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其三 送潘原白令溆浦,用辛稼軒平湖南寇韻
去矣安仁,驚憔悴、西風衣葛。羨筮仕、桃花洞口,尋源而入。江上月明烏鵲起,洞庭霧斂魚龍泣。卻乘流、一葉望瀟湘,波濤急。
莫草檄,臨邛客。非下瀨,戈船力。只鳴琴幕府,坐銷鋒鏑。吹笛自當兵十萬,鼓刀恰向隆中出。聽楚歌、幾曲靜烽煙,諧金石。
去矣安仁,驚憔悴、西風衣葛。羨筮仕、桃花洞口,尋源而入。江上月明烏鵲起,洞庭霧斂魚龍泣。卻乘流、一葉望瀟湘,波濤急。
莫草檄,臨邛客。非下瀨,戈船力。只鳴琴幕府,坐銷鋒鏑。吹笛自當兵十萬,鼓刀恰向隆中出。聽楚歌、幾曲靜烽煙,諧金石。
你就要前往安仁赴任了,西風中穿著葛衣的你面容憔悴,令人驚嘆。羨慕你初入仕途,如同在桃花洞口探尋源頭般踏上新程。江上月色明亮,烏鵲驚起;洞庭湖上霧散,魚龍悲泣。你乘一葉扁舟順流直下,望向瀟湘,只見波濤洶涌。不必像司馬相如那樣草擬檄文,也無需動用下瀨、戈船的武力。只需在幕府中鳴琴而治,便能消弭戰火。吹笛之音自有十萬軍威,你如伊尹般懷才而出。聽那幾曲楚歌,便能平息烽煙,其聲和諧如金石之音。
筮(shì)仕:古代出仕前以蓍草占卜,后指初次做官。
桃花洞口:用桃花源典故,喻指潘原白赴任之地如理想之境。
月明烏鵲起: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烘托離別的蒼涼。
下瀨、戈船:均為古代戰船名,此處代指武力。
鳴琴幕府:用宓子賤“鳴琴而治”典故,指以文治安撫百姓。
鼓刀:指屠宰,此處用伊尹“負鼎俎以干湯”典故,喻潘原白懷才出仕。
諧金石:聲音如鐘磬般和諧,形容楚歌平息戰亂的功效。
此詞為作者送別友人潘原白赴任溆浦縣令所作。時或湖南地區有寇亂,作者借辛棄疾平湖南寇之韻,表達對友人以仁政、文治而非武力治理地方的期許,體現其“以和為貴”的政治理想。
全詞緊扣“送別”與“期許”,上片寫別時景況,下片寄寓治政期望。通過典故與意象的運用,既展現對友人的關切,更突出“文治安邦”的核心主張,語言風格近辛派豪放詞,兼具文學性與現實意義。
結綺臨春照晚霞,瓊枝壁月斗妍華。 雙歌共醉瑤池酒,萬舞齊開玉樹花。 合浦明珠穿蹀躞,中山文木斫琵琶。 可憐一笑傾城者,猶自江頭浣越紗。
連然醉折荷花別,過眼那知紅葉殘。 甸尾海云隨雁過,蒼顏山雪照城寒。 欲捻錦瑟黃金盞,旋買青驄白玉鞍。 弦滿清光今夜月,可憐君在異鄉看。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 薄云羅陽景,微風翼輕航。 醇醪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
萬事傷心對管弦,一身含淚向春煙。 黃金用盡教歌舞,留與他人樂少年。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昔年凄斷此江湄,風滿征帆淚滿衣。 今日重憐鶺鴒羽,不堪波上又分飛。
清絕東湖舊看詩,夜窗風味許誰知。 眼花頭白今憔悴,不似向來燈下時。
梅花過了仍風雨,著意傷春天不許。 西園詞酒去年同,別是一番惆悵處。 一枝照水渾無語,日見花飛隨水去。 斷紅還逐晚潮回,相映枝頭紅更苦。
江北江南,青山占盡,臺觀高處。擊楫狂吟,憑欄危眺,潮打孤城去。吳頭楚尾,此間天限,空有射鷗人住。看殘陽、蝸蠻一角,中興氣競龍虎。 金焦入眼,樓船東下,銷得英雄一顧。白帝城邊,有情鄉水,應過夔門路。昔年沉陸,戰場荒草,換了酒旗戲鼓。重陽近、茱萸舊會,故人健否。
泮水題名記,靈光獨此翁。 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 湖海襟期別,風濤患難同。 斯人寧復得,些罷涕無從。
碧紋圓,紅暈皺。一寸芳心,解護花前后。憶著單綃初試酒。
玉臂酥瑩,交枕銷魂驟。
掩雙襟,憐半袖。熨遍輕盈,細細相思扣。恁使衣香和夢舊。
為貼冰肌,也占新來瘦。
秋病無名廢酒尊。水西亭榭易黃昏。獨經游地最銷魂。
花影自行橋上月,篴聲如見曲中人。燕梁何處起清塵。
楓老樹流丹。蘆花吹又殘。系扁舟、同倚朱闌。還似少年歌舞地,聽落葉、憶長安。 哀角起重關。霜深楚水寒。悲西風、歸雁聲酸。一片石頭城上月,渾怕照、舊江山。
泊秦淮雨霽,又鐙火,送歸船。正樹擁云昏,星垂野闊,暝色浮天。蘆邊,夜潮驟起,暈波心、月影蕩江圓。夢醒誰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嬋娟,不語對愁眠,往事恨難捐。看莽莽南徐,蒼蒼北固,如此山川。鉤連,更無鐵鎖,任排空、檣櫓自回旋。寂寞魚龍睡穩,傷心付與秋煙。
又東風喚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趁晴梢剩雪,斜陽小立,人影珊珊。避地依然滄海,險夢逐潮還。一樣貂裘冷,不似長安。 多少悲笳聲里,認匆匆過客,草草辛盤。引吳鉤不語,酒罷玉犀寒。總休問、杜鵑橋上,有梅花、且向醉中看。南云暗,任征鴻去,莫倚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