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衣凈天鏡長老
會稽名郡素多賢,翼舉高風更凜然。金縷賜衣梁代日,紫檀遺象義熙年。千峰秀色層檐外,雙澗清流絕磴邊。遙想升堂談法罷,匡床鐙火理殘編。
竹園寺里昔曾游,彈指流光十六秋。諸剎每傳新學起,一簞猶為故山留。文詞雅正推裴柳,詩句清妍屬澈休。湖海老成凋謝盡,杖藜何日浙江頭。
會稽名郡素多賢,翼舉高風更凜然。金縷賜衣梁代日,紫檀遺象義熙年。千峰秀色層檐外,雙澗清流絕磴邊。遙想升堂談法罷,匡床鐙火理殘編。
竹園寺里昔曾游,彈指流光十六秋。諸剎每傳新學起,一簞猶為故山留。文詞雅正推裴柳,詩句清妍屬澈休。湖海老成凋謝盡,杖藜何日浙江頭。
會稽這有名的郡城向來多有賢能之士,您弘揚的高風亮節更顯莊嚴可敬。金縷袈裟是梁代皇帝所賜的恩榮,紫檀佛像則是義熙年間留存的古物。層疊屋檐外可見千峰秀色,陡峭石級邊能聞雙澗清流。遙想您升堂講法結束后,在燈前整理殘舊書卷的模樣。從前曾在竹園寺游玩,彈指間已過十六個春秋。各寺廟常傳新學興起,我卻仍為故山保留著簡樸生活。文辭雅正當推裴度、柳宗元,詩句清美當屬靈澈、齊己。江湖間德高望重的前輩已漸次凋零,不知何日能拄杖回到浙江畔與您相聚。
翼舉:高舉、弘揚,此處指傳承發揚。
金縷賜衣:指梁代皇帝賜予高僧的金縷袈裟,代指佛門榮耀。
義熙:東晉安帝年號(405-418),此處借指古遠年代。
絕磴:陡峭的石級。
匡床:方正的床,此處指禪床。
殘編:殘舊的書卷,代指佛經或典籍。
彈指:佛教用語,比喻時間短暫,《法華經》云“彈指頃”。
一簞:用《論語》“一簞食”典,指簡樸的生活。
裴柳:唐代文學家裴度、柳宗元,以文辭雅正著稱。
澈休:指唐代詩僧靈澈、齊己(或休復),以詩風清妍聞名。
湖海老成:指江湖間德高望重的前輩。
杖藜:拄著藜木做的手杖,代指年老出行。
此詩為作者寄贈天衣寺凈天鏡長老之作。天衣寺位于會稽(今浙江紹興),是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剎。作者曾于十六年前游歷竹園寺,與長老有舊交。詩中提及“諸剎新學起”“湖海老成盡”,或作于宋代佛教新學興起、舊輩凋零之際,作者通過詩箋遙寄對長老的問候與對故地的思念。
全詩以“寄”為脈絡,前半描繪會稽人文歷史與天衣寺勝景,后半回憶舊游、感慨時光,既贊長老高德,又抒故山之思。語言典雅而情感真摯,是宋代贈僧詩中兼具禪意與人文深度的佳作。
甕中臘腳長憂凍,
戶外春風那得知。
酒熟定應花未動,
舉瓢先對柳千絲。
月色明如許。助秋心、流螢焰冷,晚蟬吟苦。百種凄涼千種恨,訴與嫦娥不語。但寂寂、清光來去。空外一繩云雁影,似傳情、代把衷音譜。蟲韻急,亂如雨。
鸞飄鳳泊關河阻。想見那、殘書蠹蝕,敞貂裘補。文字無靈金欲盡,可是紅顏誤汝。失十里、看花歸路。愿乞天孫書姓氏,錦還時、重賦團圞句。天聽近,定憐取。
世途何險巇,疇能兩心托。
囚楚竟懷沙,美新亦投閣。
所以巢許流,韜光在巖壑。
麋鹿為比鄰,煙霞恣談謔。
富貴等浮云,俯仰無愧怍。
峨峨富春山,清風灑寥廓。
絕域天應斷,揚波海未平。
浮云隨薄宦,華發系微名。
傳檄西南定,褰帷瘴癘清。
看君饒臥理,經術晚逾成。
世情今可見,此謫竟堪陳。
偃蹇難容汝,文章不利人。
清秋炎海外,落日大荒濱。
莫更埋銅柱,功名老漢臣。
主人羊城節鉞久,
案牘終朝不釋手。
馀暇偶登越秀峰,
擇得一峰辟數畝。
略加修筑有堂臺,
海闊天空眼乍開。
夏木千章梅百樹,
登臨遙望興悠哉。
紫瀾翠島搖清目,
雨過風生涼滿竹。
四面窗紗日影微,
云樹相連滿天綠。
非為閒游設此堂,
為傳學業課文章。
從今佳士多新作,
萬卷收來翰墨香。
主人素愛研經史,
欲美民風莫如此。
更助香膏催讀書,
嶺南他日留遺址。
吾家尼山雖最高,
無此海天好山水。
學字還須學讀書
旅窗消遣日之馀
何期此意先窺透
朝晚課功不俟□
寂寞終投閣,何如草亭下。門徑自蕭然,時來問字者。
千秋符命本冥冥,元理深探此未醒。往日風流馀宿草,浮云煙樹映空亭。
一點炊煙竹里村
人家深閉雨中門
數聲好鳥不知處
千丈藤蘿古木昏
天寒不知翠袖薄,日煖但覺玉煙生。
未得瞻遺像,空懷竇子明。
斧劖雙壁斷,繩度一僧輕。
泉石甘終隱,金丹竟可成。
何當餌芝朮,相逐學長生。
我登廣武喟然嘆,
不吊英雄吊美人。
百戰江山無寸土,
千秋粉黛有馀春。
魂來黑塞鴉能舞,
詩咽黃河馬不馴。
凄絕楚宮風雨夜,
蕭蕭衰柳尚含顰。
二月花陰已覺遲,黃昏簾幕燕歸時。小欄獨立無人處,春雨春寒總欠詩。
江湖寥落轉飄蓬,歸夢年年逐去鴻。吟鬢一番春又半,杏花無語立東風。
通身是口,說得一半。
通身是眼,用得一橛。
用不到處說有馀,說不到處用無盡。
所以道,當用無說,當說無用。
用說同時,用說不同時。
諸人若也擬議,西峰在你腳底。
世事如棋如影。
閱盡繁華心冷。
苦海猛回頭,別有蓬萊仙境。
清凈。
清凈。
空外一聲山磬。
佳人旋貼釵頭勝,
園父初挑雪底芹。
欲得春來怕春晚,
春來會似出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