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昭陵 其四
龍池聊徙倚,
奉祀亦仙班。
山入清秋淡,
云棲碧殿閒。
千巖落照里,
匹馬古松間。
惆悵當年事,
遺弓不可攀。
龍池聊徙倚,
奉祀亦仙班。
山入清秋淡,
云棲碧殿閒。
千巖落照里,
匹馬古松間。
惆悵當年事,
遺弓不可攀。
在龍池邊暫且徘徊,參與祭祀的人如同置身仙班。秋山融入清爽的秋色中顯得清淡,云朵棲息在碧色的殿宇旁更顯悠閑。千萬座山巖沐浴在夕陽的余暉里,一匹馬獨自立在古松之間。想起當年的往事不禁惆悵,先帝的遺澤如同墜落的弓難以攀及。
徙倚:徘徊,流連。
仙班:本指仙人的行列,此處形容參與祭祀的官員莊重肅穆,如列仙之屬。
碧殿:指昭陵的殿宇,因建筑色彩或環(huán)境映襯而顯碧色。
遺弓:用典,《史記·封禪書》載黃帝乘龍升天,群臣攀龍髯不及,墜其弓,后以“遺弓”代指帝王去世后的遺物或遺跡,此處借指對先帝的追思。
昭陵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此詩或為詩人參與昭陵祭祀時所作。唐代帝王陵墓祭祀活動莊重,詩人面對陵寢秋景,觸景生情,追念太宗功績與盛世,寫下此作以寄懷。
詩以“徙倚”起筆,通過昭陵秋日清幽之景的描繪,融入“遺弓”典故,含蓄表達對先帝的追思與歷史遠去的悵惘,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是詠史懷古詩的典型之作。
驟夕我愁雨,沉陰天忽開。小籬成獨坐,冷客或能來。愛菊頻探蕊,傾家一舉杯。饑烏誰飯爾?落葉走枯苔。客久鄰兒狎,招群過短墻。但無驚蜀犬,亦愛舞商羊。病腳關門懶,秋聲滿屋涼。明年回首地,吹壁記行藏。
寒溜初通后,新荷未長時。誰持大圜鏡,為我照須眉。
行客嘯儔侶,征衣顛倒從。跑分官道月,同聽遠雞風。領路騾鳴鐸,護行人插弓。昨傳誰早發(fā),肉已飽毛蟲。
岸然道貌煙霞友,青眼相逢與我厚。花木清幽蔭竹軒,草亭瀟灑大如斗。華表千年鶴已飛,園林易主空沾衣。至今重過西州路,鴉啼茖日遲遲歸。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楊柳堤邊立,荼蘼架下行。不知一遺老,更看幾清明。
山光瀉碧水凝藍,收拾全湖一鏡涵。醉向岳陽樓上望,秋聲催夢下江南。
星使出西署,行行劍氣雄。青驪踏秋草,蒼隼擊霜空。吳楚寒云外,關山夕照中。旅程隨白雁,鄉(xiāng)露隔丹楓。憂國情應切,悲秋意不窮。士衡有詞賦,早晚寄江東。
都門卿相盡彈冠,剩有文章送縣官。他日軺車采循吏,蒲鞭應尚笑劉寬。趙廣文來辱寄詩,開緘云采動漣漪。字江不用栽棠樹,丹桂林中寄一枝。
瀛州人物盛前明,講學鐘宜有繼聲。況值特科徵俊異,莫將平步羨公卿。萬言制策魁多士,一代邊材起本兵。珍重孝廉船北上,西湖波定鳳皇鳴。
紫禁門深早散朝,步歸齋閣坐寥寥。日高宿霧渾如撲,秋至涼風不待招。河上圉人來浴馬,樹邊童子去承蜩。詩仙只在爐煙底,翻盡晴窗白雪謠。
通浦灞前春雨晴。大船小船南北行。憑仗篙師一問訊,歸帆已到秀州城。雪后江南春到時。鵝黃已染楊柳枝。東風不解離別意,一日惱人千萬絲。
學書但學溪老鵝,讀書可觀樵父歌。紫髯將軍不復見,空馀巖桂綠婆娑。
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淚竹思凄然。廿年夢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
千枝花里玉塵飛,阿母宮中見亦稀。應共諸仙斗百草,獨來偷得一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