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士特韻程進道舍人
旌旆光華走皂輿,斑衣星使奉安車。
尊罍方薦龜蓮壽,雨露交馳鶴板書。
三釡及親真可樂,一經教子未全疏。
馬蹄又踏春風去,勛業君看縱壑魚。
旌旆光華走皂輿,斑衣星使奉安車。
尊罍方薦龜蓮壽,雨露交馳鶴板書。
三釡及親真可樂,一經教子未全疏。
馬蹄又踏春風去,勛業君看縱壑魚。
旗幟閃耀著光芒,皂輿疾馳,穿著彩衣的使者恭敬地侍奉著安車。酒樽正獻上象征長壽的龜蓮,皇帝的詔書如雨露般紛紛傳來。能以豐厚俸祿奉養雙親實在是樂事,用儒家經典教導子女也并非全無益處。馬蹄又踏上了春風之路,你看那如縱壑之魚般的功勛事業。
旌旆(pèi):旗幟。皂輿:黑色的車。
斑衣:彩衣,這里指使者。星使:皇帝的使者。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高官告老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
尊罍(léi):泛指酒器。龜蓮壽:可能是指與龜、蓮相關的祝壽物品或儀式。
鶴板書:古時征聘賢士的詔書,因其所用的書體如鶴頭,故稱。
三釡(fǔ):指優厚的俸祿。
一經:指儒家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程進道舍人在獲得皇帝征召或有喜事時,詩人為表達祝賀而作。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注重對賢才的征召和對孝道、教育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程進道舍人,突出其奉養雙親、教子的美德以及未來的光明前景。在文學上,語言優美,意象豐富,展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是一首典型的祝賀詩。
長蛇見,飲水近營(京本作“軍”)傍。
抽退還鄉方始吉,不然移寨九天方,禳厭免災殃(辛本、川本末八字作“向高強,營壘布旌幢”。京本注:“太歲九天上同。”)。
兵發日,風送逆雷聲。
天意欲將兵仔細,不宜先舉恐傷危,遇敵恐遭摧。
兵要訣,為主(京本作“客”)認金星。
若也伏藏休動作,逆行逆戰亦均平,順則最宜行。
(星退宜退,星進宜進。)
兵(辛本、川本、京本作“軍”)始進,雨急立成泥。
名曰沐(京本作“淋”)尸當立(辛本、川本、京本作“速”)止,別詮吉日與良時,強進必(京本作“有”)兇危。
(京本注:軍讖曰:兵行日暴風猛雨,折旗幟不止,此天怒也,不可進兵。待天象和明,別擇日行。)
麟臺朝士辭書府,鳳闕禪宗出帝京。
歸到雙林親慧遠,行過五柳謁淵明。
白衣居士輕班爵,敗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無外想,一心師事竺先生。
日旁暈,狀若死蛇圍。
其兆主(京本作“生”)災先舉(京本作“損”)將,
師徒半出不能回,
宜改(京本作“后”)擁師歸。
??下如來到翠微,
佛前垂淚脫麻衣。
深山有寺不容住,
四海無家何處歸?
城營內,黃鳥(京本作“牛”)赤其頭。
必有官災三日內,兼防奸叛有因由,熒惑禍堪憂。(熒惑禍者,火災也。)
天色白,慘慘甚昏曚。
久陰不雨陰謀事,必為兵火事難通。
年內始知蹤。
軍營上,云若死灰揚。
若似(辛本、川本作“蓋”)臥魚或乍見,此為衰氣不須張,不動將兵(辛本、川本作“軍”)亡。
(移寨遠處吉。)
群鵲(京本作“雀”)噪,頭向敵軍營。
隨鵲戰之軍必勝,一般群鵲(京本作“雀”)事無成,在外也須驚。
(頭指敵噪我軍勝,不指敵噪鬧則虛驚。)
頭角才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
遲遲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訽五十三。(功功)
商音姓,鳴忌在離方。角姓兌干宮震巽,羽防坤艮及中央,徴姓坎方殃。
(天子出取天子姓,不出只以主將姓幷日干為主,以八方生尅斷。訣云:甲乙兌干方,丙丁坎上當。戊己防震巽,庚辛離有殃。壬癸艮坤位,中央總不祥。我尅他軍敗,他尅我軍傷。生他雖用計,生我自投降。上天昭應驗,良將細推詳。)
密云見,踴躍若傾河。
或(辛本作“忽”)有雷聲先大作,其時有雨也無多,說處莫(川本作“沒”)偏頗(辛本作“說出遍遍無。”)
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兒。
白云終日依(一作“倚”),青山都(一作“總”)不知。
欲知此中意,寸步不相離。
(見《祖堂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