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六章 其一
古人輕榮華,脫組山中去。
常恐世人知,白云最深處。
我本謀世人,何慕猿鶴御。
祇因天地非,不覺塵途淤。
商山有紫芝,采之終朝茹。
臥聽寒泉鳴,起視霜天曙。
古人輕榮華,脫組山中去。
常恐世人知,白云最深處。
我本謀世人,何慕猿鶴御。
祇因天地非,不覺塵途淤。
商山有紫芝,采之終朝茹。
臥聽寒泉鳴,起視霜天曙。
古代的人輕視榮華富貴,脫下官服到山中去。常常擔心被世人知曉,便隱居在白云最深處。我本來是想為世人謀福利,哪會羨慕與猿鶴相伴的生活。只是因為天地間的世道不好,不知不覺在塵世的道路上陷入困境。商山有紫色的靈芝,我整天采摘來吃。躺著聽寒泉的鳴響,起來看霜天的曙光。
脫組:組指官印上的絲帶,脫組即辭去官職。
猿鶴御:與猿鶴為伴,指隱居生活。
祇:只。
塵途淤:在塵世的道路上陷入困境。
商山紫芝:商山,在今陜西商縣東南。秦末漢初,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隱居于此,稱“商山四皓”,曾作《紫芝歌》,以紫芝自喻。茹: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黑暗時期,詩人本有濟世之心,但因世道艱難,無法實現抱負,于是選擇隱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世道不佳時的隱居情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展現內心復雜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困境中的一種選擇和心境。
白云巖上月,
太平松下影。
深夜秋風生,
都成一片境。
昔與君別離,楊柳綠依依。
今我來相思,雨雪已霏霏。
歲月易如馳,音書一何稀。
相隔萬馀里,何從知音徽。
朝愁南浦云,暮驚孤雁飛。
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
中夜起躑躅,自屋霜四圍。
芳年度華月,良人歸不歸。
下里之音愧不才,艷陽三月春燕來。過情獎藻難承受,滾滾詞源詩境開。
清芬難阻意相連,塵雜擾人事事牽。記得一瞻光霽后,西窗望月自年年。
著花老樹又從新,愷悌慈祥倍覺親。獨在家鄉為異客,蘭薰桂馥話頻頻。
壺中歲月本悠長,族望江鄉名遠揚。嘯傲林泉塵物外,閑參梵典閱文章。
水出昆崙浪接天,
天高地下秀林巒。
禪床略下云山斷,
凡圣無蹤海岳寒。
閑情減舊。無奈傷春能作瘦。
桂楫蘭舟。幾送人歸我滯留。
西門官柳。滿把青青臨別手。
誰共登樓。分取煙波一段愁。
玉清冰瘦,洗妝初見,春風頭面。
等得黃昏月溪寒,愛顧影、臨清淺。
歷盡冰霜空羞怨。怨粉香消減。
江北江南舊情多,奈笛里、關山遠。
一線夔門險,千峰盡虎牙。
大江吞漢水,落日涌平沙。
杞梓材猶舊,沮漳望最夸。
涔陽應不遠,蘭杜悵天涯。
今歲餐英得,新晴滿院秋。玉搖書案潤,芳蔭石床幽。豈為尋香草,還宜度酒樓。東籬舊朋好,行復寄鄉愁。
含氣開重九,流芳會此時。入餐方得理,欲摘未應私。白露誰為泫,青尊若與隨。平分桃李色,勿使艷陽知。
是誰畫出潘家果。百琲珍珠顆。
羨君原是柏梁才。記取桃梨橘栗李榴梅。
玉瓶金鎖琉璃甕。且作和羹用。
須知仙樹本蟠根。欲借花前一醉石州春。
會稽內史三韓扇,分送黃門畫省中。海外人煙來眼界,全勝博物注魚蟲。
蘋汀游女能騎馬,傳道蛾眉畫不如。寶扇真成集陳隼,史臣今得殺青書。
人皆愛桃李,桃李競春葩。
朝花暮流水,零落令人嗟。
豈若盆中菊,幽香未有涯。
奇英含曉露,勁節傲霜華。
對此意獨深,孤芳日轉加。
誰云三徑遠,即此是陶家。
眼中直欲無男子,
意氣居然我丈夫。
二萬萬人齊下拜,
女權先到火奴奴。
念昔從子游,金陵佳麗地。
幕府盛賓僚,東南稱兩尉。
子才清而通,我拙世無二。
櫟社雖輪囷,靈根同晚歲。
兩行疏柳夾河橋,且就輕波試短橈。
船小不容多載酒,月明何處一吹簫。
沙鷗水次依眠穩,野鶴天空入夢遙。
終夜自醒還自醉,那關愁長與愁消。
何事難偷半日閑,金蘭情味暗相關。
春來曾仗詩消日,老去寧從酒借顏。
避俗心清新雨后,懷人夢斷亂云間。
豈無片羽應投我,馳字催君少破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