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十首 其二
竟夕雨連舍,
今朝云出溪。
輕雷千嶂外,
馀日數家西。
竟夕雨連舍,
今朝云出溪。
輕雷千嶂外,
馀日數家西。
整夜的雨連綿不斷,與房舍相連;今早的云靄從溪谷中升起。輕微的雷聲在千重山巒之外,剩余的陽光斜照在西邊的幾戶人家。
竟夕:整夜。
連舍:與房舍相連。
云出溪:云靄從溪谷中升起。
千嶂:千重山巒。
馀日:剩余的陽光。
數家西:西邊的幾戶人家。
具體創作時間及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雨后漫步山村時,觀察自然景象有感而作,體現對鄉村生活的關注與熱愛。
全詩以簡潔筆觸描繪雨后山村的清新圖景,通過空間轉換與細節捕捉,展現自然之美與鄉村寧靜,體現詩人恬淡的生活情趣。
奎文昭煥夢熊羆,正值英賢慶誕時。
人日空知經月是,斗杓才徧一年移。
銅靈仙氣鐘標格,罨畫溪光入句辭。
發策談兵知醞籍,操刀制錦見施為。
三年仁政春千日,萬口歡聲壽一巵。
愿祝我翁何許歲,紅蓮葉上見游龜。
大經本無文,唐梵錯翻譯。
瞿曇宣一字,至今猶未畢。
歷世癡圣人,出頭競分析。
要使其光明,轉見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費力。
拈出大際山,般若波羅蜜。
閩蜀同風果同風,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話俄頃,怪我稱錘落深井。
不憂佛日居衡陽,不憂無人振頹綱。
卻憂秋高霜月冷,鐵牛夜度飛猿嶺。
對酒拂吳鉤,光隨湖水流。
碧尋堤上草,紅落竹邊樓。
春老鶯啼倦,山空鶴唳收。
買花錢欲盡,何事再句留。
不觸波瀾手,而彰名句身。
向來天上寺,得此眼中人。
一別湘湖路,三回嶺海春。
何時清夜坐,聽我話韶新。
蕭蕭竹影閑桐陰,有客攜琴慰素心。
秋老登樓頻作賦,愁深抱膝共高吟。
招尋叢桂香初散,快讀殘書酒滿斟。
莫恨龍門策未報,十年聲價重南金。
江西美景聞天下,君上湖亭意若何。
吞吐晴光千浪暖,卷舒云氣兩峰多。
陽春有腳歸花柳,芳草無心戀綺羅。
力倦翻嫌花路淺,振衣再擬一同過。
灌谿劈箭雖云急,截流過者腳不濕。
東山一水人不驚,擬動腳時灘下立。
如何咫尺東山門,在眼可望不可及。
珍公老手但問渠,自有方便令人入。
支提天冠千眷屬,龜山蔡柳兩尊宿。
總在參禪屋角頭,開眼光光互相燭。
參禪自是云水儔,四顧坤維有高躅。
勝妙光中不肯留,六六要明三十六。
當其行,歌一曲,春草青兮春水綠。
東山老矣夫何言,縱有言兮不堪讀。
小小蛇兒大大身,曾吞眾象空巴陵。
歸蟠故山骨欲槁,混入草木人更征。
瞎屢生,甚手腳,不善提持休捉摸。
枯木形骸似等閑,觸著傷人毒無藥。
壽昌師,憐老病,遠遠遣來相問訊。
擬欲庵頭伴老夫,預憂十月霜風勁。
著把火,津送渠,依舊令教侍坐隅。
重告之曰,蛇乎蛇乎,當如云門應機忽突出,莫學嚴陽到老安其廬。
未暇住為巖穴主,尚堪行作水云僧。
賓頭諾詎諸尊者,久在峰頭望我能。
把住如何卻放行,明頭暗合暗頭明。
豐干冷坐寒山笑,二月青田春水生。
無傷機器微,我此法門大。
萬殊紛目前,一衲俱蓋過。
天外出頭來,眾中交腳坐。
佛祖是伊成,未言遭一唾。
彈鋏復爾爾,登樓向落曛。
煙深橫白鷺,楓老宿彤云。
松牖寒威入,琳宮遠磬聞。
自然能遠俗,無復賦離群。
止渴須是水,止饑須是飯。
參禪須是悟,成佛不待旦。
伽陀有底急,休來問老漢。
既來無奈何,拄杖驀頭攛。
君山清絕吾未廬,坐想寒水連汀蒲。
公今因行得掉臂,扁舟獨載如輕鳧。
憑高乞與眼界大,重磨古鏡開平湖。
潛龍無聲霜月冷,白鳥出沒叢蘆枯。
煙渺明邊奯公渡,岳陽句里蕭湘圖。
作詩模寫但仿佛,佳處付公聊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