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須竹
未解平生因底事,華筵詩思不相通。
逢君縣弧聊莞笑,垂老臨觴偶自容。
竹塾午窗雙總丱,梅花小閣一春風。
童心幾皺恒河水,何必襄城問小童。
半語逢人吞不得,于君燒燭耐春寒。
年華轂運有如此,譜樣翻新孰與看。
但祝羲和留萬轉,長披黃襖到三竿。
華山呼取墜驢客,共說當年行路難。
未解平生因底事,華筵詩思不相通。
逢君縣弧聊莞笑,垂老臨觴偶自容。
竹塾午窗雙總丱,梅花小閣一春風。
童心幾皺恒河水,何必襄城問小童。
半語逢人吞不得,于君燒燭耐春寒。
年華轂運有如此,譜樣翻新孰與看。
但祝羲和留萬轉,長披黃襖到三竿。
華山呼取墜驢客,共說當年行路難。
不明白平生是因為什么事,華美的宴席上詩興卻不相通。遇到你生日我暫且歡笑,年老時面對酒杯偶然自適。竹塾的午窗下兩個束發的孩童,梅花小閣中滿是春風。童心如恒河之水泛起幾絲皺紋,何必去襄城詢問小童。半句話遇到人難以說出,為你點燃蠟燭熬過春寒。年華如車輪轉動竟到如此,新樣翻新有誰來欣賞。只愿羲和留住太陽萬轉,長久披著黃襖直到日高三竿。喚來華山墜驢的舊客,一起訴說當年行路的艱難。
初度:指生日,《離騷》有“皇覽揆余初度兮”句。
縣弧:即懸弧,古代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后指男子生日。
總丱(guàn):兒童束發成兩角的樣子,代指童年。
轂運:車輪轉動,比喻時間流逝。
羲和:神話中駕馭太陽的神,此處代指太陽。
墜驢客:用華山隱士陳摶墜驢典故,代指歷經世事的友人。
此詩為作者與唐須竹同席,為友人劉庶仙五十歲生日即興所作。創作于劉庶仙壽宴場景中,通過對宴飲、童年回憶及歲月感慨的描寫,反映了友人相聚時的復雜心境。
全詩圍繞壽宴展開,將眼前宴飲、童年趣事、時光流逝與隱逸向往交織,主旨在于賀壽中寄寓對人生的感悟。語言質樸而含雅,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一首兼具生活氣息與文學性的壽宴即席之作。
焚香奏仙唄,向夕遍空山。
清切兼秋遠,威儀對月閑。
靜分巖響答,散逐海潮還。
幸得風吹去,隨人到世間。
手植已芳菲,心傷故徑微。
往年啼鳥至,今日主人非。
滿地誰當掃,隨風豈復歸。
空憐舊陰在,門客共沾衣。
播遷悲遠道,搖落感衰容。
今日猶多難,何年更此逢。
世交黃葉散,鄉路白云重。
明發看煙樹,唯聞江北鐘。
南過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謫居秋瘴里,歸處夕陽邊。
直道天何在,愁容鏡亦憐。
裁書欲誰訴,無淚可潸然。
花縣彈琴暇,樵風載酒時。
山含秋色近,鳥度夕陽遲。
出沒鳧成浪,蒙籠竹亞枝。
云峰逐人意,來去解相隨。
杜門成白首,湖上寄生涯。
秋草蕪三徑,寒塘獨一家。
鳥歸村落盡,水向縣城斜。
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
上國三千里,西還及歲芳。
故山經亂在,春日送歸長。
曉奏趨雙闕,秋成報萬箱。
幸論開濟力,已實海陵倉。
山棲久不見,林下偶同游。
早晚來香積,何人住沃洲。
寒禽驚后夜,古木帶高秋。
卻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憔悴逢新歲,茅扉見舊春。
朝來明鏡里,不忍白頭人。
豈知偕老重,垂老絕良姻。
郗氏誠難負,朱家自愧貧。
綻衣留欲故,織錦罷經春。
何況蘼蕪綠,空山不見人。
卻到番禺日,應傷昔所依。
炎洲百口住,故國幾人歸。
路識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獨逢回雁去,猶作舊行飛。
相思楚天外,夢寐楚猿吟。
更落淮南葉,難為江上心。
衡陽問人遠,湘水向君深。
欲逐孤帆去,茫茫何處尋。
東林一泉出,復與遠公期。
石淺寒流處,山空夜落時。
夢閑聞細響,慮澹對清漪。
動靜皆無意,唯應達者知。
南歸猶謫宦,獨上子陵灘。
江樹臨洲晚,沙禽對水寒。
山開斜照在,石淺亂流難。
惆悵梅花發,年年此地看。
賈生年最少,儒行漢庭聞。
拜手卷黃紙,回身謝白云。
故關無去客,春草獨隨君。
淼淼長淮水,東西自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