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聞人茂德 其一
詩人比興隱而彰,三百余篇妙義藏。
已識鴟鸮為巧婦,仍知杕杜是甘棠。
書生未省離城闕,物理何從見否臧。
閉戶先生學不厭,更同許郭辨毫芒。
詩人比興隱而彰,三百余篇妙義藏。
已識鴟鸮為巧婦,仍知杕杜是甘棠。
書生未省離城闕,物理何從見否臧。
閉戶先生學不厭,更同許郭辨毫芒。
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寓意隱晦卻又彰顯深刻,《詩經》三百多篇蘊含著精妙的義理。已經知曉《鴟鸮》中說的是巧婦鳥,也明白《杕杜》和甘棠的關聯。書生還未經歷離開京城的世事,又從何處去判斷事物的好壞呢?閉戶苦讀的先生學習從不滿足,還能像許劭、郭泰那樣明辨細微之處。
比興:古代詩歌常用的兩種表現手法,比是比喻,興是起興。
三百余篇:指《詩經》,《詩經》共三百零五篇。
鴟鸮:《詩經·豳風》篇名,這里說已識鴟鸮為巧婦,是指對《詩經》中具體內容有所了解。
杕杜:《詩經·小雅》篇名;甘棠:《詩經·召南》有《甘棠》篇。
否臧:好壞。
許郭:指許劭和郭泰,二人是東漢時以善于品評人物著稱的名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看到像聞人茂德這樣潛心研究學問的人,有感于其治學精神而創作此詩。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對經典文化學習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聞人茂德的好學精神。其特點是用《詩經》典故闡述學問道理,體現出詩人的文學素養。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經典文化的推崇和鉆研。
大婦吟白頭,溝水東西流。中婦歌懊儂,紅顏空自紅。小婦詠團扇,辛苦郎自見。莫誇三婦艷,丈人涕如霰。
兩只補天手,一片濟時心。信道相門再相,現此宰官身。滌洗乾坤都了,填壓華戎既定,治世慶升平。中外為冠冕,聞望聳簪纓。星昴降,蓬矢掛,屬芳辰。黃閣一秋來早,明日又三旬。庭戲萊衣雙桂,砌列謝蘭無數,廊廟會風云。愿衍莊椿算,長沛傅巖霖。
作客何多意,淮南即是家。自牽蘿屋小,不正葛巾斜。書懶眠尤熟,詩來酒更賒。春天云嫵媚,相對坐鷗沙。
點檢園禽誰口多,錯嫌百舌逞嘍啰。春歸怪見難留駐,攛掇元來卻是他。
國際歌聲,飛越過山山水水。聲聲在,寒空震蕩,助人悲涕。祖國百年災難重,神州廿載風光麗。正人民八億慶團圓,巨星墜。功不朽,垂天地。光不滅,照人類。展遺編如見,諄諄教誨。滴水終當歸大海,重陰會見開新霽。愿馀生為國盡辛勞,承遺志。
北山逋客今何在,西塞從軍各未歸。欲訪草堂尋舊隱,恐教猿鶴謾依依。
父老依稀說六朝,當時伯氣巳全銷。新亭別淚何須墮,古井妖魂不可招。爪步客帆朝帶雨,長干僧艇晚隨潮。行人不用誇天塹,南北輿圖總屬堯。
昔與雁同歸,今來雁北飛。殷勤祝過雁,來往莫相違。
年光冉冉東流水,客恨匆匆旦過僧。門插一枝荊楚柳,夢回十里廣陵燈。
高懸一鏡倚天邊,要與人間照丑妍。天怕萬形無遁處,故教多缺少團圓。
南野先翁業,東皋素隱亭。玉森三徑竹,翠展一池萍。水接清源活,山鄰古洞靈。舊游憐別久,深荷眼終青。
翠滑煙虛小洞天,一辭泗水不知年。君王半醉宣和殿,曾見驚塵落舞筵。
徒旅已屢憩,過山知幾峰。空畦鳴野水,壞道拱寒松。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朝饑久未食,林寺已鳴鐘。
竟日無賓主,山房一禿翁。竹光浮晝碧,花蕊飏春紅。田父分雞桀,鄰僧乞鶴籠。時行親杖屨,未覺坐書空。
大婦氣食牛,千喚不回頭。中婦愁緒縈,敢恕不敢嗔。小婦訴卑賤,終朝淚洗面。莫誇三婦艷,丈人腸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