。
玉峰刳不盡,
滿室碧瑯玕。
太始藏靈氣,
寥寥五月寒。
天上止一月,自可印千池。
那用鑿鄰壁,光輝共有之。
漠漠平蕪一望齊,
畫樓東去粉墻西。
落紅三月飛如雨,
軟襯香塵送馬蹄。
萬夫卬止配高山,德望巍峨履道安。容貌訚訚服鄉黨,風棱凜凜冠朝端。鳳鳴往格君心正,鹯擊曾聞奸膽寒。不相宅家長已矣,空教有識涕瀾汍。陜服它時帥五侯,盡心分主顧西憂。為民發廩成歸節,揖盜開關記釋謀。澤施生人追灌口,法垂當世說遨頭。華陽舊志今誰續,巷祭馀哀可見收。履賜西州事可尋,稅軺無在不棠陰。憶參盛府開巴峽,忍送靈輀入鳳林。語上故藏應筆鑒,家傳清尚只龜琴。自傷下走青衫少,慟哭無人知此心。脫巾自責為兒非,叱馭辭舟識洞微。不辨盜金緣重義,危言撩虎自知幾。惠沾神物能通夢,節感鄉閭憶葬衣。今見我公公又往,后生學古欲儔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