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諸孫業師解館
炳炳寒燈剪夜殘,青衿從此勵雞壇。過蒙啟迪功踰倍,漸覺云霄步不難。百折且同川到海,九還須借學成丹。寸陰許續西齋約,莫把悠然歲月看。
開遍梅花臘未殘,東風遙泄到書壇。可應桑梓歸寧易,獨感光陰送別難。劍佩拂霜星斗燦,客裘籠日曉楓丹。須知此景辛勤處,博取長安錦杏看。
炳炳寒燈剪夜殘,青衿從此勵雞壇。過蒙啟迪功踰倍,漸覺云霄步不難。百折且同川到海,九還須借學成丹。寸陰許續西齋約,莫把悠然歲月看。
開遍梅花臘未殘,東風遙泄到書壇。可應桑梓歸寧易,獨感光陰送別難。劍佩拂霜星斗燦,客裘籠日曉楓丹。須知此景辛勤處,博取長安錦杏看。
寒燈明亮,修剪著夜的殘余,學子們從此要在書壇勤勉學習。承蒙老師啟迪,功勞倍增,漸漸覺得攀登高位不再困難。即便歷經百折也要像河流歸入大海,需借學習之功成就如九轉丹般的才學。愿你們珍惜每一寸光陰,延續西齋的約定,莫要虛度悠然歲月。梅花已開,臘月未盡,東風悄悄傳到書壇。或許你歸鄉容易,我卻獨感光陰流逝、送別艱難。劍佩拂過寒霜,星斗燦爛;客衣映著朝陽,楓葉如丹。要知道這辛勤的場景,正是為了博取長安科舉的榮耀。
炳炳:明亮的樣子。
青衿:學子的代稱,出自《詩經·鄭風·子衿》。
雞壇:代指講學的場所,或指激勵學子的地方。
云霄步:比喻高遠的仕途或成就。
百折:多次挫折。
九還:原指道家煉丹反復提煉,此處喻指學問需反復鉆研。
寸陰:短暫的光陰,形容珍惜時間。
桑梓:家鄉,代指歸處。
劍佩拂霜:形容清晨出發時,劍佩沾霜的景象。
錦杏:指科舉高中(唐代放榜時杏花開,故稱“杏榜”)。
此詩或作于冬日業師結束教學、即將離館之際。作者以詩贈予孫輩及業師,既感懷師恩,又借離別場景勉勵學子珍惜學習時光,通過勤奮博取前程。
全詩圍繞“解館”事件展開,前半首側重勸學勵志,后半首轉入離別感慨與期許,主旨鮮明。以家常語道深意,既體現對師恩的珍視,更傳遞“勤能致遠”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兼具教育意義與情感溫度的贈別詩。
星疏月明漏水長,
羅帷翠帳華燈光。
佳人起舞玉釵墮,
門外烏棲雁南過。
常與交朋奉杖藜,
放懷攜手動移時。
蒼茫溪北溪南路,
忍對交朋只自知。
閒居賦就識安仁,六十稱詩老斲輪。
歲月五朝馀碩果,風流三徑傲松筠。
藥從丹鼎留顏駐,酒似玄亭載客頻。
咫尺高陽星聚里,幾時相過敘荀陳。
說著登山有好懷,便攜樽酒陟層崖。
乾坤勝境無拘禁,今古游人自往來。
塵占石臺芳草弱,鳥啼云竇碧桃開。
歸來記取曾游處,展卷燈前取次裁。
堂堂大本固無偏,
達道雍雍自粹然。
氣質萬殊非我性,
克治何惜日乾乾。
幾度芳菲鵜鴂,一番風雨倉庚。
斜陽腐草起流螢。牛鬼蛇神弄影。
可笑沐猴而冠,劇憐指鹿盈廷。
五洲怒火正奔騰。齊唱東風更勁。
下車人說使君明,書罷黃堂逸興生。
鳥度春陰歸漢甸,江含云影護襄城。
竹間題壁知僧姓,花下看碑識吏情。
圣代民和推妙選,御屏高處列芳名。
草木抱真性,植根良獨異。
當其枯槁時,眾目安能識。
藉此星星火,可以格上帝。
鼻端絕往來,混然在一氣。
氤氳托冥會,非關有夙契。
欲索已寂如,肺腑無不至。
彼此本同源,靜中得其理。
何親復何疏,當入枯魚肆。
玉腕指尖新,
力能提萬鈞。
上他籃子里,
未必是金鱗。
國計身謀未盡言,
又傾殘淚入離樽。
明朝送別歸高士,
一醉燈前似邴原。
何處商聲遞晚蟬,殘霞碎點白云邊。
三秋涼動愁先動,萬柄荷圓夢未圓。
系日無繩嘗扼腕,安心有術不關禪。
由他海上升沈月,只借荒洲一角眠。
好音慰我靜風塵,漫喜呼兒笑語新。
夏武有詩歌盛代,江山無恙著高人。
短蓑月下形應古,白酒床頭計未貧。
安得盡聞烽火息,一瓢長醉太平春。
輕舟一夜響潺潺,知過河流第幾灣?
曉起推篷窗外望,依然身在麥花間。
慎為德要,惟善用光。
敬上尊賢,貴不踰常。
用制斯器,備對遺忘。
因事施禮,升降有章。
汀沙落席帆,岸柳縈單舸。
小市遠微茫,簇水初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