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筆示諸弟侄子孫
進欲安舒退欲恬,
要將高行與文兼。
吾門自昔傳清白,
圣世于今重孝廉。
孔氏性情歸利正,
仲舒仁義事摩漸。
人生試看無聞者,
徒爾區區歲月添。
進欲安舒退欲恬,
要將高行與文兼。
吾門自昔傳清白,
圣世于今重孝廉。
孔氏性情歸利正,
仲舒仁義事摩漸。
人生試看無聞者,
徒爾區區歲月添。
進取時要追求安逸舒適,退隱時要保持恬淡心境;需將高尚品行與文章學問兼備。我們家族自古傳承廉潔清白的家風,圣明時代如今更看重孝順廉潔的品德。孔子倡導的性情應歸于符合道義的利益,董仲舒推行仁義需通過漸進培養。試看世間那些平庸無聞的人,不過是白白增添歲月罷了。
恬:恬淡,淡泊。
高行:高尚的品行。
清白:廉潔的家風。
孝廉:漢代察舉制科目,此指孝順廉潔的品德。
孔氏:指孔子。
利正:符合道義的正當利益。
仲舒:西漢大儒董仲舒,以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聞名。
摩漸:逐漸培養、熏陶。
無聞者:沒有聲名、平庸無成的人。
徒爾:空自,白白地。
此詩應為作者晚年寫給家族后輩的勸誡之作。詩中強調“圣世重孝廉”“自昔傳清白”,反映出作者所處時代重視儒家倫理的社會背景。作者以長輩身份,結合家族傳統與先賢典范(孔子、董仲舒),希望后輩德才兼修,繼承優良家風。
全詩圍繞“德才兼備”的核心,從進退心態、家風傳承、先賢典范、人生警示四個層面展開,勸誡后輩注重道德修養與學問積累,避免平庸。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的思想,語言平實懇切,是家族倫理教育的典型詩作。
缺處還孤守,圓時亦獨棲。
何曾聞合璧,只見是如珪。
桂子遺秋信,方諸寄夜啼。
建章殘漏促,又伴玉繩低。
朔雪清初霽,風生翠柏陰。
星辰寒殿近,燈火夜堂深。
坐愛溫爐密,歡從濁酒斟。
何當老吾里,杖屨日相尋。
潁水箕山一腐儒,麟符何幸玷恩除。
未緣秕政休官去,真頼英賢接跡居。
秀麥川原知雨足,清陰池館愛春余。
坐慚老拙無施用,空下齋帷學仲舒。
城如銀甕萬兵環,悵望孤城野蓼間。
池面綠陰通易水,樓頭青靄見狼山。
漁舟掩映江南浦,使驛差池古北關。
雅愛六韜名將在,塞垣無事虎貔閑。
京塵倦游久,愛此西城曲。
泉溫草尚青,春近波先淥。
幽人幸相對,高論良自足。
蚩蚩北州民,安得同我欲。
又從鄰舍客,來折主人花。
游處當年似,悲傷老去加。
興長歌易放,情密語無嘩。
歸路生殘月,春風醉袂斜。
物外蕭然釋子宮,樓臺雄壓郡城東。
江回澄練浸碧落,山答疏鐘飄遠風。
隔岸櫓聲喧暮角,臥沙橋影轉晴虹。
可憐千里無窮景,盡屬高僧吟笑中。
退傳清門世有才,使君嘉譽藹中臺。
未甘文墨工雕篆,聊取圭符試剸裁。
壟上勸耕春晼晚,山前聞笛月徘徊。
明朝建隼臨長道,回首仙廬拂斗魁。
清風何飄飄,萬里吹曾軒。
側身紅塵外,卻視飛云根。
王都屹雄勝,長河中怒奔。
上有懷歸子,心隨驚浪翻。
登臨豈非壯,悲傷久客魂。
日暮下危級,且復同一樽。
天門朝日照崔嵬,車騎雍容下禁臺。
清景每將詩思遣,高情不為寵名回。
山林豈要須長往,軒冕當知是儻來。
欲與明公論出處,會乘飛雪旁金罍。
天衢十二大樹春,樓前結彩移嵩岷。游人袞袞去不已,街頭雪泥踏作塵。
駘它館中好古士,紛華過眼輕浮云。早休仆御謝賓客,翛然乞酒邀比鄰。
杯盤如星下燭案,果以橘柚菹紫蘋。微吟疏笑見真野,昔之靖節今冠巾。
門前少年將姣婦,電落馬足風兩輪。長髯健兒走先后,意氣欲無夜與晨。
瞥然奔過不留跡,肯信亦有端坐人。若無吾曹同嗜好,枯槁到死誰嗟嚬。
久聞高陽勝,近在汝州側。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獲。
煙云函兩山,臺殿開半壁。解鞍高林下,仰視怯登陟。
蒼松盤老枝,矯矯入檐隙。微風韻其上,落耳寒惻惻。
枇杷兩高樹,中國所未識。葉間青實駢,大與蜀土敵。
我來暮暮后,花草已狼籍。不見躑躅紅,西巖向人碧。
出門步榛薈,微逕不可索。援籬下幽澗,剝蘚題蒼石。
鳥啼無定音,虎斗有遺跡。石臺平挺挺,野竹瘦歷歷。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喜我蕭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陰時一憩,貪勝還自力。歸時山氣冷,草露濕游屐。
舉手謝峰巒,高秋復來覿。
煌煌儒者宮,是惟風教首。
群賢日造集,經訓謹傳授。
公田有常廩,著令所從久。
逋租積歲月,課督豈宜后。
浮舟出東郊,秋日麗榆柳。
幸同二三子,談笑失炎晝。
鄙生竊薄祿,萬補無一有。
佇觀盛化流,朝列登秀茂。
彼微主簿官,豈敢息奔走。
喜雨濯炎夜,余飛入晨光。
起來坐軒戶,北風吹我裳。
碧折萱葉亂,翠添林筍長。
翩翩庭中燕,群飛戲清涼。
直恐煩暑盡,從此零秋霜。
欣然跨馬出,一醉故人觴。
褰簾雨正繁,附火寒已薄。
修竹搖清音,芳梅綻朱萼。
感此時運駛,對酒成獨酌。
多謝枝上禽,飛鳴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