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語詩戲效唐子西 其二
源泉混混出虛巖,
桑者閒閒人已蠶。
剪韭不妨千取百,
種瓜且喜二生三。
源泉混混出虛巖,
桑者閒閒人已蠶。
剪韭不妨千取百,
種瓜且喜二生三。
泉水從空蕩的山巖中不斷涌出,采桑的人悠閑自在,此時人們已開始養蠶。割韭菜不必在意數量,收獲多也無妨,種瓜很高興能從兩顆種子長出三顆瓜苗。
混混:水流不斷的樣子。
虛巖:空蕩的山巖。
閒閒:悠閑自在的樣子。
千取百:形容收獲多。
二生三:出自《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指種瓜有新的生長和收獲。
唐子西即唐庚,其詩風格清健。此詩戲效唐子西風格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內容看,應是詩人處于閑適的田園環境中,有感于鄉村生活而創作,心境輕松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田園生活的美好與收獲的喜悅。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閑適。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田園題材的關注和創作風格的借鑒。
西江廟前飛來鳥,
紫金作翅尾畢逋。
翻空趁船接紅果,
銜去卻哺林中雛。
喚得嵐鄉昨夢回,
東風萬里上金臺。
出關曾解婆娑否,
枝北枝南一種梅。
官燭燒殘書未成,茶園歸夢一帆輕。
亦知舊雨非今雨,無計留行且送行。
曉氣遙收斜月路,晚潮間帶落花聲。
釣魚船在深山里,弭棹同商去住情。
巨石何爭此結成,老君有像亦難名。以身為患言猶在,漫使當時分重輕。
巖前流水碧潺潺,鶴馭翩翩去復還。堪笑世人求不死,豈知得道有無閒。
白羅帕子繡芙蓉,
兜賣人前暈玉容。
三字溫存做好事,
語音清脆是吳儂。
吳人艷說山塘好,
不到山塘恐受欺。
向日搜尋無一字,
卻來此地得新詩。
小宋才華,過八斗、墨池春漲。棕鞋健、來尋幽徑,草堂無恙。花影靜移清簟外,燕雛欲出空梁上。況脯修、教授滿河汾,諸生餉。
日氣薄,云光漾。自疇昔,同酬唱。上禹陵梅市,繁箏妙釀。行止于今猶可共,烏皮幾與青藤杖。待微涼、攜手訪延陵,諏新狀。
古墓犁為田,古田筑為墓。消息如川流,逝者誰能駐。
村媼無是非,抵掌話今古。村老無禮儀,酌酒辨賓主。
捆藁障隙風,掎柯運齊斧。計歲為饔飧,方寸絕城府。
隨序樂有余,自食力勤苦。勤苦在祖父,游情在子孫。
粗糲日以厭,視聽日以昏。既恥樸陋見,鮮服行市門。
市門無藉多,交結為攀援。惟詡飲博豪,不聞田舍言。
田舍一朝盡,單孑無饔飧。儒者崇空虛,聚徒說心性。
莠民亦效之,左道干法令。食芹莫食蛭,食蛭生疴病。
事儒莫事魔,事魔絕身命。大道若路然,孝弟重百行。
烹肉養尊親,殷殷告眾姓。負販不得意,白頭為蒙師。
茅堂僂背入,窗紙明朝曦。童子六七人,課余相為炊。
瓦盆燒枯桑,一屋春熙熙。珠盤粟米習,雜字券莂宜。
捫虱誨不倦,安用風云詞。
五馬持山節,三衣對水田。
報道前溪正浴蠶,朝來女伴約攜籃。朔風陡起飄裙帶,一徑落花三月三。
采茶歌里采桑時,采到新枝問舊枝。一樣綠陰搓欲盡,肯教蠶婦識槍旗。
我生多幽憂,天放孰解縛。感慨萬端并,寄此無算爵。
一石能精明,自謂于公若。螟蛉視二豪,培縷眇五岳。
賢者笑還閔,俗士憎且愕。圣徒貴清明,醉使神識濁。
杰士尚沉毅,醉必多疏略。庶厲道力堅,勿為曲檗奪。
詩狂不可為,任達未能學。笑謝王無功,獨醒有至樂。
蟻穴覘泉脈,老馬知迷途。
陋茲凡物質,靈異著其殊。
世人詡自用,膠固如守株。
千慮而一得,乃或在愚夫。
其道惟先民,下詢蕘與芻。
圣人取眾智,善謀審幾初。
場空禾黍。終歲田家苦。脫卻朝衣耕瘠土。閑逐樵歌漁鼓。
溪翁提挈兒孫。騎驢買醉前村。野外人家如畫,柴扉燈火黃昏。
白鶴花開八月秋,冰姿雪質玉雕鎪。
聯芳宛若排云雁,翔集還如戲水鷗。
華表乍歸霜皎皎,青田無夢夜悠悠。
煙花嫩逐揚州去,飛向琴堂伴客游。
乙巳大人丘,
叢林為寇讎。
利牙如劍戟,
生殺有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