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上京
遠攜書劍上京華,萬里江天一望賒。
帆影爽開滄海月,馬蹄香襯禁城花。
宦情總付題橋筆,離思寧牽倚玉葭。
廊廟早應成偉器,好攄忠力佐皇家。
遠攜書劍上京華,萬里江天一望賒。
帆影爽開滄海月,馬蹄香襯禁城花。
宦情總付題橋筆,離思寧牽倚玉葭。
廊廟早應成偉器,好攄忠力佐皇家。
友人帶著書和劍遠行前往京城,萬里江天一眼望去十分遼闊。船帆在海上迎著明月輕快前行,馬蹄伴隨著京城的花香。把求官的情懷都寄托在題橋的筆上,離別的思緒怎會被蘆葦牽動。朝廷早就應該造就出杰出人才,希望友人能施展忠心輔佐皇家。
賒:長遠、遼闊。
題橋筆:司馬相如未發跡時過升仙橋,曾題字于橋柱,說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用來表示立志求取功名。
倚玉葭:蘆葦,此處象征離情。
廊廟:指朝廷。
攄:抒發、施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知,當時社會存在文人通過科舉等途徑入仕的風氣。詩人的友人懷揣著求取功名的志向前往京城,詩人作此詩為其送行,表達鼓勵與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上京求仕并寄予厚望。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積極向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仕途的向往。
江郭杯堪避暑留,虛堂春引石龍幽。
軒開面面云煙合,亭敞時時花樹浮。
湖海鄉心關白社,天涯歸興寄滄洲。
廿年姓字看題壁,荏苒流光憶舊游。
疏鐘古剎傳,秋月空山朗。深聽自相聞,如從月得響。素影不可扣,清籟竟安往。如何林莽間,一一皆鳴爽。
根塵無了息,性真日以深。悟徹無早晚,元始自可尋。
肅殺滿天地,泬寥秋氣清。有鳥忽歸來,凄然霜滿林。
誰將大士座,寘向山之阿。因以象名塢,猛氣狎煙蘿。塢上經掛衲,無雨云自多。我來探靈跡,或恐是龍窩。
浮生覺如夢,至理色即空。林鶯一聲曙,天地為啟蒙。
名藍存勝跡,新花發故叢。此中有密諦,安能啟仰公。
郁彼千歲枝,偃蓋寒光映。奇聳龍鶴形,冷具霜雪性。長風拂漢來,謖謖動清聽。鏗聲散寥廓,寥廓如相應。
深徑蘿冉冉,彌望煙漠漠。遙聞雞犬聲,知有人居錯。老幼總無營,第不廢耕作。辟地余有心,此中良不惡。
策杖涌林外,徙倚溪橋晚。靜碧飲長虹,夕陽在絕巘。云歸洞壑幽,倦鳥望林返。悠然縱雙目,神與目俱遠。
啼猿聲本哀,況復在雪崦。層峰鎖寒色,聽者慘不忺。余亦落漠人,淚下襟袖沾。
山寺有老衲,趺坐意自恬。
小春佳景餞分離,兆應春宮酒滿卮。馬帳正吟留別句,鳣堂恰好落成時。
曾開講席宏來學,忽買歸舟動去思。自計西旋旋北上,文章報國寸心知。
尊酒論文海外緣,兒曹師事已季年。真能有術金都化,直欲無瑕璧乃全。
驥騁憑教奮平地,鶴盤端合響遙天。力扶大雅相期切,儕輩應思策簡編。
老大久已業荒荒,聞道先生返故鄉。下里敢聯高曲妙,小言愧和大聲長。
南來吾道傳薪火,北上公車飽劍霜。便掛云帆閩海去,波臣效順渡重洋。
聲價由來十倍論,君才早自擅雄渾。空群萬馬行文勢,掃陣千軍落筆痕。
赤幟任憑壇上拔,紅綾看取閣中存。泥金好寄春潮信,飛渡佳音到鹿門。
老去別堪驚。日暮長亭亦短亭。鏡里朱顏,唯夢里惺惺。刺柏堂前一字行。
此去更無憑。藥餌誰扶瘦骨輕。望斷岳阡,魂縹緲伶俜。萬疊煙波兩葉萍。
紛然擊柱諸將,
付之起蕝叔孫。
向來常罵儒腐,
今日方知帝尊。
玉環分付早歸來,
紅萼須君作主裁。
莫忘春風轟醉約,
城西十里小桃開。
急仙燒煉日盈罐,
慢仙十日未能半。
一人賣藥走不停,
一人得金不肯換。
無奇試學居盤谷,誰信斷弦膠可續。
湘天冷落數家村,曩時曾枉旌麾沐。
潺湲階下碧溪橫,柳靜風微幽意足。
知君文武濟時才,舊時軍律寒生粟。
文書脫略是人師,應有魏昭能換粥。
我無真樂送芳年,悵望顏回屢空腹。
凄涼指日秋風高,愿更同來寫心曲。
昔年曾到此山來,百鳥聲中酒一杯。
最好寺邊開眼處,段文昌有讀書臺。
雪魄冰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
著花何止三回笑,惹袖猶馀半日香。
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
靈均莫漫悲蘭茝,正色宜令幽谷藏。
少室單傳,衲僧巴鼻。
碓觜生花,驢鳴狗吠。
廁坑籌子念摩訶,驚起法身無處避。
無處避,若為論,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幻體當如泡影觀,
法身清凈本堅完。
四千八萬陀羅臂,
艾炷教君何處安。
曉風吹薄袂,斜日到高堂。
門柳千章翠,籬花一徑香。
怒潮歸海舶,黑蜃隱扶桑。
天水茫無際,南云是故鄉。
雙鴻鄭重,尺鯉殷勤。烏絲展、寄來清淚,銀鉤劃、蹄隱殘痕。還反覆,模糊小篆,依約螺紋。
讀罷別離情緒,字字銷魂。黃姑恨、曲拈紅豆,綠窗語、燭映青樽。每記得,客函時啟,粉墨常新。
軒窗高敞暮春初,
鎮日清談真曠如。
坐久渾忘新月上,
竹聲人影共蕭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