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蔣道林登飛云至玉女峰而還解之
留與飛云一半花,
來春還擬返云車。
揮鞭直上通云界,
不踏峰頭未到家。
生天生地同生云,
云與天地不必分。
此云平生吾愛之,
一半飛云難讓僧。
留與飛云一半花,
來春還擬返云車。
揮鞭直上通云界,
不踏峰頭未到家。
生天生地同生云,
云與天地不必分。
此云平生吾愛之,
一半飛云難讓僧。
留下一半的花給飛云,來年春天還打算乘著云車返回。揮鞭直上通往云層的高處,不踏到峰頭就不算回到家。生成天地的同時也生成了云,云與天地本就不必區分。這云我一生都喜愛它,一半飛云也難以讓給他人。
云車:傳說中仙人以云為車,此處指輕快的行具或想象中的乘云之車。
通云界:指直達云層之上的高峻境界。
生天生地:指天地生成的過程,此處強調云與天地同源。
讓僧:讓與他人,僧在此泛指他人,非特指僧人。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蔣道林同登飛云山、至玉女峰返回后所作。通過記錄登山過程與感受,展現對自然云景的熱愛及登臨的暢快心境,當創作于二人游山返歸之際。
詩以登山行跡為線,從留花、擬歸到直上峰頭,再論云與天地同源,層層遞進。主旨在于表達對自然云景的珍視與登臨的執著,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山水的深切體悟。
天上惟今夜,歡娛世所知。終年隔河漢,未夕罷機絲。雨濕愁烏鵲,云晴見翠旗。穿針有兒女,悵望過橋時。
向夕陳瓜果,樓端片月新。言觀渡河女,因憶弄機人。烏鵲能相助,鴛鴦不自親。盈盈皆一水,悵望濕羅巾。
燕子西飛東伯勞,
蒼茫云樹海天高。
不知何處相逢日,
對飲流霞和楚騷。
出吳門。
望緹群。
見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
地上安得民。
丁字簾前,重指點、六朝鐙火。憑喚起、舊家鶯燕,紅酣翠妥。夢雨秋迷桃葉渡,情波夜定蓮花座。便修成、仙佛也生愁,雙眉鎖。
扶不住,云鬘亸。逃不過,霜豪涴。怕神絲被冷,茜盟都左。寫到脂痕湘管在,證完口業泥犁可。約英雄、兒女共逃禪,蒲團坐。
尺八瓊簫,算不與、鶯花墮劫,盡分付、才人筆底,春魂飄瞥。詞客有靈應識我,書生薄命真同妾。把鬢絲、禪榻舊心情,和君說。
謝娘院,鴛塵歇。秋娘渡,鷗波咽。剩青溪隔雨,紅橋支月。懺淚無功聊懺夢,傷春已誤還傷別。記秦淮、水榭上鐙時,箏船發。
春陽未出海,春風已到樓。
忽聞啼鳥喚,忙整玉搔頭。
九重寤寐憶忠誠,故向長沙起賈生。魏闕絲綸新借寵,秦淮草木舊知名。已聞塞下銷鋒鏑,正自胸中有甲兵。萬幕從茲無減灶,笑看臥鼓舊邊城。
詔頒英簜促鋒車,暫借長才按轉輸。昔嘆當年無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休論足食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來歲春風三月暮,沙堤隱隱接云衢。
春到窮檐分外和,
典衣日日飲無何。
未陪蠟屐尋幽樂,
已覺詩囊得句多。
頗喜醉鄉無畔岸,
從教平地有風波。
脫巾露頂君休問,
倦客塵冠底用峨。
直道清風天下重,
壽年況復古來稀。
江邊舟楫非忘世,
海內干戈早拂衣。
白石靈芝春自長,
秋山黃鶴健高飛。
更喜繡衣經故里,
遙看綵服拜重闈。
倦客身同舟不系,輕帆來訪儒仙。春風元巳艷陽天。夭桃方散錦,高柳欲飛綿。
千古海昌佳絕地,雙鳧暫此留連。通宵娛客破芳尊。蘭亭修禊事,梓澤醉名園。
八月四日秋始分,霹靂忽送千山云。
星斗無光天地黑,須臾雨捲銀河渾。
似驚神龍起揮霍,夭矯中霄露頭角。
眼光掣電滅復明,鼻息轟雷止還作。
鱗蟲變化龍獨靈,下上碧落蟠滄瀛。
有時奮迅雨寰宇,坐令四海歌秋成。
我聞秦關旱未已,安得甘霖遍千里。
擬續坡翁起伏龍,何必吳縑寫形似。
首夏破群咻,相從金臺游。
高秋慰孤寂,相見江東樓。
炎涼變時節,人事安足謀?
匹夫不奪志,志士忘在溝。
達大人無我,獨立誰朋儔。
至道本無體,天地與同流。
子去崇明德,吾當行歸休。
昆崙邈人境,日月相蔽虧。
上有仙圣居,帝閽俯崔嵬。
王毋坐少廣,有娥閟瑤臺。
弱水不可梁,大荒曠無厓。
周穆昔好游,超絕僅能陪。
方朔偷桃兒,沈濁何乃來。
青鳥通其使,雄鳥為之媒。
靈化信難測,真契從此推。
家無儲粟況儲錢,
佐費吾其以義先。
一石一緡未為厚,
量渠背負與腰纏。
白云一片,蕩碧霄清永。中有飛仙駐雙影。問蓮枝竹管,若個拈來,試看取、道服翠翹相并。
風輪忙短劫,石榻棕鞋,示病維摩未嘗病。天女散花回,空際翱翔,塵沙界、悄無人省。眾香國、逍遙現全身,畫圖上、星眸月眉交映。
一著黃袍竟釋戈,宋家杯酒奠山河。
培成絕學千秋盛,養就人材兩榜多。
南渡偏安緣積弱,北邊失策在連和。
由來禮義維持久,易世猶傳正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