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 寄漢槎兄塞外 見《今詞初集》、《瑤華集》、《詞綜》、《詞雅》
情惻惻。誰遣雁行南北。慘淡云迷關(guān)塞黑。那知春草色。
細雨花飛繡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斷子規(guī)無氣力。欲歸歸未得。
情惻惻。誰遣雁行南北。慘淡云迷關(guān)塞黑。那知春草色。
細雨花飛繡陌。又是去年寒食。啼斷子規(guī)無氣力。欲歸歸未得。
心中無限悲戚。是誰讓雁群南北離散。陰云慘淡,迷漫著關(guān)塞的灰暗。哪里還能見到春草的青綠。細雨中,花瓣飄落在錦繡的小路。又到了去年的寒食節(jié)。杜鵑鳥啼叫到聲嘶力竭。想要歸去卻無法歸去。
惻惻:悲傷的樣子。
雁行:雁群飛行時排列成隊,此處比喻兄弟分離(漢槎為作者兄長)。
關(guān)塞:邊關(guān)要塞,指漢槎流放之地。
寒食: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火冷食,多引發(fā)思親之情。
子規(guī):杜鵑鳥,啼聲哀切,常象征歸鄉(xiāng)之思。
此詞為顧貞觀寫給被流放塞外的兄長吳兆騫(字漢槎)。吳兆騫因順治十四年(1657)科場案被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顧貞觀與其交厚,多有詞作寄懷,此詞約作于流放期間,表達對兄長塞外艱難處境的關(guān)切與歸鄉(xiāng)不得的愁緒。
全詞通過塞外慘淡之景與寒食離思的描寫,抒發(fā)對流放兄長的深切思念。意象典型,情感真摯,以小見大,展現(xiàn)清初文人因政治動蕩引發(fā)的離散之痛,是清代懷人詞的代表作之一。
桃花落地雨漫漫,
子乃擔簦過萬山。
臨別有些無盡意,
篇詩送子到崇安。
豈如吾父子,歸老故鄉(xiāng)身。
一聽知足誨,欣然從大人。
小欄花韻晴初,悠揚上下隨風轉(zhuǎn)。略無頭緒,渾無氣力,漾成凄眷。網(wǎng)斷憐蛛,衣殘補蝶,縷斜迎燕。只玉人心上,絲絲牢系,等閑是、愁難剪。
休說游蹤己倦。尚纏綿,寶釵低顫。撩將畫鬢,拈憑纖指,誤他雙眼。香篆才縈,梁塵輕度,簾陰微見。算青春此際,千般蕩冶,在斜陽院。
旌旗獵獵拂云杓,燕寢凝香逐處飄。
帝識張堪多惠政,人推黃霸重當朝。
春暉可愛斑衣暖,卿月長懸劍氣消。
笑倚慈闈言故實,南朝女戴侍中貂。
家山催別去,尺書莫寄,彈指又驚秋。幾行新雁外,目極征帆,底事久淹留。勞人草草,怕年來、雪漸盈頭。應試看,白蘋洲畔,棲穩(wěn)有沙鷗。
優(yōu)游。真娘墓側(cè),白傅祠邊,共尋花澆酒。更龍門、叨陪清宴,文采風流。烏絲寫出琳瑯句,聽雙環(huán)、嬌囀歌喉。旗亭壁,有誰爭畫銀鉤。
拘虛解掛礙,遐想寄寥廓。屏囂時一游,乘興不俟約。
初經(jīng)五龍臺,稍過七里廓。瀟灑讀書園,皋原莽回薄。
舍舟小潢河,躡屩碧茜閣。紫氛送疏欞,白云蕩虛幕。
棧疑鵲梁成,石似龍門鑿。池亭抗蘭橑,澗室開蘿幄。
漱泉咽玉漿,嚼蕊搴紅藥。魚鳥能相親,蘙薈總成樂。
主人河上公,病客東方朔。曾是金馬門,猶棲紫霞宅。
陸沉世可逃,天游理無怍。將謝區(qū)中緣,言賦郊居作。
往年當此日,曾壽菊花觴。
今日東籬下,看花淚滿裳。
盛德無煩百姓憂,分明靈貺厚齊州。
精神散接諸天遠,潤澤橫隨四海流。
玉色晬溫知有喜,淵衷澄寂本無求。
史官屢得豐年事,還記熙寧第十秋。
沙堤曲曲柳陰涼,
中有裴公綠野堂。
恰好聲名傳第五,
新詩驢背滿奚囊。
荏苒行年屆古稀,霜髯如戟耐長饑。
三山海外虛成想,八口遼東老未歸。
乞米雄藩江漢遠,賣文京國信音違。
兩鄉(xiāng)悵望兒游處,祇恐天涯未授衣。
明珠在掌猶遺墜,
輝玉囊中不失時。
幸有觀音玉環(huán)手,
何勞更誦夢熊詩。
積雨如山臥不知,閉門猶自寫秋詩。高齋束筏安文幾,侍女乘橇過酒卮。麓處也應無燥地,巢棲未見有安枝。題書為慰東鄰子,夢里分明擁蔡姬。
霆轟電射不終朝,何事陰淫怒不消。樓上女兒齊浣屧,宮中銅狄盡浮腰。漢官著笠趨龍尾,河鼓張油度鵲橋。大道狹斜俱眼底,那堪十戶九蕭條。
河漕西下沸如湯,驟雨那知觸禁墻。金馬門前泥沒象,銅駝陌上水平坊。千家燈火然陰壑,五夜哀呼徹未央??`竹為箄通市口,大都風景似南方。
家家釜里看游魚,壁落都空那可居。遠覓瓜梨分孺子,共租樓閣展圖書。哭聲斷處唯空巷,客夢還時想故廬。憶昨柳浪亭上水,湖光千頃蕩芙蕖。
雨絲情脈脈,
雨點淚浪浪。
無處堪回首,
如何不斷腸。
茂陵客子怕逢秋,百歲長懷千歲憂。
六代云山歸老眼,一江煙水送羈愁。
西風古調(diào)誰家篴,落日輕帆何處舟。
莫向鳳凰臺畔立,碧梧鳴鳥不勝幽。
東湖把酒看明月,勝會於今有幾人。
鄉(xiāng)國已非前日富,乾坤空寄一身貧。
竹西歌吹經(jīng)年斷,江上莼鱸入夢頻。
偶向建龍關(guān)北望,碧云秋樹擁儀真。
瑤池八駿歸來后,車載得、真佳麗。明姿絕世,香柔粉秀,六宮誰比。生小傾城,肯輸漢殿,延年女弟。是瓊葩無種,移根天上,莫認野花偏媚。
聞道碧霞幡底。盡雙題、九重名字。昔年扈從,珠珰共輦,錦袍連騎。諫獵書稀,當熊人去,凄涼舊事。問遺簪何處,蘆溝橋畔,一灣流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