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丙午冬分宜見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蒙以蕃與徐斯遠志別六言之韻作詩為贈久未和答今日東歸乃克賦之四首 其四
捷徑雖云可去,
故人有約難休。
往矣百書一面,
豁然一日三秋。
捷徑雖云可去,
故人有約難休。
往矣百書一面,
豁然一日三秋。
雖然說走捷徑可以離開,但與老友有約定難以終止。過去寫了上百封信才見一面,如今短暫分別竟覺一日如隔三秋。
捷徑:近便的小路,這里可引申為便捷的離開方式。
故人:老朋友。
難休:難以停止、終止。
百書一面:寫了很多信才見一次面。
一日三秋: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從標題可知,作者在丙午年冬天于分宜見到公度簿公尊兄,后又在宜春相遇,對方作詩相贈,作者許久未回應,此次東歸時才賦詩作答。推測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作者與友人分別又相聚,有諸多感慨,因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這首詩主旨圍繞與老友的情誼,突出了見面難和分別后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直白語言表達深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人對友情的重視。
柴桑官舍近東林,兒稚初髫即道心。
側寄繩床嫌憑幾,斜安苔幘嬾穿簪。
高僧靜望山僮逐,走吏喧來水鴨沈。
翠竹黃花皆佛性,莫教塵境誤相侵。
當時無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東。
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同。
正朔雖傳漢,衣冠尚帶戎。
幸承提佩寵,多媿琢磨功。
絕域知文教,爭趨上國風。
太傅憐群從,門人亦賤回。
入官先愛子,賜酒許同杯。
淮海春多雨,蒹葭夜有雷。
遙知拜慶后,梅尉稱仙才。
水國葉黃時,洞庭霜落夜。
行舟聞商估,宿在楓林下。
此地送君還,茫茫似夢間。
后期知幾日,前路轉多山。
巫峽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對汀洲。
窮臘催年急,陽春怯和歌。
殘燈閃壁盡,夜雪透窗多。
歸路山川險,游人夢寐過。
龍洲不可泊,歲晚足驚波。
天意將垂象,神龜出負圖。
五方行有配,八卦義寧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葉帝謨。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軀。
蓮葉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還尋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劒石,當時洗劒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我因扣石問以言。
水流嗚咽幽草根,君寧獨不怪陰燐。吹火熒熒又為碧,有鳥自稱蜀帝魂。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秦亡漢絕三十國,關山戰死知何極。風飄雨灑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為之彈劒作哀吟,風沙四起云沈沈。滿營戰馬嘶欲盡,畢昴不見胡天陰。
東征曾吊長平苦,往往睛明獨風雨。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聞鼙鼓。秦坑趙卒四十萬,未若格鬬傷戎虜。
圣君破胡為六州,六州又盡為胡丘。韓公三城斷胡路,漢甲百萬屯邊秋。乃分司空授朔土,擁以玉節臨諸侯。漢為一雪萬世讐,我今抽刀勒劒石,告爾萬世為唐休。
又聞招魂有美酒,為我澆酒祝東流。殤為魂兮,可以歸還故鄉些。沙場地無人兮,爾獨不可以久留。
與君桂陽別,令君岳陽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遠山云似蓋,極浦樹如毫。
朝發能幾里,暮來風又起。如何兩處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長川寒且清。菊花開欲盡,薺菜泊來生。
下江帆勢速,五兩遙相逐。欲問去時人,知投何處宿。
空令猿嘯時,泣對湘簟竹。
萬國來朝歲,千年覲圣君。
輦迎仙杖出,扇匝御香焚。
俯對朝容近,先知曙色分。
冕旒開處見,鐘磬合時聞。
影動承朝日,花攢似慶云。
蒲葵那可比,徒用隔炎氛。
夢中朝上日,闕下拜天顏。
仿佛瞻王母,分明獻玉環。
靈姿趨甲帳,悟道契玄關。
似見霜姿白,如看月彩彎。
霓裳歸物外,鳳歷曉人寰。
仙圣非相遠,昭昭寤寐間。
江上長相憶,因高北望看。
不知攜老幼,何處度艱難。
屈指同人盡,傷心故里殘。
遙憐驅匹馬,白首到微官。
人功雖未及,地力信非常。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無年皆有獲,后種亦先芳。
膴膴盈千畝,青青保萬箱。
何須祭田祖,詎要察農祥。
況是春三月,和風日又長。
朱騎傳紅燭,天廚賜近臣。
火隨黃道見,煙遶白榆新。
榮耀分他日,恩光共此辰。
更調金鼎膳,還暖玉堂人。
灼灼千門曉,輝輝萬井春。
應憐螢聚夜,瞻望及東鄰。
傾筐呈綠葉,重疊色何鮮。
詎是秋風里,猶如曉露前。
仙方當見重,消疾本應便。
全勝甘蕉贈,空投謝氏篇。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鬬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