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滌洞天留題 其一
九關深處鎖仙家,
縹緲清都定不遐。
草木曾留高廟蹕,
香燈常帶紫宸麻。
九關深處鎖仙家,
縹緲清都定不遐。
草木曾留高廟蹕,
香燈常帶紫宸麻。
九重天門的深處鎖住了仙家的所在,那縹緲的神仙居所想來并不遙遠。這里的草木曾留下宋高宗車駕的蹤跡,香燈常年帶著皇帝詔書的氣息。
九關:傳說中天門有九重,這里指仙山深處。
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地方,這里借指仙家之地。不遐:不遠。
高廟蹕:高廟指宋高宗趙構,蹕指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往來,這里說草木曾留下高宗車駕經過的痕跡。
紫宸:宮殿名,唐宋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這里代指皇帝。麻:唐宋時詔書用黃、白麻紙書寫,故“紫宸麻”指皇帝詔書。
大滌洞天是道教圣地,宋高宗曾到此。詩人可能在游覽此地時,聯想到歷史上皇帝的到訪,結合此地的仙家傳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大滌洞天為背景,將仙家傳說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展現出獨特的意境。它體現了詩人對道教文化的興趣和對歷史的思考,在描繪自然與人文景觀方面有一定特色。
萬壑鋪平練,千巖鎖翠微。
車能翻縞帶,塵不化緇衣。
撼樹桄榔滿,張圖蛺蝶飛。
敲門傳詩卷,此曲郢中稀。
乍暖先催柳,余寒尚蟄鶯。
淮壖嚴斥堠,江國偃戎兵。
得句重尋律,銜杯舊有情。
經營賴耆哲,閑客且閑行。
遁跡東游滄海邊,全家到處寄郵傳。
江淮李監人多厭,甲乙商墟利則遷。
遣興千鐘猶有酒,思歸一馬尚無田。
買山擬作誅茅計,難學巢由不用錢。
詩人比興隱而彰,三百余篇妙義藏。
已識鴟鸮為巧婦,仍知杕杜是甘棠。
書生未省離城闕,物理何從見否臧。
閉戶先生學不厭,更同許郭辨毫芒。
圣學淵源貫九邱,雍容元祀得遲留。
明庭未款宸心肅,云馭先回曉月浮。
三禮秩宗歸大圣,一言悟主付千秋。
已通爟火親祠事,更有何人敢告猷。
相國風流元有種,徐卿裙屐固應稀。
青衫好著君猶未,黃髪無多我合歸。
清夢曉聽湖上雨,暮年猶借水邊扉。
南來未是安巢鳥,擬趁西風著處飛。
綠髪朱顏日枯槁,心向梅花兩傾倒。
誰知更有少陵翁,江上情多被花惱。
三年家住孤山下,玉樹瀕湖得春早。
山高有月韻最勝,水近無風香亦好。
凌霜我欲念花寒,對酒花應憐客老。
孤芳一別今幾時,更恐山林跡如掃。
羅浮欲入夢成空,遺恨此生常草草。
醉挽芳條欲問誰,滿挹清樽酹碧昊。
淮邦井邑苦蕭條,尚可觀魚訪古濠。
志士攬衣辭舊隱,余民拭目看垂櫜。
清傳闔境持杯水,器賞名賢解佩刀。
無復髙陽舊閭里,為尋故宅薙蓬蒿。
知君心本在滄洲,故掲寒齋作釣舟。
已遣江湖頻入夢,便呼鷗鳥與同游。
浮驂未可追前事,畫舫猶堪擬勝流。
笠澤有家歸未得,斷腸蘆葉荻花秋。
聞說郊居勝,新穿五畝池。
暗通山窈窕,深住碧漣漪。
驚起紅???,吹翻綠荔枝。
雨添衣色秀,波渡襪塵遲。
照眼誰重唾,臨流自可詩。
水清魚莫種,秋近荻須移。
剰欲添風月,何妨更渺彌。
卻憐韓吏部,埋甕作癡兒。
東土游觀樂,西亭風景悲。
漫余曾躡屐,空覆舊傳巵。
髙密山川隔,丹邱草木滋。
凄涼謝道蘊,泣對白紗帷。
長江盡此是吾州,君去長江更盡頭。
短棹只添行客恨,清樽肯為故人留。
飽聽夢澤洲前雨,卻望蒼龍闕角樓。
試問尺書何日到,會須紅蓼白蘋洲。
客有誰持酒,花猶觧過墻。
西風吹畫幕,細雨濕紅妝。
此地當愁眼,回頭隔異鄉。
幾時欹醉帽,一朵薦重陽。
金庭洞在桐栢山,山高一萬八千丈。
中有神仙不死區,郁郁黃云覆其上。
透巖流壑繞四旁,面勢參差皆意向。
雞登天姥有時聞,鶴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勝宮錦袍,白發奉親仍敬養。
異才爭出輔清朝,爽氣自驚游碧障。
古來無位有重名,吾家謫仙陸魯望。
平生愿到猶不諧,矧復區區走俗狀。
桃源康樂舊鄉存,路接風煙甘遠往。
渡江正謂九華丹,石筍飛泉歸指掌。
鸞翔鵠浴傳異時,列岫方池閑想像。
剡溪隨處可卜居,乘興扁舟正相訪。
萬里何嘗入巴蜀,少陵詩中識桃竹。更言九節奉真仙,無乃卭山有遺族。
平生二物幾到眼,誰與周旋慰幽獨。忽然渡海飛蒼龍,夭矯當前峙雙玉。
江心石竹夸堅剛,摩挲紫焰生寒光。孤筇莭高不可及,外雖似曲中直方。
閬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將。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骯臟身健強。
未須御府賜靈壽,行勒金狨朝未央。老人勃窣不足數,惟有泉石成膏肓。
東吳自是山水窟,心雖欲往身未償。會須呼客共蠟屐,借君拄杖聊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