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謠 立秋
秋。一葉飄來便是愁。良宵靜,況見月當頭。
秋。觸怵離心著處愁。風來也,獨是下簾鉤。
秋。一葉飄來便是愁。良宵靜,況見月當頭。
秋。觸怵離心著處愁。風來也,獨是下簾鉤。
秋。一片落葉飄下便引出愁緒。良夜寂靜,更何況明月當空。秋。觸及離別的愁心,處處都是愁思。風吹來了,獨自放下簾鉤。
蒼梧謠:詞牌名,又名《十六字令》,因全詞僅十六字而得名。
觸怵:同“觸處”,到處。
離心:離別的愁緒。
著處:猶言“到處”“處處”。
下簾鉤:放下簾幕的掛鉤,指放下簾幕,隔絕外界。
詞作于立秋時節,作者面對秋景更迭,由落葉、明月等秋意觸發離別的愁緒,通過對秋夜環境與個人動作的描寫,記錄此時孤寂感傷的心境。
全詞以“秋”字領起,通過秋夜中的典型意象與細膩動作描寫,層層遞進地刻畫離別的愁思。篇幅短小卻情感濃烈,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是《十六字令》詞牌中借景抒情的典型之作。
傷春感舊似中酲,樂器全拋曲譜生。
自小抱衾無怨色,有時擁髻尚風情。
曾陪太尉斟還唱,猶記司空眼與聲。
著主衣裳為主壽,莫如琴客別宜城。
忽忽聚還散,熒熒暗復明。
去嫌滅燭穢,來照讀書清。
不必煩羅扇,何妨屏鐵檠。
蚌珠大如月,不及爾身輕。
昔預八僊飲,深知七子才。
云何埋玉樹,不復倒金罍。
錦制曾三試,羅浮欠一來。
吾衰慚誄筆,搔首寄余哀。
只有短轅車錫導,更無靈壽杖扶光。
林間竹筍飽一世,閣下薇花閱幾郎。
曩欲裂麻寧拂袖,老當還笏不須囊。
綠陰周匝迷行徑,誰念茙葵惟向陽。
昔人抱璞經三獻,今子排云叫九關。
千佛經應冠鰲頂,大人賦可動龍顏。
探梅臘雪園林后,對策薰風殿閣間。
若見故人詢病叟,但言深入萬重山。
詩作平生祟,因而廢不為。
君豪頻挑戰,吾老怯交綏。
哨騎來無定,綱船發尚遲。
日長無職事,半是撚髭時。
唐氏源流遠,奇才每間生。
勤于騷有分,舉以相知名。
吾子攻詩苦,先民恥藝成。
常卿不可見,見汝眼猶明。
家世相傳逢掖衣,如今結果亦隨時。
二三子遂舍瑟作,七十翁方扶杖嬉。
野老憂晴妨寶穡,社人怕雨濕靈旗。
遙知鈴閣無歌管,一點青燈照董帷。
遨頭唱首各高深,才薄難披作賦襟。
已覺鶑花成一夢,尚貪螢雪競分陰。
即今空負臺萊意,宿昔曾賡殿閣吟。
北望鈞天搔白首,區區終有祝堯心。
伯也不可作,叔兮猶典刑。
公車玉堂薦,書室鶴山銘。
久上通侯印,新營太祝廳。
衰年親舊少,吟罷涕先零。
棄置空村飽世情,高軒乃肯顧柴荊。
韓甥殷浩貧親戚,李益盧綸外弟兄。
兩鬢蕭疎驚老大,一燈明滅話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詩人未害清。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減少年時。
僅堪田舍陪鄉飲,難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轂,回風王母帶云旗。
管簫聲散人歸晚,獨有螢穿馬季帷。
人言上界足高寒,錯踏金鰲絕頂山。
恩許乞身鏡湖曲,老難效命玉門關。
明知甑破休回首,猶喜弓亡不出寰。
便合掛帆滄海去,義溪三十六重灣。
番禺文物于今盛,閩浙彬彬未足夸。
丞相宅曾住南郭,鼎魁坊止在東家。
好陳董子三篇策,莫看唐人一日花。
珍重詔書相勉意,士先器識后詞華。
鷃飛安敢并鸞驂,去矣休休顧渭南。
稍喜園官來送菜,不愁御史出攜柑。
銅山賊有錢神援,玉版禪須鐵漢參。
聞道五原鉦鼓急,崆峒山叟晝眠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