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南事
大梁國南門,驲騎方騰趨。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番禺本無備,前頼魏大夫。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須。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弧。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大梁國南門,驲騎方騰趨。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番禺本無備,前頼魏大夫。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須。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弧。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大梁國的南門,驛馬正急速奔馳。軍情是多么緊急啊,蠻族敵寇包圍了番禺城。番禺原本沒有防備,之前全靠魏大夫。魏大夫修筑了子城,如今得以堅守等待救援。城中士兵雖不足萬人,但閉城堅守還能指揮調度。老人小孩搬運木石,青壯年手持矛和弓。糧倉和武庫得以保全,敵人一時難以圖謀。城中以前沒有井,是魏大夫開鑿并安裝了轆轤。魏大夫卻因流言蜚語被調走,不能繼續修筑外城。古人說時機有時需要等待,淺薄的人都認為這是遲緩。就像那把煙囪改彎和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看看他們得到的功勞回報是多么不同。
驲騎:驛馬。
蠻寇:指蠻族敵寇。
番禺:地名。
子城:大城所附屬的小城。
須:等待。
閉壁:關閉城門堅守。
廩庫:糧倉和武庫。
轆轤:一種提取井水的工具。
飛語:流言蜚語。
外郛:外城。
曲突:把煙囪改彎。這里有防患于未然之意。
爛額:被火燒傷頭部,指事后補救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邊疆有戰事的時期,番禺城受到蠻族敵寇的威脅。魏大夫有遠見地修筑子城、開鑿水井等加強防御,但卻因流言蜚語被調走,詩人有感于此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魏大夫的功績和遠見,批判了不重視防患于未然的現象。其特點是敘事清晰,通過具體事例展現人物和事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人們對人才的態度。
醉我一壺玉,了此十分秋。江濤還此,當日擊楫渡中流。問訊重陽煙雨,俯仰人間今古,此意渺滄洲。天地幾今夕,舉白與君浮。 舊黃花,新白發,笑重游。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誰跨揚州鶴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籌。莫倚闌干北,天際是神州。
知是誰家燕子。直恁惺松言語。深入繡簾來,無奈落花飛絮。春去。春去。且道干卿何事。
久賦恩情欲托身,已將心事再三陳。 泥蓮既沒移栽分,今日分離莫恨人。
朝陽動湖水,春色入名園。 邑人千萬戶,日日望朱幡。
盈枝紅欲滴,照水色更好。 朝暮幾回新,何用催秋老。
心休忘物我,道勝一軒靜。 隱幾度朝哺,可嗟人畏影。
遠分稂下美,移植使君園。 何人為修貢,佳味上雕盤。
凝霜壓寒蘆,白月鋪凈練。 誰起落梅聲,愁人淚如霰。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葦蓬疏薄漏斜陽,半日孤吟未過江。 唯有鷺鷥知我意,時時翹足對船窗。
眾星羅列夜明深, 巖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鏡, 掛在青天是我心。
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 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處。 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山腰云縵縵,谷口風颼颼。 猿來樹裊裊,鳥入林啾啾。 時催鬢颯颯,歲盡老惆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