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子徵和起句原韻 其一
榻占西湖第一樓
垂簾落影咽云流
含香燕入歌聲里
避月花飛點案頭
鷲嶺青來描錦字
蒹葭碧處系春舟
阮公清嘯江生筆
贏得輕煙紙上幽
榻占西湖第一樓
垂簾落影咽云流
含香燕入歌聲里
避月花飛點案頭
鷲嶺青來描錦字
蒹葭碧處系春舟
阮公清嘯江生筆
贏得輕煙紙上幽
床榻占據著西湖邊最負盛名的樓閣,垂簾的光影在流動的云氣中若隱若現如低咽。銜香的春燕飛入歌聲繚繞處,避月的花瓣飄落在桌案上頭。靈鷲峰的青翠仿佛在描繪華美的文字,蘆葦叢的碧色間系著春天的扁舟。如阮籍清越的嘯聲融入江淹生花妙筆,只贏得輕煙般的幽趣躍然紙上。
占:占據,享有。
咽云流:形容云氣流動如嗚咽之狀,暗合樓閣高曠之境。
鷲嶺:指杭州靈鷲峰(飛來峰),代指西湖周邊山景。
蒹葭(jiān jiā):蘆葦,此處借指水邊草木。
阮公:指魏晉名士阮籍,以善嘯著稱;清嘯:清越的嘯聲,喻指高雅的文趣。
江生筆:用江淹“夢筆生花”典故,喻指卓越的文才。
此詩為和詩(依吳巖子原韻而作),推測為清代文人于西湖雅集時所作。詩中“西湖第一樓”“鷲嶺”等意象,點明創作地點為杭州西湖;“阮公清嘯”“江生筆”等句,反映文人酬唱、以詩會友的創作背景。
詩以西湖樓閣為中心,由近及遠描繪云影、燕花、山景、舟楫等景致,融自然之美與人文雅趣于一體。通過典故與細膩描寫,展現詩人對生活意趣的捕捉與對詩藝的追求,是清代文人酬唱詩中情景交融的佳作。
魏武敗忘歸,孤軍處山頂。雖鄰江上浦,鑿巖山巔井。豈是欲勞兵,防患在萌穎。
我昔常登臨,徘徊愛晴景。片雨西北來,風雷變俄頃。疾行下危磴,屨脫不及整。霑濡入舟中,幼子喜抱頸。問我適何之,衣濕不太冷。
昨暮泊其陽,月黑夜正永。雁從沙際鳴,旅枕自耿耿。平明夾櫓去,廟樹聳寒嶺。舉首生白云,飄搖水中影。
一聲催客夢,星斗轉西簷。
風卷梅花去,愁從柳塞添。
馬鳴霜滿鬣,龍泣凍生髯。
高樹朝光動,城頭落海蟾。
每入秦淮口,風波更不憂。
重看后庭樹,還起舊時愁。
故老都無有,遺蹤莫可求。
何人能識意,白鷺在寒洲。
岸之側,多菖蒲。
岸之下,多乳魚。
乳魚可以饌,菖蒲可以葅。
羨君調膳去且樂,因使無忘寄我書。
江翁多感槩,飲散來直廬。題蹤有舊友,連蹇常與渠。
昨歸天祿下,念昔悲有余。未久復外補,安能戀清虛。
得請向苕霅,幽懷寄禽魚。高城浸湖光,面面當紅蕖。
晚乘畫舫游,四坐羅輕裾。數杯已酩酊,萬事應破除。
不愛趨時近,不恤與世疎。百歲且過半,冉冉將焉如。
誰慕八十叟,猶在磻溪漁。嗟哉再宿夕,乃自仲秋初。
清談固隔絕,可見壁上書。
宵夢宋子語,晝得宋子書。
書意與夢語,曾不異往初。
昔我遭家難,逢子亦在廬。
我南君大梁,千里非隔疎。
念處天地中,天地猶一車。
日月為兩轂,星辰隨徐徐。
晝夜轉不已,載之將焉如。
冉冉趨死鄉,萬古曾無余。
其間乃有夢,覺實夢何虛。
何虛亦何實,及盡皆同墟。
身世既若此,合離休嘆諸。
一日復一日,一晨復一夕。
四序相盛衰,三辰運光魄。
下上有常理,憂患何時易。
先爛泣金燃,先焚嘆薪積。
但愿遠世網,焚爛不能責。
麒麟出非時,未免西狩獲。
鷗鳥浮洪波,心已預海客。
主人勸客飲,勸客無夭妍。欲出古時物,先請射以年。
我料孔子履,久化武庫煙。固知陶氏梭,飛朱風雨天。
世無軒轅鏡,百怪爭后先。復聞豐城劍,已入平津淵。
聊讎二百載,儻有書畫傳。嗢呼才十一,便可傾觥船。
探懷發二寶,太公新室錢。獨行齊大刀,鐮形末環連。
文存半辨齊,背有模法圓。次觀金錯刀,一刀平五千。
精銅不蠹蝕,肉好鉤婉全。為君舉酒盡,跨馬月娟娟。
誰按黃金徽,滿指清風度。
但聽松上聲,不知松間趣。
野僧何所樂,樂此數株樹。
寧邀俗客來,草綠澗西路。
鹿車幾兩馬幾匹,軫建朱幡騎彀弓。
雨過短亭云斷續,鶑啼高柳路西東。
呂梁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莫問前朝張仆射,毬場細草綠蒙蒙。
江南飛鼠拔長尾,勁健頗勝中山毫。
其間又有蒼鼠須,入用不數南雞毛。
二物緩急豈常獲,捕刺徒爾操蠻刀。
舊藏已贈蔡夫子,報君松管何蕭騷。
駑驥同一辀,遲速能幾里。
當其被問時,舉策數耳耳。
馳騁心獨存,壓抑頭不起。
空傳八駿名,未遇穆天子。
大梁國南門,驲騎方騰趨。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番禺本無備,前頼魏大夫。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須。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弧。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混混拍堤瓜蔓水,軒軒銜尾掛檣船。
使君東下只朝夕,父老走迎無后先。
古堞秋耕拾銅鏃,長淮瀑雨入壕蓮。
鳴猿舞鶴仍持去,不憶承明夜直眠。
從來洞庭好,都在岳陽樓。
明月一千里,寒光三萬秋。
年華有時盡,風物不知休。
太守憐予句,應如沈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