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即事四首 其二
鷃飛安敢并鸞驂,去矣休休顧渭南。
稍喜園官來送菜,不愁御史出攜柑。
銅山賊有錢神援,玉版禪須鐵漢參。
聞道五原鉦鼓急,崆峒山叟晝眠酣。
鷃飛安敢并鸞驂,去矣休休顧渭南。
稍喜園官來送菜,不愁御史出攜柑。
銅山賊有錢神援,玉版禪須鐵漢參。
聞道五原鉦鼓急,崆峒山叟晝眠酣。
鵪鶉般的小鳥怎敢與鸞鳥并駕齊驅,算了罷,且隱居去顧念渭南。稍感欣喜的是園官送來了新鮮蔬菜,也不愁御史外出攜帶柑橘。銅山的賊人有金錢之神的援助,參透玉版禪理需要鐵漢般的意志。聽說五原戰事緊急,可崆峒山的老者卻在白天酣睡。
鷃(yàn):鵪鶉之類的小鳥。鸞驂(luán cān):指鸞鳥拉的車,比喻高貴。
休休:罷休、隱居的意思。渭南:地名。
園官:管理園圃的官員。
御史:官職名。
銅山:可能代指有財富之地。錢神:指金錢的力量。
玉版禪:一種禪理。鐵漢:意志堅定之人。
五原:地名,常指邊疆戰事之地。鉦(zhēng)鼓:行軍打仗用的樂器,代指戰事。
崆峒山:山名。叟:老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貧富差距、官場黑暗等問題,邊疆也有戰事發生。詩人或許因不滿現實,有歸隱之意,同時又心系國家局勢。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復雜心境,既有歸隱之念,又有關懷國事之情。其特點是通過日常與戰事等不同場景的描寫展現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
吹笛山樓秋月清,故人匹馬向邊城。木蘭東去瞻天近,莫作尋常出塞聲。
杪歲呈三白,農談喜及時。麥傳全稔信,松挺后凋枝。海凍愁龍伯,沙寒泣雁兒。唯有袁安舍,高眠竟不知。積素明幽館,為祥表盛時。風回先帶霰,氣煖不封枝。被鶴無高士,懸鶉有凍兒。君王憂四海,多少自應知。天地云同色,江山皓一時。梅狂花覆野,柳困絮黏枝。魚蟄堅冰壑,鴉迷返哺兒。侯門炙朱火,寒透不曾知。璚樓無盡地,玉樹不移時。地脈消氛祲,園容發故枝。裘輕飛獵騎,酒碧?歌兒。灞涘許情好,惟應野客知。南國窮陰候,東樓獨坐時。興牽孤棹水,情繞野梅枝。愛酒閒中圣,慵書臥遣兒。衰年疏懶意,還賴故人知。
未能立得自家身,何暇將身更為人。借使有求能盡與,也知方笑已生嗔。器才滿后須招損,鏡太明時易受塵。終日閉門無客至,近來魚鳥卻相親。
寂寂醒醒誰得知,萬重故紙壓須彌。不緣饒舌豐干道,拾得山間底小兒。
畫簾低,深院悄,花落靜啼鳥。淚界烏絲,怕寫斷腸稿。最憐一枕紅蕤,如煙小夢,喚不醒、癡魂顛倒。怨春老。玉腰瘦減馀香,羅浮恨難到。廿四橋邊,明月為誰好。相思只有垂楊,長條似線,猶綰住、亂愁多少。
風裂蓬窗雪暗吹,殘燈相對各含悲。正當朔漠饑寒日,況是冰霜離別時。萬里關山從此去,百年骨肉會無期。驚魂頃刻同杯酒,又聽天街夜漏移。
縹緲重溟接太虛,漢臺劉苑盡皇輿。憑高欲騁天南目,簡點晴嵐護草廬。鮮原嘉卉正紛披,雙鬢應憑笑猬皮。最是丹青描不盡,芳心無那寄江蘺。風流安石戀攀躋,比擬年華漸欲齊。卻較東山輸一著,許來聲伎不曾攜。故人相約訪蓬茅,歲旦披圖一解嘲。同樂也須吾黨在,冶城何似鳳城坳。
我家水西涯,性本愛幽僻。與君數攜手,興至忘所適。溪行緣縈紆,野酌散愁寂。倦來倚樹坐,舉目見山色。山色忽已改,離別復幾載。移居在城南,咫尺隔江海。夜來春風至,芳思期共采。道逢舊鄰人,茅堂復何在。
打頭矮屋自欹斜,容膝真堪處士家。蘚徑人稀來往屐,紙窗梅放兩三花。稻粱謀比銜蘆雁,歲月忙如赴壑蛇。好聽瓶笙嘯清晝,爐燒柏子自煎茶。
扁舟江上幾曾經,山崦層樓似畫屏。豈料今為倚樓客,誰能添我入丹青。乃祖高懷傲帝王,遠孫依舊晦文章。不須苦要為官去,看水看山味最長。秋江不許一塵染,只有青山倒影寒。我欲移家來住此,煩君先為斬魚竿。
井花暖處新陽動。節物撩人添倥傯。寒齏冰齒暈輕澌,敗絮粟肌慳短夢。文章徹了成何用。悶撥爐灰窺飯甕。尋思已得到春時,預把五窮連夜送。
成仁取義是家嘗,兩代忠魂百代香。留發未須釘掛腦,裹尸唯見血沾裳。東林道學傳兒盡,閣老身家共國亡。泉下若知桑海事,也應同往叩穹蒼。
僦室邇菜圃,寒綠侵書樓。歲除饋盈把,野人意綢繆。苦言今冬冷,地凍菜不稠。強能飽妻子,天賜固已優。城外兵過地,千家但空疇。搜括及筐篚,何能問秋收。盜賊所未屠,餓死骨滿溝。主兵匪不嚴,耳目誠難周。連營壓漢水,笙歌進珍羞。朝廷方用兵,小民何敢尤。述罷嘆息去,輟食淚雨流。
朝回禁色轉觚棱,避暑寧論醞幾升。同舍我猶寒似水,新衙君更冷于冰。清齋何點棲鐘嶺,消渴相如老茂陵。赤日紅塵心共遠,青松多在白云層。
野雪清如許,高人不見留。誰家金帳酒,能及剡溪舟。群木瑤華積,千山素影流。幽懷狂不定,孤嘯一登樓。風急雪紛紛,樓高野望分。霏霏過樹遠,片片灑窗聞。林凍玄?哭,云迷白鶴群。正思陶隱士,漉酒共清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