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谷集
一棹湘江去不還,
杜陵高峻苦難攀。
曾侯老眼分明在,
解道涪翁學義山。
一棹湘江去不還,
杜陵高峻苦難攀。
曾侯老眼分明在,
解道涪翁學義山。
詩人乘一葉扁舟去了湘江就不再回來,杜甫的詩風高妙峻拔難以企及。曾公眼力精準無誤,能指出黃庭堅的詩學習李商隱。
一棹:指一只船。棹,劃船的工具,這里代指船。
杜陵:指杜甫,杜甫曾居杜陵,故常自稱杜陵野老。
曾侯: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當時一位有識之士。
涪翁:指黃庭堅,他自號涪翁。
義山:指李商隱,字義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歌創作可能有對前代詩人學習和模仿的風氣,作者看到曾侯對黃庭堅詩歌淵源的評價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杜甫詩歌成就的敬重,以及肯定曾侯對黃庭堅詩歌師承的判斷。其特點是簡潔地闡述詩歌傳承關系,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人們對詩歌淵源的關注和探討。
無窮思廣大,幽隠便知深。
智達千經論,方關一寸心。
總明懷往古,曩劫順從今。
此理人須信,周旋子細尋。
京都繁盛誰比矣,十二樓臺重重起。
九衢車騎日喧喧,廣陌歡呼歌帝里。
我今御宇臨天下,物泰熙熙忻朝野。
村夫擊壤荷豐年,侯門朱紫皆風雅。
無為一坦已成功,關防絕慮閑戰馬。
唯愿君臣千萬世,六合同心歸華夏。
清虛閑靜得,奉道見真歸。
契合皆堪用,因緣事好依。
精誠求諦信,須有是兼非。
豁達幽深遠,奧妙入玄機。
恤刑徧空于囹圄,八風調順興時雨。
我且慙無及物功,哀哉獄訟經炎暑。
清涼坐起受官榮,幾許能仁善規矩。
倏忽從天降下來,霶沱敢望如斯睹。
預豐苗稼瑞三秋,有感必通消災苦。
具足人難得,聰明別是非。
志誠符感應,清靜扣玄機。
道大雄名久,真邪有順違。
精專閑彼我,萬法一宗歸。
西游久不得師書,睹物相思展篆圖。
情厚未忘蓮社約,分深曾伴橘洲居。
青云作陣宜長臥,白酒資吟莫破除。
見說近來揮彩筆,字皆飛動有功夫。
無縈無慮鬢如黳,手執仙經杖一藜。
猛利銷磨閑歲月,玄中妙道入云霓。
紅塵世界何拘束,白日山川高又低。
去住自然皆寂默,逍遙不假上仙梯。
見他顏貌未知年,便說人間壽一千。
修煉要門皆的實,行持法度甚精專。
于身有益何般是,指口為明道理全。
更擬細窮方外事,無言無語上青天。
造化等齊,不分高低。
神筆才智,海岳凄凄。
稀代為寶,舉意東西。
毫端萬象,沃蕩狂迷。
逍遙密化道希夷,宗習群流我詠之。
應是有情聽譬論,莫教虛度悟參差。
深窮動靜宜消息,測隠玄元善所為。
性識更能通幻夢,恬然存相似生知。
還元到即見真歸,不是虛傳羽化飛。
大道勿將閑設用,精修別得便忘機。
安排穩入龍宮內,變易終藏虎鼎威。
豁達乾坤神妙理,逍遙鉛汞共相依。
耳根清靜本來修,萬法從心不外求。
海岳動搖山色異,玄珠盡在眼中收。
持齋道士尋紅藥,醉臥仙人未白頭。
麋鹿同群方可信,逢春但笑樂花秋。
巔峰一望不深潭,誰解緣情語話堪。
暗室自開明日月,道心奇異老山庵。
研窮妙理真消息,誡忌先賢讓不貪。
稽古尚為今法則,愚蒙太甚苦談談。
我曾聞昆吾有鐵,九煉方成冰似雪。
玉彩精晶耀日月,風霜凜凜甚威烈。
新磨刃上七星文,誰敢鋒前布陳云。
黯黯凌空魑魅怕,銷盡邪魔并詭詐。
寒光到處鬼神愁,哮吼乾坤一片秋。
龍泉劍,龍泉劍,我用似波流,升平無事匣中收。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懷古,周通隠圣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