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袁州絕句七首 其二
路從迫窄因山轉,
喜見臨歧釋子庵。
野茗柏香俱不惡,
老松高竹更相參。
路從迫窄因山轉,
喜見臨歧釋子庵。
野茗柏香俱不惡,
老松高竹更相參。
山路狹窄,因山勢而曲折延伸;欣喜看見岔路口處有座僧人的庵堂。野生茶的清香與柏樹的香氣都很宜人,老松與高竹交錯生長,相互映襯。
迫窄:狹窄。
臨歧:岔路口。
釋子:僧人,因佛教稱釋迦牟尼為釋,故僧徒稱釋子。
庵:小的佛寺。
野茗:野生的茶樹。
不惡:不壞,不錯。
相參:相互參差,交織。
此詩為詩人與袁州李姓知州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為詩人行旅途中見景生情而作,反映了其游歷山水時的閑適心境。
此詩通過描寫山間行旅所見,展現了自然景物的清幽之美,語言質樸,意境恬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與行旅中的愉悅心情,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紀行小詩。
江雨紅垂荊樹花,草堂千里夢京華。無人為續池塘句,長向春風憶謝家。
風雨長安旅食孤,夜窗燈火說江湖。紅塵下馬東城路,來看饒家友愛圖。
見日值君病,別來彌復思。
閉門晚花落,曳杖青山期。
世味歸田錄,秋懷愈瘧詩。
故人如問訊,心事岳云知。
結廬在幽境,瀟灑遠蹄輪。
誰去蓬萊島,迥在弱水濱。
開窗泉瑩澈,當戶山嶙峋。
中貯萬卷書,奎光燭蒼旻。
于焉教諸子,古訓良具陳。
圣賢宛在目,千載如相親。
桂林有喬枝,溟海無涸鱗。
接武佐明主,非徒席上珍。
別離已慣何曾悔。短蹇沖泥,那更貂裘敝。自是饑驅寧得已。凄風苦雨偏相戲。
晴光何日方開霽。默坐支頤,壓煞重云膩。怪底小鬟能相憶。掃晴娘向檐前系。
才知天以病句留,
要令重來登此樓。
明日板橋鐙影下,
海天如夢水悠悠。
一抔自筑珠丘土,
雙匣猶傳竺國經。
獨有春風知此意,
年年杜宇泣冬青。
公事無多客亦稀,朱衣小吏不須隨。溪潭直上虛亭里,臥展柴桑處士詩。一川佳景疏簾外,四面涼風曲檻頭。綠野平流來遠棹,青天白雨起靈湫。靜中自足勝炎蒸,入眼兼無俗物憎。何處機心驚白鳥,誰人怒劍逐青蠅。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西山彷佛見松筠,日日來看色轉新。聞說桃花巖石畔,讀書曾有謫仙人。風搖熟果時聞落,雨滴馀花亦自香。葉底出巢黃口鬧,波間逐隊小魚忙。來結芳廬向翠微,自持杯酒對清暉。水趨夢澤悠悠過,云抱西山冉冉飛。矯矯名臣郝甑山,忠言直節上元間。古人不見清風在,嘆息思公俯碧灣。溪中曾有戈船士,溪上今無佩犢人。病守翛然唯坐嘯,白鷗紅鶴伴閑身。喧豗六月浩無津,行見沙州束兩濱。如帶溪流何足道,沈沈滄海會揚塵。
僻處違城市,
相求獨往還。
人嫌茅屋漏,
我愛竹林閒。
草色荒行徑,
松陰覆掩關。
徘徊時北望,
云樹隔頹顏。
風搖環佩月裁裙,
修到今生住水云。
水上三千花姊妹,
宜人都道不如君。
瀲瀲溪光白鳥前,
昏昏雨腳暮云邊。
一年風景君應記,
五月來看競渡船。
一片孤云何所依,
夢魂只向越山歸。
千盤澗道雪浮屐,
十里松門翠撲衣。
霜栗遙知猿采熟,
肉芝怕被鹿銜稀。
自嗟躑躅風塵久,
不耐登高送雁飛。
一到蓬萊鬢已霜,
長生欲乞古時方。
樓臺海上神仙宅,
朝市人間傀儡場。
自把昆侖量劍膽,
還將鼓吹滌詩腸。
相逢晁監吟才健,
高詠吾慚輞水王。
何日不悠悠,江花江上流。借問桃花塢,幾度木蘭舟。
春陰亦已緩,春草亦已長。良夜非三五,起視明月光。
昔夕真何夕,規缺又三分。記得殊未滿,那當持贈君。
八行錦字多,一字珠百斛。就里拈一珠,時時向花卜。
山深過雨鴰雞啼,
身在丹崖碧樹西。
盤馬入云渾不遠,
回頭惟覺萬峰低。
上壽慈闈侍玉鑾,龍顏曉色御樓看。
祝同嵩岳千官聽,宴似瑤池萬歲歡。
馬乳入觴催舉酹,虎鹽登俎飫加餐。
鎬京此日臣何幸,既醉恩深欲報難。