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封泰山樂章:豫和
禮樂終,煙燎上。
懷靈惠,結皇想。
歸風疾,回風爽。
百福來,眾神往。
禮樂終,煙燎上。
懷靈惠,結皇想。
歸風疾,回風爽。
百福來,眾神往。
禮儀音樂結束,煙火升騰上天。心懷神靈的恩惠,凝聚著帝王的遐想。送神的風迅速,回風清爽宜人。各種福氣降臨,眾神紛紛歸去。
禮樂:禮儀和音樂。
煙燎:指祭祀時焚燒祭品的煙火。
懷:心懷。靈惠:神靈的恩惠。
皇想:帝王的遐想。
歸風:送神的風。
回風:回旋之風。爽:清爽。
百福:各種福氣。
封禪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以彰顯自己的功績和受命于天。此詩創作于唐朝帝王封禪泰山之時,是祭祀儀式上演奏的樂章,體現當時國家對封禪大典的重視和對神靈的尊崇。
這首詩是封禪泰山樂章,主旨是祭祀神靈、祈求福祉。其突出特點是風格莊重,具有濃厚的宗教和政治色彩,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祭祀文化和宮廷文學的特色。
人孰不有母,鮮能報其恩。人孰不有弟,鮮能念同根。
漢興尺布謠,鄭有誓泉言。所以憂世事,永嘆鹡鸰原。
緬懷寶善君,生子出孝門。幼習靜室業,實為仁愛敦。
百金買古宅,乃在清溪??。堂前種荊樹,堂北長慈萱。
時從道園中,駕彼白鶴軒。再拜母膝下,殷勤問寒暄。
季也一相接,怡然煦春溫。溪魚識嘯歌,烏鳥沽盤餐。
余適登斯堂,吳公有銘存。阿姪三五輩,削瓜酌清尊。
秩然進退間,禮義何其尊。嗟今利奪人,骨肉相仇冤。
蒼天信可問,薄俗難與論。
自說年深別石橋,遍游靈跡熟南朝。
已知世路皆虛幻,不覺空門是寂寥。
滄海附船浮浪久,碧山尋塔上云遙。
如今竹院藏衰老,一點寒燈弟子燒。
玄冥用事久,百卉不復余。
今晨轉陽律,始見天地初。
黃花獨何事,佳色炯自如。
淵明骨已朽,余子不稱渠。
風霜不汝容,歲若馳故車。
獨立良自苦,歸根勿徐徐。
寶此后凋質,會見秋香舒。
吾亦焚筆硯,南山荷春鉏。
窮冬乃常燠,庭礎上云氣。
索居共誰語,煮藥作冬至。
客來寄枯棋,客去玩奇字。
是中即了我,自得在不智。
偷生輕日月,長短亦何計。
惟應開辟事,頗得大易意。
門前鳴騶急,窗外飛雨細。
云物吾不知,曉鐘一覺睡。
神丹有余光,入地茁紫玉。氣鐘仙掌清,味壓婦臂俗。
東風一夜雨,登俎間紅綠。淡羹意自古,酸蘊香更酷。
山人謝肉食,借此慰便腹。薦新先北堂,夸示及小陸。
府公厭腥腐,寧有啖此福。所以首陽翁,不復羨周粟。
兵塵漠漠暗窮山,零落難尋墮水丸。
見說陳玄老居士,獨留何遜舊詩壇。
快刀肯截烏龍角,破硯猶存紫馬肝。
一笑磨人磨未了,曉窗搔首雪霜寒。
秦王狹百二,猛虎正負嵎。
壯哉田家子,赤手摩其須。
叩關固蹉跎,未覺此計迂。
沛公居山東,財色良區區。
一朝咸陽去,始作帝者圖。
碭公倘不偶,陳中遂長驅。
求知千載下,優劣當何如。
九原已黃土,極目空欷歔。
無詩山不喜,無樓猶自可。
樓上著詩人,青山皆屬我。
得句山禽鳴,落筆山花墮。
翠屏招我隠,欲往輒不果。
推窗呼與飲,醉吸云一朵。
須臾成五采,吐出驚滿坐。
昔日登臨不用扶,于今白首見麻姑。
此邦泉石何蕭爽,異代神仙知有無。
七月山田紅稻熟,去年塵海碧蓮枯。
信知冠蓋追游地,羽客相逢到日晡。
沉沉春夜黑,寒客泊孤舟。
天漏雨平下,風回水倒流。
干戈吾道在,宇宙此生浮。
明日還晴雨,芝山要一游。
威鳳翔九天,棲息惟十洲。
胡為落世人,下與雞鶩游。
吟仙霄漢間,清夜瑤琴秋。
余音遇風至,不可言語求。
黃塵隔辰晤,回首生暮愁。
櫜弓定何日,春馭已莫留。
柳營豈云遠,邈若青海頭。
何當踏月來,羽衣嘯黃樓。
我愛古人巧,創物揜前聞。
遐哉蒼頡氏,頼此蒙將軍。
將軍絕地脈,乃解開人文。
模寫不得力,制作空云云。
祇今千載下,藝圃專策勛。
貶黜毛錐子,褒進中書君。
工拙無定在,好惡有殊分。
老我翻墨沈,落紙無煙云。
有生來被褐,倩客試書裙。
雙金慚報贈,只字寄殷勤。
一片輕鴻度小坡,半泓淺碧浸叢莎。
黑云垂地雨聲急,黃葉滿林秋意多。
短髪未冬先有雪,懶心如井不生波。
孤砧已報寒消息,欠問眠鷗覓芰荷。
淮川鎖支祁,民免其魚苦。
誰謂旌陽翁,功可配神禹。
小試青蛇鋒,橫絕長蛟膂。
聚彼數州鐵,鑄此千尺柱。
沉江壓余妖,妥首敢掀舞。
波濤永息民按堵,只恐人間有周處。
棄兒啼草間,瘦妻臥路傍。
公廩已告匱,私戶猶多藏。
嗟哉守錢奴,盜竊勢且昌。
莫保千金軀,汝富安得長。
煉炭不及炊,寶玦空自將。
獨有黃巾寇,不入鄭公鄉。
高賢古所貴,薄俗今可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