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享太廟樂章:景云舞
景云霏爛,告我帝符。
噫帝沖德,與天為徒。
笙鏞遙遠,俎豆虛無。
春秋孝獻,回復此都。
景云霏爛,告我帝符。
噫帝沖德,與天為徒。
笙鏞遙遠,俎豆虛無。
春秋孝獻,回復此都。
祥云燦爛,向我昭示帝王受命的符瑞。啊,帝王有謙沖之德,與上天為伴。笙鏞之樂聲已遠,祭祀的禮器也已不見。春秋時節舉行孝獻之禮,重回這都城。
景云:祥云,古人視為祥瑞。霏爛:燦爛的樣子。
帝符:帝王受命的符瑞。
噫:嘆詞。沖德:謙沖之德。
笙鏞:兩種樂器,泛指音樂。
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祭祀、禮儀。
孝獻:以孝行奉獻于祖先。
此詩為唐朝祭祀太廟時所用樂章。太廟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祭祀太廟是重要的國家禮儀活動。此詩創作于唐朝,當時社會重視祭祀禮儀,通過這樣的樂章來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祈求國家的繁榮昌盛。
這首詩主旨是祭祀祖先、贊頌帝王。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充滿宗教和禮儀色彩。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唐代祭祀文化和宮廷樂章的重要資料。
渾渾斜日照金臺,
何處啼烏帶影來。
太液亂流衣帶繞,
西山晚翠畫屏開。
中原豺虎增郊壘,
四野歸鴻戀草萊。
極目關河無限思,
漫歌《五噫》有余哀。
人與春俱老,
花因雨易殘。
天涯云萬里,
腸斷倚欄干。
我登從姑山,天門劃然開。
恍惚睹仙翁,世界如無懷。
仙翁為我言,圣學久已乖。
江河亂其流,鳥獸失其棲。
灼灼青蓮花,娟娟出其泥。
別見損至精,金石焉得諧。
稽首謝仙翁,學子從前迷。
我今得一見,此見永不回。
不知秋骨漸棱棱,月白聞招帶病承。
浸地一庭清上酒,涼天四角白垂燈。
衣單怕倚禁霜樹,坐缺思添住岳僧。
重把閒心看童子,累花為塔細分層。
楚有無雙士,
重瞳不相識。
一朝走歸漢,
天子推衣食。
龍性本難馴,
駿馬豈受勒?
君看架上鷹,
亦有凌風翼。
居士彈一指,森羅萬象皆。聊傾三昧酒,不奉八關齋。雨罷簾初捲,山迎闥自排。蕭然忘世慮,心境兩相諧。
病間百念屏,寒窗無與皆。吾公那窟室,學士且高齋。今日明粢徹,詰朝閶闔排。猶尋淡生話,泚筆當俳諧。
低帷伏枕,重衾戀臥,疏窗清曉。蠟淚盈盈,小盎菊花香老。鳥驚樹杪。問昨夜、寒添多少。起來看、階前欄外,亂瓊紛繞。
囑付雙鬟莫掃。愛天然、作就畫材詩料。袖手無言,會處翻然成笑。半生潦倒。拚一醉、消除懷抱。憑誰告。托向美人芳草。
是誰留下相思種。睡未足、喚起秋夢。莫是倩魂消,瘦怯西風重。
嬌啼的的檀心痛。問翠袖、倚闌誰共。滿地葬胭脂,露濕苔衣縫。
把定乾坤正此時,
衲僧猶未副全提。
普賢不顧彌天罪,
甘自渾身陷鐵圍。
畫從賓老翻新意,詩法唐賢入奧堂。余事作書成巨匠,藝壇留得姓名香。
藝苑嘈嘈少正聲,虛名幾輩漫驕矜。先生三絕真千古,萬里云間一鳳鳴。
書藝功夫于字外,誰人此日悟真筌?沽名射利爭朝市,回視先生可汗顏!
不屑名家追大家,詩裁萬象任盤拿。性情為體兼風雅,信手拈來并異葩。
晨霽東涉江,金焦儼在目。
雨山出中流,相對屹雙角。
平生愛奇心,選勝避習熟。
未暇汲中泠,朅來問修竹。
昔賢于此棲,為遠軒車辱。
登巖拜遺祠,高風滿崖谷。
大江抱山流,連天入遐矚。
山花潤新雨,江風鳴古木。
卜筑吾未能,游目意亦足。
回帆向金山,飛檐接云屋。
樓觀何耽耽,儻非山所欲。
還睨焦洞煙,一拳波上綠。
半為怡情半著書,地營五畝盡便余。會昌草木平泉記,獨樂園林涑水居。人立軟風晴檻外,春歸新柳早鶯初。參衙時有鳴騶過,應羨筠離一面疏。
問奇人喜近煙蘿,暢好清時載酒過。兩漢師承經術重,六朝觴詠寓賢多。聽來談圃編延世,指到傳鐙仰釋迦。多感師門憐立雪,入園先許醉顏酡。
去年鈿醉紫薇樓,有約云間續勝游。此日慶云橋下泊,心期便欲結滄洲。
花甲重逢賀客都,無聲詩意有聲圖。我來亦效長生頌,重賦扁舟放五湖。
二月垂楊岸,
行春詩酒徒。
蒼頭前引道,
拄杖掛葫蘆。
青煙拂拂撲晴暉
簾幕無風永日垂
不恨離人歸不早
只疑春色故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