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趙提學見寄
蒿萊封徑不腰鐮,長夏山齋睡正甜。風送歌聲滿天地,驚回殘夢雨廉纖。
老大行藏敢不疑,曉川紅日睡醒時。昨宵共對崖山雨,如此乾坤那得知。
蒿萊封徑不腰鐮,長夏山齋睡正甜。風送歌聲滿天地,驚回殘夢雨廉纖。
老大行藏敢不疑,曉川紅日睡醒時。昨宵共對崖山雨,如此乾坤那得知。
雜草封住了小徑,我也懶得拿鐮刀去割,漫長夏日里在山間書齋睡得正香甜。風兒把歌聲傳遍天地,將我從殘夢中驚醒,此時細雨如絲。年紀大了對于出處行藏怎敢不心存疑慮,清晨在紅日映照的河川邊睡醒。昨夜一同面對崖山的雨,這樣的天地狀況又有誰能知曉呢。
蒿萊:泛指雜草。
腰鐮:腰間插著鐮刀,指割草。
廉纖:細微的樣子,形容細雨。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流露出的對人生行藏的思考以及對天地局勢的感慨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經歷了一定人生起伏,對社會現狀有所憂慮之時。
這首詩主旨圍繞詩人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思考,展現了閑適與憂慮交織的情感。其特點在于以自然之景映襯內心世界,語言樸素卻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普遍心境。
清朝侍從有光輝,
十載祠官直禁闈。
繡斧日邊新賜詔,
油幢關外遠宣威。
三秦豪杰分庭揖,
二華煙云繞座飛。
早向長楊陪羽獵,
漢家詞賦似君稀。
檐雨垂垂,夜未寢、茶鼎暗潮。譙門掩、畫鼉寒咽,朱杖三敲。此際鄰墻誰過酒,紅珠一串滴春槽。想那人、燈畔卸頭時,香半銷。
胭脂濕,無限嬌。鎖山黛,斂荑苗。怕繡衾無夢,愁到明朝。湘水泣乾妃子竹,紅心涼透美人蕉。待蕙風、吹暖鳳皇琴,弦再調。
裂麻已沮延齡相,
抗疏能全陸贄生。
為國重輕關一語,
誰云七載噤無聲。
滿地寒云色,悲君欲遠游。
何方非夢境,隨處有丹丘。
漢島孤煙暝,秦臺萬木秋。
他年道成日,鶴駕再來不。
細雨微風漾柳絲
不知春到幾多時
窺簾燕子殷勤甚
銜得花泥入硯池
奉天靖難封功日,親見文皇語白河。欲渡未能冰遽合,萬人歡忭比滹沱。
六御后來重駐輦,裴徊追憫陣亡魂。至今河上千年石,文字輝煌紀圣恩。
不今不古不朝昏,
只與南山伴白云。
我既無聲亦無臭,
眾生當以不聞聞。
情惻惻。誰遣雁行南北。慘淡云迷關塞黑。那知春草色。
細雨花飛繡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斷子規無氣力。欲歸歸未得。
玉洞仙葩絳露滋
纖濃早占仲春時
群芳奪色朝霞艷
向日先開第一枝
二月連陰柳殢青,蕭齋卻掃正清泠。
春如中酒因風雨,花不能詩有性靈。
客里得間塵脫網,靜中聞沸玉浮瓶。
遠山一角輕云碧,寫入窗間六曲屏。
沔水江頭叫一聲,此時方得契平生。多年不識重相見,千圣同歸一路行。
臨老方稱住持,全無些子玄機。開口十字九乖,問東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討甚玄微。有時拈三放兩,有時就令而施。雖然如是,同道方知。
達磨祖師在腳底,踏不著兮提不起。子細當頭放下看,病在當時誰手里。張公會看脈,李公會使藥。兩個競頭醫,一時用不著。藥不相投,錯錯,吃茶去。
長風吹海作寒霧,
往往六月披重袍。
仙魚通印勝鸮炙,
荔子丹艷疑蟠桃。
布谷收聲老盡秧,
直緣避潦有今忙。
歌呼嘹亮相歡雜,
肯愧悠悠道上商。
一鉤新月淡黃昏
環佩聲殘冷墓門
行過桂山山下路
落花無數美人魂
錚錚楊御史,
閹黨共推君。
「要典」三朝據,
同流一死分。
漫嗟遮錦被,
轉恨雜雞群!
可信髯司馬,
投降最早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