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其三
青銅昏水面,烏帽裹山頭。風濤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記垂虹晚渡,臥看菰蒲煙雨,屈指十三秋。恍若華胥夢,無語下西樓。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彈盡,隱隱天末暮虹收。欲伴漁翁釣艇,欸乃一聲江上,寒碧點輕鷗。無人阻歸興,直欲邁長洲。
青銅昏水面,烏帽裹山頭。風濤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常記垂虹晚渡,臥看菰蒲煙雨,屈指十三秋。恍若華胥夢,無語下西樓。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五弦彈盡,隱隱天末暮虹收。欲伴漁翁釣艇,欸乃一聲江上,寒碧點輕鷗。無人阻歸興,直欲邁長洲。
夢溪筆談載公之論書曰:書之神韻雖得于心,書之法度必資于學。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體,上下齊腳,多寡不牽,乃異世作。
今視其帖,信乎其嗜之專而見之卓也。
雖然,藝在當家,習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顧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古人之良,意在筆前。
玉??詩府旌陽仙,驂鸞翳鳳珊瑚鞭。
羽裳云錦朝帝垣,天鳳戛佩披瑯玕。
瑤階十二琪樹連,珠暉璧魄環非煙。
手按碧蕊丹葩鮮,昆閬七七爭芳妍。
翩焉來下探九淵,攫頷驚起龍正眠。
茫茫塵劫今幾年,北斗柄爛東海田。
袖中琲琲輝且圓,琤琮落筆如流泉。
烏欄錦褾余百篇,獄寶上燭牛斗躔。
御題小璽今宛然,已散復合庸非天。
鯨魚東去云浪翻,晴晝昳蕩開虎關。
紫金浮玉月滿川,大招為賦乘槎騫。
祚紀千齡運,名標二代仙。
鵲鳴應徙地,蝠化已先天。
風洞疑無底,丹爐信有緣。
祇應巖下弈,為我一跫然。
于赫炎圖,真主勃興,人文其昌。天開神機,海岳洗氛,龜龍發祥。
明明廟謨,麾指變更,著于宸章。十行之頒,六合驛行,動罔不臧。
片幅所傳,神護鬼呵,積于縑緗。筆縱墨濃,奇正迭參,蕓閣之藏。
臣傳此札,字體靜嚴,意態齋莊。或指以疑,臣謂不然,各適所當。
前朝大臣,帝心所祗,理異尋常。豈以軍書,龍戰鷹揚,而可比方。
或敬而咨,或召而親,都俞巖廊。帝心所形,帝札所存,默寓弛張。
璆瑯鳴琚,佩玉以趨,韜鋒歛铓。辟闔坤干,風霆云煙,萬世所望。
意其當時,左右拱承,日思贊襄。君臣同心,始于一堂,以達八荒。
后三百年,來瞻奎躔,猶知激昂。有偉副車,承平之儲,印以含光。
劫火洞昏,玉躞金題,猶識褾裝。于昭帝圖,詔于后昆,不愆不忘。
惟天縱之能,惟心之亨,惟斷之剛。臣得其真,寶以昭之,冠于百王。
禊帖之亡,壞土其朽。
至于貞元,夫豈一手。
仿佛之傳,爛如晨星。
尚勝定武,以石得名。
金相玉質介為裳,一騎紅塵自遠方。
籍掛眾香椒桂國,身居大海水云鄉。
丁蠃薦醢體猶具,甲煎流芬名未亡。
舉酒便應酬一醉,尊前風味試平章。
天津織女瓊為梭,的皪八體輝明河。
云章玉字炯不磨,一洗秦籀麾周科。
人世剪割同綺羅,百衲尚可睨伐柯。
告身莫易矧換鵝,浙江轟豗老伏波。
龍象駭栗嚴?訶,玉函金鑰神畀珂。
一洗海岳遺恨多,千巖唐晉春嵯峨。
籬菊初黃楓葉丹,蒼筠共此屋三間。
拂天未帶山云白,??地已凝湘暈斑。
玉版有時堪咀嚼,石欄何日共躋攀。
山家聊送清班兆,且為屏星纖九關。
草露團團夜氣濃,一天明月半彎弓。
光涵萬頃澄秋霽,影落千山接翠空。
毫發不迷孤照處,膽肝盡露廣寒宮。
回廊獨步渾無覺,似是泠然駕遠風。
數點冰葩與雪宜,有人著眼水邊籬。
從渠疎影初傳句,自此清吟未有詩。
曾到孤山飛鶴處,恰思偃樹跨鯨時。
李園莫負春風約,應有當年未折枝。
予于是帖,有感者四。
館職在外,于學士不系細銜,于帶職者皆曰同院,意親情洽,所以見前輩之篤風誼也。
內賜金魚,蓋出新寵,帶職者乃從學士轉致,又雜以他寄焉,所以見上恩交情俱無內外也。
謝學士以啟,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詩,而用行書,又以見待人處己,雖小節皆有體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觀,又以見時清事簡,雖邊圉亦得以從容于文藝也。
于虖,詩文之傳,幾人于茲。獨于此書,有感有思。流風之存,妙墨之遺。什襲是宜,維以詩之。
渰歷三家市,梅垂萬顆酸。
烽池看火樹,嶁室試金丹。
風露盈籃重,冰霜透齒寒。
它楊應不類,留與子云看。
厚德如祁公,黃鐘大鏞,和樂且雍。尊賢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嘆廟瑟。
道比志葉,不膠而漆。顧中外之雖異,猶同堂而合席。
思遺跡而不可見,幸二賢之為時出。所以前乎此則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則贊受遺之定冊。
既以廣元氣之運,亦以壽斯文之脈。
然則湍瀨無縱鱗,風枝無寧翼。涵養成就,見此輔弼,故后世尤得以歸功慶歷也。
昔時曾訪后山松,天道那令霸業窮。
夾岸人觀新太守,擁門僧認舊詩翁。
隠磯漫指六朝事,魯港嘗淹五宿風。
從此片帆湖際去,只應日在瑞云東。
清朝策士屬新元,四海英髦意氣軒。
自是冕旒崇直道,亦令韋布效忠言。
鹿蘋初洽君恩重,鳳藻俄頒帝語溫。
此日微臣陪鎬宴,更慙蘭省濫搜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