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太守出身皇族,在七夕佳節滿懷深情。輕搖扇子仿佛生起玉漏的時光,放置清水來模擬銀河。官署中陳列著書籍,閨房里晾曬著綺羅。遙想漢武帝,青鳥何時會飛過呢。
太守:官職名。仙潢族:指出身皇族。潢,指天潢星,借指皇族。
玉漏:古代計時的漏壺。
置水寫銀河:放置清水來模擬銀河,是七夕的一種習俗。
曝綺羅:七夕有晾曬衣物的習俗。
漢武帝:西漢皇帝劉徹。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信息的神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七夕是傳統節日,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和習俗。詩人可能是在太守舉辦的七夕活動場景中,看到當時的情景,結合神話故事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太守在七夕的活動,主旨是展現七夕氛圍和表達對神話的遐想。其特點是將現實場景與神話典故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七夕節的習俗和文人的創作情趣。
木末揮斤玉未鐫,清姿直節已飄然。
詩書插架嗤三萬,文字撐腸富五千。
筆下行看吐黃絹,選中應喜探青錢。
管城自有封侯相,得路功名且著鞭。
時序驚人咄咄來,榮枯畢竟為誰催。
風將滿地飛紅去,日擁半天髙綠回。
頋我似嘗當道李,渴君如望隔林梅。
一年春事無多子,喚取提壺觸處開。
宿雨洗蒼骨,峰巒發新秀。尋幽躡奇蹤,騰踏眾山囿。
層林鎖巖隈,突兀見危構。空高望浮黎,靜圣逼靈鷲。
我來風雨秋,白霧欲昏晝。但聞百川赴,鳴玉瀉寒竇。
岳示閟嶫峨,路絕不得簉。扳緣仰脇息,坐右俯長溜。
帶露摘山芎,披榛覓仙酎。山光晚逾清,云壑若相授。
終期爛漫游,陽烏欲回咮。更約十日留,曾子緩蹄輳。
春風亦世情,去我若馳騖。
北枝未破粉,斷萼已飄素。
殷勤南郭綦,邀我整冠履。
著鞭向晴原,盤傳咄嗟具。
移樽晚色間,醉入眾香聚。
花浮承露盤,座繞臨風樹。
停杯憶昨游,香色尚深駐。
重來未旬浹,頓覺心腹露。
后會雖可期,稍稍迫遲暮。
酬花了無計,一醉其殆庶。
如何競剪燭,雕繪覓奇句。
愿當百罰深,肯效黃金注。
幽趣無人會,人應為我愁。
山深云易聚,市遠酒難謀。
恃力?驚鹿,爭巢鵲避鳩。
老夫春睡美,蝴蝶是莊周。
窈窕僧窗十肘長,解分眼界入他方。
塵襟偶脫公家亊,鼻觀重參佛土香。
寒日半收山著色,晚風無力水磨光。
幽尋已覺滄洲近,身外營營付一觴。
平蕪新綠占封圻,橫路游絲網落暉。
山徑人稀藏窈窕,禪扉春盡老芳菲。
緩行照水知魚樂,隨意穿花見蝶飛。
二子舁籃今夜月,龍鐘猶勝杖藜歸。
溪水抱山曲,輕舟趁落霞。
煙塵多戰壘,冠蓋半浮家。
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
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
妙覺慈悲主,身云瑩碧霞。
光輪停夜月,瓔珞綴千花。
無畏全心普,分形應類差。
圓通斯第一,名號遍恒沙。
處處得消息,頭頭感嘆嗟。
和風飛語燕,斜日噪寒鴉。
昂首清塵眼,稱名斷苦芽。
諦視觀圓滿相,砧杵落誰家。
小亭偪仄僅容身,開宴添樽有主人。
爽塏何妨當九夏,芳菲可惜過三春。
休嗟芍藥隨風隕,待看葵花向日新。
萬里遠來逢一飽,粗勝夫子厄于陳。
芳洲面林薄,山響疏泉落。
小綠綴肥梅,疏青隕驚籜。
周遭不盈丈,思與江湖廓。
幽人百慮空,獨立聽鳴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魚樂。
旌旆光華走皂輿,斑衣星使奉安車。
尊罍方薦龜蓮壽,雨露交馳鶴板書。
三釡及親真可樂,一經教子未全疏。
馬蹄又踏春風去,勛業君看縱壑魚。
茅簷竹屋吹山風,兩山流水環西東。
如閉篷窗小舟坐,四面煙雨春蒙蒙。
塊然擁被看周易,炯炯萬象羅心胸。
瓶罌所容可半斗,妙理盡在皤腹中。
明朝晏起寒庖空,市小米賤升斗豐。
攜籃挑薺奴勿慵,熟煑爛糝供乃翁。
凈練已欣平似熨,更因過雨助清深。
何人孤笛穿云杪,遠岸歸舟入樹陰。
鷗鳥慣看遷客面,江山偏識老夫心。
半鉤小卷黃昏月,欲得新詩個里尋。
明泉落巖隈,滿月掛山額。
疏星淡月漢,下與水光白。
了然心境空,炯炯照瓊宅。
鴻鳴夜更清,欲臥已終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