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黃檗山三首 其二
云鷲峰頭一萬杉,
覆盂山下木參天。
當年曾識祖師面,
溜雨鳴風三百年。
云鷲峰頭一萬杉,
覆盂山下木參天。
當年曾識祖師面,
溜雨鳴風三百年。
云鷲峰頂上長著一萬棵杉樹,覆盂山下樹木高聳入云。當年曾見過祖師的面容,如今風雨聲已響過了三百年。
云鷲峰:黃檗山的山峰名。
覆盂山:黃檗山的一座山。
祖師:這里可能指黃檗山開山祖師等相關人物。
溜雨鳴風:形容風雨的聲音。
黃檗山是佛教圣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詩人游覽此地,可能是在追尋歷史遺跡、感受佛教文化氛圍時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或許是對歷史文化的崇敬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具體創作時間等還需結合詩人具體生平進一步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黃檗山的景色和歷史,抒發對過往的懷念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特點是自然景色與歷史故事融合,在文學上為后人了解黃檗山文化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復閤朱樓繡箔褰,蕙蘭風處各嬋娟。詩翁它日揚州夢,回施京華美少年。
酒家舊識玄真子,街吏嘗隨杜牧之。回首昔游堪一笑,暮年茶果祇僧期。
連朝疑向畫圖行,極目云山人幾程。最愛新晴灘漲急,綠楊陰里水車聲。
云樹蒼茫霽色開,綠波如畫水瀠洄。篷窗閒憑拋殘粒,引得游魚逐隊來。
髣髴仙源路尚賒,水云深處有人家。此中不識春多少,流出前溪百種花。
每到停舟逸興添,征途風味亦何嫌。山肴野蔌都清脆,更有村醪一味甜。
捉得春風住三日,明年依舊百花香。
酒杯滿后同誰飲,詩句成時只自狂。
金縷聲銷非幻景,玉華煙散任仙鄉。
靈山翠滴冰溪水,只這閒情話更長。
四月馀春春事凋
竹闌石徑剩炎韶
殊妝各自矜顏色
縵立相將學舞腰
蝶趁風香狂不奈
日烘霞錦麗難消
海棠屏障梨花?
腸斷芳魂擬共招
孤燈花燼糝窯臺
古驛涼扉傍月開
數事支持愁外去
十年憔悴夢中來
天含殘碧融春色,五陵薄倖無消息。盡日掩朱門,離愁暗斷魂。
鶯啼芳樹暖,燕拂回塘滿。寂寞對屏山,相思醉夢間。
薄暮風濤正滿林,禪房真慰入幽深。
迎門老衲知人意,懸壁華箋感客心。
誰信百年存舊跡,獨憐三嘆有遺音。
人生會晤元非偶,又復斯文此盍簪。
白骨已成塵,
游魂散歸寂。
不似古戰場,
風雨聲啾唧。
一院秋燈初過雨,月兒檐際纖纖。桐枝斜飐玉階前。暗聞風葉響,人影隔疏簾。
剛是轆轤金井歇,夜深還動箏弦。微云清露乍涼天。畫欄閑似水,梧子落誰家。
曉開妝閣聽新鶯,
幾度呼童掃徑迎。
盼到還家還未得,
無端風雨阻歸程。
河東有賢守,
帝念不能已。
欲置之大夫,
徵軺疾于水。
留邸月馀罷,
君恩詎可恃。
召以一人譽,
去由一人毀。
憶昔先皇帝,元年此戊辰。久無王正月,徒有漢遺臣。草野私哀痛,漁樵愧隱淪。千秋殉宗社,血淚更何人。
雞鳴肅冠服,北面拜威皇。弓劍長如在,陵園不敢忘。元年猶此日,正朔更何方。有限遺臣庶,哀思淚幾行。
昔日煤山事,重華野死同。諸臣多藁葬,二女亦攢宮。國破非明主,人亡豈狡童。元年誰復憶,拜手五云中。
鼎湖龍去久,四十又三年。神圣偏亡國,憂勤未格天。書王多史法,報主有詩篇。元祀從今始,春秋在一肩。
一元過六十,復自戊辰開。王氣今年轉,天心昨夜回。暖風初拂柳,春色早驚梅。好為流鶯盡,深深柏葉杯。
元日晴明甚,寒消昧爽時。花添開歲事,鶯速立春期。一室衣冠獨,中華故老誰。崇楨多野史,散佚有馀悲。
稚子唐巾小,雙雙作漢裝。未能懷故國,亦解問先皇。玉幾瞻天際,云旗想帝鄉。戊辰年再遇,光復意何長。
明年吾六十,得作伏波無。益壯先神智,全歸后發膚。風云須慘淡,天地久荒蕪。此日先皇淚,威靈鑒一夫。
斑斑吾鬒發,已老是姿年。欲飲無吳酒,長吟只楚篇。南風吹水淡,朔雪化云鮮。采十難為養,今春早種田。
夭桃三四蕊,色向歲朝新。白首偏憐汝,紅妝莫笑人。琴邊那有恨,酒外更無春。兒女爭花勝,先簪折角巾。
草色初看過雨
山光乍見收霞
煙火數椽茆棟
荒籬一樹桃花
龍池聊徙倚,
奉祀亦仙班。
山入清秋淡,
云棲碧殿閒。
千巖落照里,
匹馬古松間。
惆悵當年事,
遺弓不可攀。
寔惟先生,虢仲之裔。
盛德遺祀,休矣亦世。
孝友貞信,仁恕好惠。
直己自求,不欲榮勢。
綽綽令人,獲道之至。
篤生七子,鐘天之祉。
堂堂四俊,碩大婉敏。
娥娥三妃,行追大姒。
葉葉昆嗣,福祿茂止。
克昌厥后,身去烈在。
鐫石作歌,昭示萬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