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瓶兒 詠茗
綠罨苕溪顧渚,拍茶婦、繡裙如雨。攜香茗,輕盈笑語。記得鮑娘一賦。
邀陸羽,煎花乳,紅閨日暮。玉山半醉綃幃護,且消酪奴佳趣。
綠罨苕溪顧渚,拍茶婦、繡裙如雨。攜香茗,輕盈笑語。記得鮑娘一賦。
邀陸羽,煎花乳,紅閨日暮。玉山半醉綃幃護,且消酪奴佳趣。
綠色籠罩著苕溪和顧渚山,采茶的婦女們穿著繡裙,像雨點般穿梭。她們帶著香氣四溢的茶葉,身姿輕盈,歡聲笑語。還記得曾讀過鮑令暉關于茶的賦。邀請陸羽來煎出像花乳般的茶湯,紅閨中已到日暮時分。半醉著靠在枕上,有薄紗幃帳護著,暫且享受這茶帶來的美好趣味。
罨(yǎn):覆蓋。
苕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內。顧渚:山名,在今浙江長興,以產茶聞名。
拍茶婦:采茶女。
鮑娘一賦:鮑娘指鮑令暉,南朝宋女文學家,可能有關于茶的賦作。
花乳:指煎茶時泛起的泡沫。
酪奴:茶的別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詞人生活較為閑適的時期,當時茶文化盛行,詞人在紅閨中與友人或獨自品茶,有感而發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詠茶,突出了品茗的雅趣。其特點是場景描寫生動,語言優美,引用典故增添文化內涵。在茶題材的文學作品中,豐富了茶文學的表現形式。
跡為羈棲久,身因放逐勞。
五溪淹日月,三峽尚波濤。
夢里摧雙翼,愁邊見二毛。
清風引歸袂,名共蜀山高。
未解平生因底事,華筵詩思不相通。
逢君縣弧聊莞笑,垂老臨觴偶自容。
竹塾午窗雙總丱,梅花小閣一春風。
童心幾皺恒河水,何必襄城問小童。
半語逢人吞不得,于君燒燭耐春寒。
年華轂運有如此,譜樣翻新孰與看。
但祝羲和留萬轉,長披黃襖到三竿。
華山呼取墜驢客,共說當年行路難。
風過龍山萬里沙,
密霙疏霰渺無涯。
臺疑穆滿都成璧,
樹憶黃奴并是花。
曾許輕姿饒白羽,
解將寒力減流霞。
梁王不悅鄒枚老,
同坐睢園念歲華。
進欲安舒退欲恬,
要將高行與文兼。
吾門自昔傳清白,
圣世于今重孝廉。
孔氏性情歸利正,
仲舒仁義事摩漸。
人生試看無聞者,
徒爾區區歲月添。
孤劍鋒刃澀,猶能神彩生。有時雷雨過,暗吼闐闐聲。
主人閟靈寶,畏作升天行。淬礪當陽鐵,刻為干鏌名。
遠求鸊鵜瑩,同用玉匣盛。顏色縱相類,利鈍頗相傾。
雄為光電烻,雌但深泓澄。龍怒有奇變,青蛇終不驚。
譯貢來何域,香芻飼一欄。
班行隨肅衛,廝養屬酋官。
剪拂添光采,梳爬絕垢瘢。
渡河聞內典,今見戲清瀾。
緣木求魚卻得魚,
擊鮮日日向齋盂。
可憐鉤掛濠梁上,
大勝馮驩每食無。
伶利道人何處去,
至今尋覓杳無蹤。
有時冷地思量著,
不覺全身在碧峰。
杰閣憑臨霄漢間,四圍松檜鎖禪關。
頻年入戶只容月,無處開窗不是山。
久住故應銷世慮,暫登亦覺凈塵顏。
飄然便擬從僧隱,一卷楞嚴任鬢斑。
風勁如刀,宵寒似水,紗窗驀透玲瓏。看月開門,琉璃千頃溶溶。畫圖點綴天公戲,有梅花、傲骨相同。擘鶯箋、呵墨推敲,獨對燈紅。
名園往日繁華地,怕闌干幾曲,難覓吟蹤。飄泊江湖,關心琴鶴惺松。追尋卅載羅浮夢,悵爪痕、又印泥鴻。問何時、歸去廬山,閑聽晨鐘。
珍叢鳳舞,曾是宣和,春風送歸禁幄。翠淺紅深,婉娩步空金落。腥塵未飛動處,是先知、早辭華萼。好在□,四并難多少,怨懷無托。
猛拍闌干誰會,浮世事、悠悠白云黃鶴。有酒當花,休得是今非昨。花猶百年寧耐,算人生、能幾歡樂。又忽忽,醉夢里、春去不覺。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
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
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
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
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
山共人閒水共清
滿林松籟助吟聲
十年中外紅塵騎
何似斜陽策杖行
錦段明裝,銀瓷邢色,綠篆花紋微露。黯淡風塵,那知畫工心苦。琢紅玉、坡老低吟,乞白盌,杜陵佳句。笑今番、一晌歡逢,繡囊無用穩相護。
琴床人正按譜。檢得霏桃千瓣,商量茶具。絕好縹青,費了酒錢幾許。閒心事,崔托先成,舊款識、哥窯誰署。渾無賴、懶過春陰,隔簾吹夢雨。
鄉村年久競農務,秋斂春耕恐失時。我老元無夙興事,懶雞啼曉恰相宜。
貧家也復謹朝昏,小犬今年乞近村。糠秕無多深愧汝,狺狺終夜護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