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復園觀海
曉風吹薄袂,斜日到高堂。
門柳千章翠,籬花一徑香。
怒潮歸海舶,黑蜃隱扶桑。
天水茫無際,南云是故鄉。
曉風吹薄袂,斜日到高堂。
門柳千章翠,籬花一徑香。
怒潮歸海舶,黑蜃隱扶桑。
天水茫無際,南云是故鄉。
清晨的微風吹動著薄薄的衣袖,夕陽的余暉灑落在高大的廳堂。門前的柳樹一片翠綠,籬笆旁的花兒一路飄香。洶涌的潮水伴著歸航的海船,黑色的大蛤隱藏在日出的扶桑。天和水茫茫無邊,南邊的云彩處就是故鄉。
薄袂:薄薄的衣袖。
千章:形容樹木很多。
怒潮:洶涌的潮水。
黑蜃:傳說中的一種大蛤。
扶桑:傳說中日出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覽復園觀海時,面對眼前的自然美景,觸發了內心的情感,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覽復園觀海之景,抒發對美景的喜愛和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情感世界。
烏帽昂昂紫綺裘,宦情羈況一天秋。馬從庾嶺梅邊過,人向金陵輦下游。毛遂才高終脫穎,仲宣賦好莫登樓。倘應前席蒼生問,百粵塵清瘴厲收。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后山。
漁燈乍明乍滅,灌莽無際無邊。識破曹溪水口,何疑虎榜山前。
阿翁醉語戲兒癡,說著蟬詩也道奇。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鶯藏深樹只聞聲,不著詩家畫不成。慚愧阿兄無好語,五言城下把降旌。傳家詩學在諸郎,剖腹留書死敢忘。背上錦囊三箭在,直須千古說穿楊。
藍若延佳賞,蕙肴留好賓。共聽聯袂曲,不見折香人。僧掃苔間坐,云生頭上巾。石床渾失寐,清照一吟身。
槁枯滋澤,偃屈抽芒。稻畦遠翠,蕙徑幽香。皂輿喜洽,風流激揚。
幽人睡足聞春鳥,共喜暉暉日滿籬。里巷收燈人寂寞,鄰家夫婦賃舂歸。收燈城市接荒村,翁媼耽眠日已暾。何事牧童能早起,緩驅白牯出柴門。道旁蘭若冷于秋,迎客開門一比丘。夜久無人風露冷,空廊饑鼠竊膏油。山下書生業讀書,荻籬葛蔓避人居。最憐無奈窮耽酒,時遣羸童致一壺。
徐卿子同好,翩翩厲風翼。今日雙南金,他時契與稷。毋輕露宵光,世眼易為白。
夏夜夢梧鸞,五色云與翔。云繪梧鸞輝,梧薦旦云芳。夢覺忽失之,淩晨不能忘。豈伊梧鸞神,宜攬我衷腸。豈伊德吉輝,照我蠹桂房。豈伊好脩疇,鸞德耀朝陽。豈伊鸞遐翔,起予心懷將。
寶幢山下寺,塔影掛層霞。八水分功德,諸天散雨花。將詩來入社,得酒便為家。悟得無生理,超然轉法華。
日暮期郎楊柳津,小姑相妒阿婆嗔。扁舟欲去不得去,江水連天愁殺人。
形可役心,稼以習勤,順運而終始。苞實累,有粉向須吹,看莖高,棒株雄偉。長葉垂,參差黃豆行里,搖搖曳曳扶風起。忻玉米需肥,豆科容氮。相生相養如此。南一畦,溝壟列成規。遍地蔓,芋苕發新枝。蔓到溝頭,鋪滿平疇,延伸無已。嘻。仰首觀兮。藤蘿架下瓜累累。葉蔭前階綠,雄花放,雌花韡。采雄粉纖纖,輕移雌蕊,云和雨膩便咸蕾。思蜂蝶為媒,無心撮合,吾今存意全美。笑東陵,落魄種瓜時,猶自覺,青門有余悲。委我心、休計譽毀,種瓜應得瓜實,他事東流水。但知持稆耕耘閑憩,自詠詩歌自喜,寓形宇內也堪疑。望云飛,汗漫且俟。
驚濤高下勢相傾,風到灘頭益有聲。半捲水花成白霧,全吹云氣入空城。時來身為高堂健,事去心將寶劍明。一曲武溪如有分,不妨遲暮更南征。
斜睇向芙容,回身鼓蘭楫。莫待暮潮生,宛轉紅妝濕。
之官渺渺江南去,便道還家著錦衣。萬里誰無桑梓意,同鄉惆悵未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