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詠 其一三
逍遙密化道希夷,宗習群流我詠之。
應是有情聽譬論,莫教虛度悟參差。
深窮動靜宜消息,測隠玄元善所為。
性識更能通幻夢,恬然存相似生知。
逍遙密化道希夷,宗習群流我詠之。
應是有情聽譬論,莫教虛度悟參差。
深窮動靜宜消息,測隠玄元善所為。
性識更能通幻夢,恬然存相似生知。
逍遙自在地領悟那隱秘變化的大道,它是如此的微妙難測,我詠嘆著這被眾人研習的道理。應該是有情之人來聆聽這精妙的論述,不要讓時光虛度,在領悟上出現差異。要深入探究動靜變化的規律,知曉何時該行動、何時該止息,洞察那玄妙的根源并善于依此行事。若能讓心性見識通達如夢般的世事,就能安然自在,仿佛生來就有這般智慧。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密化:隱秘的變化。
希夷:《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形容道的玄妙難測。
宗習:尊崇學習。
譬論:比喻議論,精妙的論述。
消息:消長,變化。
玄元:指玄妙的根源。
性識:心性和見識。
生知:生來就有知識。
此詩作者是宋太宗趙炅。宋太宗在位期間,崇信道教,重視文化建設。這首詩創作于他對道教思想深入研習之后,反映了他對道家逍遙之道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他向世人宣揚道家思想的一種方式。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領悟道家的逍遙之道,珍惜時光,深入探究事物規律。其特點是直接闡述哲理,具有一定的勸誡意義。在文學史上雖藝術價值不算突出,但反映了當時統治者對道家思想的推崇,對研究宋代宗教文化有一定參考價值。
金貂貰酒。樂事可為須趁手。且醉青春。白發何曾饒貴人。 鳳笙鼉鼓。況是桃花落紅雨。莫訴觥籌。炊熟黃粱一夢休。
人生可意。只說功名貪富貴。遇景開懷。且盡生前有限杯。 韶華幾許。鶗鴂聲殘無覓處。莫自因循。一片花飛減卻春。
勢家多所宜, 咳唾自成珠。 被褐懷金玉, 蘭蕙化為芻。 賢者雖獨悟, 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爾分, 勿復空馳驅。 哀哉復哀哉, 此是命矣夫!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 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 影落齊燕白,光連天地寒。 秦碑凌絕壁,杖策好誰看?
郵亭一回望, 風塵千里昏。 青袍異春草, 白馬即吳門。 獯戎鯁伊洛, 雜種亂轘轅。 輦道同關塞, 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 秉禮國猶存。 殷牖爻雖賾, 堯城吏轉尊。 泣血悲東走, 橫戈念北奔。 方憑七廟略, 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 天道共誰論。
天問無靈白日徂,素箏濁酒欲何如。起看天地斜陽里,浪策興亡作計疏。
古今幾回蕉鹿夢,江湖相勖計然書。河流一道窗三面,贏得他年入夢無。
誰屑瓊瑤事青饣迅,舊傳名品出華陽。 應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劉郎與阮郎。
西漢十二君,高惠呂后文。 景帝傳于武,遂及昭宣元。 成哀平帝后,王莽乃為君。 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始皇繼周稱皇帝,傳子胡亥為二世。 子嬰灞上降漢王,四十余年非久計。
堯舜天位傳禹王,禹之子啟傳太康。 仲康王相少康后,王寧王槐及王芒。 王泄不降王扃立,王廑孔甲何淫荒。 王皋之后有王發,桀放南巢夏始亡。 十七君余四百歲,夏之天下遂為商。
混沌鑿開吞幾歲,洪荒莫考傳承裔。 但聞前史載三皇,伏義神農及黃帝。 三皇之后五帝傳,少昊顓頊高辛繼。 唐堯虞舜又繼之,天下于斯為盛際。
悠悠劫為朝,萬民恣遨游。 三山眇如塊,舉步身彌高。 絳宮近咫尺,天風度騷騷。 至音非笙歌,泠然八瑯璈。
大道不容言,有滯還有鞿。 返本含元造,竟達無上機。 希夷絕視聽,得一眾甫歸。 向來寢虛師,至訣殊精微。
靈根郁三素,一氣同氤氳。 冉冉霄上游,永離囂塵熏。 空體含五華,霞貫泥丸君。 钚剛爾何神,攝身混祥云。
五岳皆積骨,千霜永難晨。 胡為甘短景,不悟丹臺春。 至道豈在煩,錄精練胎津。 六六琴心文,一悟通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