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仙巖二首
巨石何爭此結成,老君有像亦難名。以身為患言猶在,漫使當時分重輕。
巖前流水碧潺潺,鶴馭翩翩去復還。堪笑世人求不死,豈知得道有無閒。
巨石何爭此結成,老君有像亦難名。以身為患言猶在,漫使當時分重輕。
巖前流水碧潺潺,鶴馭翩翩去復還。堪笑世人求不死,豈知得道有無閒。
巨石不知為何在此凝結而成,老君的石像也難以用言語描述。‘以身為患’的言論還在,卻白白讓當時的人去評判輕重。巖前碧綠的溪水潺潺流淌,仙人駕著仙鶴輕快地飛去又飛回。可笑世上的人追求長生不死,卻不知得道是在有無之間。
老君:即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以身為患:出自《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鶴馭:仙人駕鶴飛行。有無閒:即有無之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真仙巖這一與道家文化相關的地方,受周圍環境和道家思想的影響而創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人盲目追求長生不老的風氣,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世人對長生的盲目追求,宣揚道家思想。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道家思想的思考。
倚欄看月興難平,載酒還須入澗行。竹頂有時翻鵲翅,草根隨處鬧蟲聲。城中豈是無人賞,船里何曾臥地撐。游遍一池心未足,亂荷叢底聽三更。畫橋煙重柳垂垂,露濕衣裳透始知。丹桂花香墻畔起,水葒枝影席間移。思量究竟都如夢,戀著休閒煞不癡。夜半江潮聲正熟,歸來才是欲眠時。
龍門有奇價,自言梧桐枝。華暉實掩映,細葉能披離。不降周王子,空待歲時移。嚴風忽交勁,遂使無人知。
薜蕊香殘撲蓼窗,當筵戰茗酒兵降。池邊日凈看秋水,恰作唐兒眼一雙。
誰字馮生曰季良,東甌才子漢仙郎。漫疑身帶青蓮色,分得阿耨九品香。
秋來為別思難禁,況復平生契誼深。循拊獨先祗帝命,賢勞深見愛民心。也知瑞玉須荊產,信是長才出鄧林。何幸遭逢明盛代,春風行處散棠陰。
緣師棒底少知音,一缽飄然辭故林。是處可登三昧地,何須忽起四摩心。離山梅子從生熟,探水茱萸自淺深。歸到浴時須遣卻,佛堂牢閉不容針。
畫燭雙雙引,珠簾一一開。輦前齊下拜,歡飲辟寒杯。
十畝陰連水,茅檐春霧濃。煙霞馀幾片,巖壑有千重。寇賊雖新息,軍儲亦舊供。異時負薪子,應乞寢丘封。
十年燈火與君同,誰道年來西復東。不學世情云雨手,從教人事馬牛風。
天壤淑氣交,靈毓豈無材。利在人隨化,根荄尚堪培。安得真龍虎,風云自天開。倦極變莫通,鼓舞道殊乖。勸懲在明識,善惡豈無魁。承庸有倫次,安得知虞哉。
喬木陰森繞故廬,遠勝杜甫浣花居。從來不受僧留偈,縱老猶看御賜書。麗日園林鶯出早,和風門巷燕來初。徐君亭子東湖上,相去應無十里馀。
石翁猶未到羅浮,絕頂飛云得暫游。何日再期同杖履,三更觀日上壺洲。
山雞具五色,毛尾長離蓰。顧影殊沾沾,鳳皇當如斯。不獨時世人,婁朱亦見欺。棲棲檐際鳧,頸禿爪距卑。稻粱不時沾,鼎俎偶見遺。寄聲于鳳皇,何忍亦何疑。
風送莫高秋,晴空凈似洗。游客八方來,絡繹三五里。豈獨為休閒,言觀壁畫史。深窟鎖霞煙,飛天態旖旎。蓮花粲然開,千年尚如綺。佛陀坐莊嚴,弟子敬以禮。我非解佛人,臺前亦徙倚。更佩古人心,韌似滴石水。鑿山成蜂巢,崚嶒勢未已。佛像多凋殘,古人俱往矣。天地自悠悠,誰能識其理。但識此山巖,原是汪洋底。
鳴泉出澗潔而瑩,盡日鏘鏘解佩聲。絕俗不須頻洗耳,試聽馀響自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