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謁朱晦庵先生 其二
野意凄涼遠俗情,
出門一笑亂山青。
癡兒白晝猶鼾睡,
可是無人會喚醒。
野意凄涼遠俗情,
出門一笑亂山青。
癡兒白晝猶鼾睡,
可是無人會喚醒。
野外的景象帶著凄涼,遠離世俗的情感;出門一笑,只見群山一片青翠。愚昧的人白晝還在酣睡,難道是沒有人能將他們喚醒嗎?
野意:野外的景象或意趣。
遠俗情:遠離世俗的情感。
亂山青:形容群山層疊,一片青翠。
癡兒:此處指愚昧、未覺醒之人。
鼾睡:熟睡,打呼嚕。
可是: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是”。
此詩為作者拜訪理學家朱熹(號晦庵)時所作。南宋時期,理學興起,思想領域需破除蒙昧、喚醒覺悟。作者通過自然與世俗的對比,反映了希望借助理學思想喚醒世人的創作心境。
全詩以自然景象起興,由景及人,批判世俗愚昧,呼吁覺醒,體現了理學家關注世道人心的精神。語言平淡而意蘊深刻,是宋代哲理詩的典型風格。
去矣安仁,驚憔悴、西風衣葛。羨筮仕、桃花洞口,尋源而入。江上月明烏鵲起,洞庭霧斂魚龍泣。卻乘流、一葉望瀟湘,波濤急。
莫草檄,臨邛客。非下瀨,戈船力。只鳴琴幕府,坐銷鋒鏑。吹笛自當兵十萬,鼓刀恰向隆中出。聽楚歌、幾曲靜烽煙,諧金石。
白纻衫輕,紫羅裙小。斷堤疏柳尋來到。知他門掩阿誰邊,紅樓那角珠簾悄。
叩檻鷗眠,窺菱鴛笑。盈盈女伴歸來早。斷云殘雨做相思,闌干十二空斜照。
千峰云未還
數樹芭蕉綠
風雨暗黃昏
何人共幽獨
巖岫桂香飄,逢君渴病消。
似憐雞黍約,不惜馬蹄遙。
采秀懷丹訣,尋真度鐵橋。
滄洲吾道在,誰肯負漁樵。
細雨斜風放釣船
有人閒傍荻叢眠
萬芽猶憶初成筍
三裊俄看盡作鞭
白鷺茫茫迷極浦
銀蟾澹澹映前川
殘秋楓葉江邊路
此景頻經不記年
光浮水檻虛黃蓋,
涼滿冰臺待翠輿。
日轉槐龍天近午,
汗衣猶聽講筵書。
芳樽端不負花朝,
共有心情望古遙。
元解千言揮麈尾,
新詩幾束比牛腰。
自緣春事思江閣,
因畫名山問石橋。
布襪青鞋行料理,
剪鐙重與話清宵。
太初盤古造乾坤,鬼力神筋擘混元。妙果雖圓心不有,凡身已蛻跡獨存。女媧石帶補天色,波利巖馀飛錫痕。想與南安白衣老,三生元是一精魂。
清風撲袂冷颼颼,吹到盤山最上頭。石室少開嫌俗看,蓮花時落任僧收。銅人閱世幾寒暑,木客嘲風誰唱酬。故老相傳半疑信,粥盂茶碗慰吾游。
《麟史》凋殘文定亡,
君家世學與誰傷。
變名人自知梅福,
守業時應屬孔臧。
世已衣裳忘楚楚,
我今歲月去堂堂。
賢昆灑淚騎箕后,
莫問中原大小匡。
萬事關心兩鬢秋,
柳灰何用苦文羞。
無情霜雪催年少,
閒似青山猶白頭。
詞披鳳褐,飫真州、三十六陂煙柳。白石稼軒交映處,余子瞠乎其后。漱月盥云,含和履潔,的是經綸手。神腴味永,前朝蹊徑都舊。微步記眄庭柯,蒼虬釅翠,郁葧胸懷久,阛阓熙熙塵百丈,云外移來孤秀。染淚秦淮,吞醪蜀水,簌簌天風皺。案頭三卷,宵深應作龍吼。
天吳紫鳳,入詞章、不羨當時晏柳。婉約沉豪雙美并,耘也敢從公后。刻碧裁紅,敲金戛玉,馳驟風云手。春生華國,關河萬里非舊。早愛詫詭嘲癡,寄情書翰,浪跡江湖久。贏得氍毹歌百歲,幾度藝林張秀。嵐霽蒼山,濤飛黿渚,白下秋紅皺。大風起處,八方猛士同吼。
西風颯颯吹紅蘭,千林搖落無容顏。
芙蓉花高猩血殷,爍爍對此紅玉盤。
冰霜骎骎花事寢,坐對此花須痛飲。
安得蠻戶千張機,為我織此明霞錦。
狂歌常作不平鳴,
和我陽阿激楚聲。
孤鶴唳空音斷續,
老龍吟水韻凄清。
道人筠管高低奏,
學士匏樽慷慨傾。
共泛西池今夜月,
不堪回首闔閭城。
木杪開青澗,
巖跟出綺村。
梯田高接屋,
碓水曲侵門。
芝草蟠云葉,
松花漲雨痕。
若將漁棹入,
寧異武陵源。
赤幟空鄰壁,朱麾滿漢營。受降當夜半,飛捷入春明。賜錦麟裁就,懸金鵲化成。璽書頻慰勞,天子重干城。
列騎獵飛狐,龍城出虎符。寶刀寒太白,繡甲卷天吳。都尉稱強弩,將軍字破奴。控弦三十萬,踴躍取休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