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元美致政還閩二首 其二
一跳塵關萬里回,
百年天地心悠哉。
葡萄潑甕酒初熟,
黃菊滿籬花正開。
高屐瘦筇新徑里,
短歌長詠小山隈。
紛紛來往門前客,
爭訝神仙何處來。
一跳塵關萬里回,
百年天地心悠哉。
葡萄潑甕酒初熟,
黃菊滿籬花正開。
高屐瘦筇新徑里,
短歌長詠小山隈。
紛紛來往門前客,
爭訝神仙何處來。
一步躍出塵世的關卡,從萬里之外歸來;歷經百年歲月,天地間心境悠然自在。葡萄酒在甕中翻涌,剛剛釀成;黃菊布滿籬笆,正燦爛盛開。腳穿高木屐,手拄細竹杖,漫步在新辟的小徑;時而短歌低吟,時而長聲詠嘆,徘徊在小山的角落。門前往來的客人們,紛紛驚訝詢問:這神仙是從何處而來?
塵關:指塵世的束縛,此處代指官場。
致政:指辭官退休。
潑甕:酒液在甕中翻動,形容酒熟時的狀態。
筇(qióng):竹杖。
隈(wēi):角落、彎曲處。
訝:驚訝、驚嘆。
此詩為鄭元美辭官歸閩時所作。古人致政(退休)常被視為脫離官場紛擾、回歸自然的人生轉折,詩人通過描繪其歸鄉后的閑適生活,反映當時士大夫對退隱生活的推崇。
全詩以歸鄉場景為中心,通過酒熟菊盛、杖履吟歌等細節,刻畫鄭元美退隱后的悠然狀態。尾句以客訝神仙作結,既贊其生活超脫,亦顯詩人對隱逸之趣的向往,語言質樸而畫面感強。
清愛荷葉香,涼喜藕絲片。
因泛蓮渚舟,欲障蓉花面。
明月一手擎,從郎索團扇。
三十科名續父燈,豈知七十老無能。
兒童半長馀猶幼,門戶中衰久未興。
南畝盡捐猶有宅,白頭垂禿已如僧。
平生詩力秋尤健,萬里霜天擊怒鷹。
六國不帝秦,賴有布衣在。懷古獨登臺,斜陽滿東海。
有士五百人,島中猶可國。何事奉頭來?秋風洛陽陌。
終筑朝漢臺,未預誅秦會。呂雉不能臣,偉哉南武帝。
十四方州富,三千戰弩強。平生愧昭諫,獨未討朱梁。
昔聞爨下桐,乃充伯喈琴。知音茍不作,山水徒高深。
平生守章句,中歲勤溫尋。新知能幾何,淘沙初見金。
圣賢諒非遠,萬里行自今。精誠神所相,無虞力難任。
以茲恒夙夜,聊欲忘華簪。峨峨數仞墻,百官紛濟濟。
眇茲墻外軀,所見諒無幾。高門日夜辟,欲入誰余柅。
柰何迷不思,竄身荊棘里。紫陽基下學,象山明自然。
支離與徑捷,彼此嘗交鐫。百年公論定,畢竟誰為偏。
昔聞昌黎語,軻死失其傳。皇極久不建,西教擅吾權。
投人劇妖冶,落網無愚賢。孰辨真頑空,拘肆成癡顛。
良心一以溺,作圣何由緣。二程開興運,勠力掃腥膻。
涵養須用敬,致知學攸先。神功合內外,彝訓肅昭宣。
誰哉樂易簡,徑欲遺陳編。自然豈不貴,無乃流于禪。
孤風邈難嗣,缺月澹寒川。近來白沙老,應執九原鞭。
緬思原泉句,今昔幾尼淵。寧知下學功,是水可澄鮮。
漢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書,欲寄雙飛翼。
冥冥愁不見,耿耿徒緘憶。
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
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
白云在南山,日暮長太息。
白云悠悠祇在山,
流水下山不復還。
興來掃石坐終日,
花落花開人自閒。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忠義鄉中曉,充閭佳氣新。抱來應有志,天上石麒麟。
多生父子緣,一念恩情重。為是顧非熊,還應入熊夢。
庭前一枝玉,庭表五色云。莫輕襁中兒,它年萬石君。
去卻掌中珠,還從蚌中覓。合浦作漳流,精光夜如日。
出門雖是欠陶朱,便使關門亦可居。
物價甚廉常食肉,傭貲極省易鈔書。
已安櫟社如無用,若比叢林似有馀。
歸與未歸天上事,只消如此看何如。
且折盆花供一枝,對花小飲莫言詩。
吳中俊彥嗟云散,江邑高人悵遠離。
漫道投書能解意,翻教魂夢動遐思。
相知相詠夜難寐,愿逐春風送舊知。
開門四面好山迎,
幾日春歸過聽鶯。
惆悵棠梨花下立,
淚殘粉褪落無聲。
春雨橫江夜系船,阿咸相語亦欣然。太平隨地堪行樂,一住塘西十五年。
主榷官清樂事多,歙州山木蔽官河。憑誰為譜新吳調,翻作塘西估客歌。
多謝君侯尊古德,新開詩集向春風。
隔生始見斯文貴,未死誰鄰此老窮。
紙上歲時猶可數,句中恩怨已成空。
若為喚得攖寧起,看破浮云合更工。
青松泣露丹楓笑,
錦樣巒岡蕩客愁。
遙憶故人當此日,
壺尊殳史兩山游。
安心惟在覓心時,
后世支塵兩自欺。
寄語禪林休歇去,
古來仙圣本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