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皇情遍九垓,御輦駐昭回。
路若隨天轉,人疑近日來。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
愿扈登封駕,常持薦壽杯。
皇情遍九垓,御輦駐昭回。
路若隨天轉,人疑近日來。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
愿扈登封駕,常持薦壽杯。
皇帝的情思遍布天下,御駕停留在高峻之處。山路仿佛隨著天勢而回轉,人好像漸漸接近太陽而來。黃河好似是大禹當年開鑿,山巒猶如巨靈神劈開。我愿隨侍皇帝登封泰山的車駕,常常捧著祝壽的酒杯。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是臣屬應詔作詩的一種特定方式。圣制:皇帝的詩作。寓目:過目,觀看。應制:應皇帝之命而作詩文。
九垓:九重天,這里指整個天下。
御輦:皇帝的車駕。昭回:高峻的樣子。
大禹鑿:傳說大禹治水時開鑿河道。
巨靈開:傳說巨靈神分開華山。
扈:隨侍。登封駕:皇帝去泰山封禪的車駕。
薦壽杯:獻上祝壽的酒杯
此詩為應制詩,是詩人陪同皇帝登驪山時,應皇帝之命而作。當時皇帝出游,彰顯皇家威嚴,詩人借此表達對皇帝的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展現皇家氣勢。其特點是氣勢宏大、用典巧妙。在應制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體現當時宮廷詩歌風格。
草木黃落時,比鄰見相喜。
門當清澗盡,屋在寒云里。
山棚日才下,野灶煙初起。
所謂順天民,唐堯亦如此。
昔聞明月觀,祗傷荒野基。今逢明月灣,不值三五時。
擇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連山忽中斷,遠樹分毫厘。
周回二十里,一片澄風漪。見說秋半夜,凈無云物欺。
兼之星斗藏,獨有神仙期。初聞鏘鐐跳,積漸調參差。
空中卓羽衛,波上停龍螭。蹤舞玉煙節,高歌碧霜詞。
清光悄不動,萬象寒咿咿。此會非俗致,無由得旁窺。
但當乘扁舟,酒甕仍相隨。或徹三弄笛,或成數聯詩。
自然瑩心骨,何用神仙為。
先生煉飛精,羽化成翩翻。荒壇與古甃,隱軫清泠存。
四面蹙山骨,中心含月魂。除非紫水脈,即是金沙源。
香實灑桂蘂,甘惟漬云根。向來探幽人,酌罷祛蒙昏。
況公珪璋質,近處諫諍垣。又聞虛靜姿,早掛冰雪痕。
君對瑤華味,重獻蘭薰言。當應滌煩暑,朗詠翚飛軒。
我愿得一掬,攀天呌重閽。霏霏散為雨,用以移焦原。
擢秀逋客巖,遺根飛鳥逕。
因求飾清閟,遂得辭危敻。
貞同柏有心,立若珠無脛。
枝形短未怪,鬣數差難定。
況密三天風,方遵四時柄。
那興培??嘆,免荅鄰里病。
微霜靜可分,片月疎堪映。
奇當虎頭筆,韻葉通明性。
會拂陽烏胸,掄才膺帝命。
春溪正含綠,良夜才參半。
持矛若羽輕,列燭如星爛。
傷鱗跳密藻,碎首沈遙岸。
盡族染東流,傍人作佳翫。
新泉氣味良,古鐵形狀丑。
那堪風雪夜,更值煙霞友。
曾過赪石下,又住清溪口。
且共薦臯盧,何勞傾斗酒。
結茅次煙水,用以資嘯傲。
豈謂釣家流,忽同禪室號。
閑憑山叟占,晚有溪禽嫪。
華屋莫相非,各隨吾所好。
初懸碧崖口,漸注青谿腹。
味既敵中山,飲寧拘一斛。
春疑浸花骨,暮若酣云族。
此地得封侯,終身持美祿。
越恃君子眾,大將壓全吳。吳將派天澤,以練舟師徒。
一鏡止千里,支流忽然迂。蒼匳朿洪波,坐似馮夷軀。
戰艦百萬輩,浮宮三十余。平川盛丁寧,絕島分儲胥。
鳳押半鶴膝,錦杠雜肥胡。香煙與殺氣,浩浩隨風驅。
彈射盡高鳥,杯觥醉潛魚。山靈恐見鞭,水府愁為墟。
兵利德日削,反為讎國屠。至今鉤鏃殘,尚與泥沙俱。
照此月倍苦,來茲煙亦孤。丁魂尚有淚,合灑青楓枯。
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鬢髪。
所圖山褐厚,所愛山??熱。
不知冠蓋好,但信煙霞活。
富貴如疾顛,吾從老巖穴。
漢臯古來雄,山水天下秀。高當軫翼分,化作英髦囿。暴秦之前人,灰滅不可究。自從宋生賢,特立冠耆舊。離騷既日月,九辯即列宿。卓哉悲秋辭,合在風雅右。
龐公樂幽隱,辟聘無所就。祗愛鹿門泉,泠泠倚巖漱。孔明臥龍者,潛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鱗角鬬。三胡節皆峻,二習名亦茂。其余文武家,相望如斥堠。
緬思齊梁降,寂寞寡清胄。凝融為漪瀾,復結作瑩琇。不知粹和氣,有得方大受。將生皮夫子,上帝可其奏。幷包數公才,用以殿厥后。
嘗聞兒童歲,嬉戲陳俎豆。積漸開詞源,一派分萬溜。先崇丘旦室,大懼隳結構。次補荀孟垣,所貴亡罅漏。仰瞻三皇道,蟣虱在宇宙。卻視五霸圖,股掌弄孩幼。
或能醢髖髀,或與翼雛鷇。或喜掉直舌,或樂斬邪脰。或耨鋤翳薈,或整理錯謬。或如百千騎,合沓原野狩。又如曉江平,風死波不皺。
幽埋力須掘,遺落貲必購。乃于文學中,十倍猗頓富。囊乏向咸鎬,馬重遲步驟。專場射策時,縛虎當羿彀。
歸來把通籍,且作高堂壽。未足逞戈矛,誰云被文繡。從知偶東下,帆影拂吳岫。物象悉摧藏,精靈畏雕鏤。
伊余抱沈疾,顦顇守圭竇。方推洪范疇,更念大玄首。陳詩采風俗,學古窮篆籀。朝朝貰薪米,往往逢責詬。
既被鄰里輕,亦為妻子陋。持冠適甌越,敢怨不得售。窘若曬沙魚,悲如哭霜狖。唯君枉車轍,以逐海上臭。
披襟兩相對,半夜忽白晝。執熱濯清風,忘憂飲醇酎。驅為文翰侶,駑皂參驥廐。有時諧宮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語直詩還瘦。藻匠如見酬,終身致懷袖。
故城邊有賣花翁,水曲舟輕去盡通。
十畝芳菲為舊業,一家煙雨是元功。
閑添藥品年年別,笑指生涯樹樹紅。
若要見春歸處所,不過攜手問東風。
彎弓注碧潯,掉尾行涼沚。
青楓下晚照,正在澄明里。
抨弦斷荷扇,濺血殷菱蘂。
若使禽荒聞,移之暴煙水。
諷賦輕八植,擅名方一枝。
才高不滿意,更自寒山移。
宛宛別云態,蒼蒼出塵姿。
煙歸助華杪,雪點迎芳蕤。
青條坐可結,白日如奔螭。
諒無??翦憂,即是蕭森時。
洛浦雖有蔭,騷人聊自怡。
終為濟川檝,豈在論高卑。
落日送萬古,秋聲含七哀。
枯株不蕭瑟,枝干虛崔嵬。
伊昔臨大道,歌鐘醉高臺。
臺今已平地,祗有春風回。
明月白草死,積陰荒隴推。
圣賢亦如此,慟絕真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